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百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百市两所“三甲”医院住院就诊、体检和性病门诊病例、检测咨询、孕产妇筛查确诊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确诊为HIV/AIDS病人540例,男性占68.12%,女性占29.66%;男性农民占85%,性工作者1.5%,干部及其他占20%;女性农民占60%,性工作者占1.8%、干部及其他占26%;壮族男性56%,壮族女性占56%;有外出打工史男性84.64%、女性61.07%;婚外情史男性40.15%、女性26.17%。结论百市HIV/AIDS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上升人群主要为农民,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流行特征 分析 控制
  • 简介:胰岛素是控制血糖当之无愧的最佳武器,无论是疗效还是适应性均是其他降糖药物不能比拟的。但也确有部分患者反映胰岛素治疗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如果排除患者的生活因素(如不控制饮食及体重等等),人们往往把问题归之于胰岛素剂型选择不当和/或剂量设定不合理,

  • 标签: 注射胰岛素 治疗效果 控制血糖 降糖药物 控制饮食 生活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占据40例。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措施,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77.5%,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血塞通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被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疗程内治愈20例,对照组治愈11例,经统计学处理,X2=5.41,p=0.02(<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偏头痛较之传统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穴位注射 阿是穴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93.3%,死亡率为23.3%;治疗组中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为63.3%,死亡率为3.3%。治疗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状况,改善患者预后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物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昏迷、恶心、呕吐等)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脑血管疾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9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归纳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病理因素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临床预后与肝转移部位、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数目、有无肝外转移、有无淋巴转移、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治疗方法等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与有无肝外转移、有无淋巴转移、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和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等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结论积极治疗转移灶,科学选择治疗方法,均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生存率,有无肝外转移、有无淋巴转移、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和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等会对患者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临床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祛痰、镇咳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患儿临床症状(咳嗽、发热、痰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急性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大剂量生脉注射液治疗的58例老年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大剂量生脉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作用。方法收录近24个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符合标准的老年休克患者58例,分析比较应用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老年性休克患者的疗效。结果58例休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前升高,心率、呼吸较前下降;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较前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BNP、PCT较前下降;APACHEII评分治疗后较前下降,P均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白蛋白水平较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显效38例,占65.5%;有效11例,占19.1%;无效9例,占15.5%;总有效率为84.5%。其中心源性休克患者有效率94.7%,高于脓毒性休克患者64.3%,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性休克患者中临床疗效肯定,尤其在治疗老年性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老年休克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心血管病科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及穴位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穴位注射治疗的过程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两次的SAS和SDS评分,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穴位治疗时的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穴位注射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穴位注射 冠心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皂甙注射液联合西医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三七皂甙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8例,并设对照组68例进行分析,应用西医治疗。结果三七皂甙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4%(P<0.05)。结论三七皂甙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三七皂甙注射液 西医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08年1月对该院6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并采用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分别于治疗1、3、6个月及1年、1.5年时进行门诊随访。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钻孔减压术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下清理术 玻璃酸钠
  • 简介:目的探讨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d内行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侧支循环良好者与侧支循环不良患者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平均达峰时间(TTP)]及出院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9例患者中,模式CT检查阴性者2例,其中1例随访头部MRI,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者37例。模式CT检查发现病灶侧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4例,其中11例病灶侧可见侧支循环生成,另外13例患者病灶侧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病灶侧与健侧比较,侧支循环良好患者表现为CBF降低(t=-5.9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4.2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侧支循环不良患者CBV、CBF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27、-14.8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7.26、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病灶侧CBF、CBV、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4.11、-2.34,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与不良患者90dmRS评分分别为(1.3±0.6)、(4.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1),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模式CT检查对于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脑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月于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就诊的PCI术后疑似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126例的资料,其中男性87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7.2±9.8)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36)和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TG、TC、LDL-C水平,支架长度和支架数量均增加,HDL-C水平和支架直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OR=7.130,95%CI:1.680~12.754)、术后吸烟(OR=2.419,95%CI:1.013~6.21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OR=10.537,95%CI:3.678~18.845)、支架长度(OR=1.593,95%CI:1.072~2.393)和支架数量(OR=2.541,95%CI:1.169~3.745)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OR=0.659,95%CI:0.485~0.873)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吸烟、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支架长度和数量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支架直径则是保护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手术组、辛伐他汀组、参芎葡萄糖组、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每组7只.饲养2周后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Westernblot法分析颈动脉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手术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区别.与空白组、手术组、参芎葡萄糖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组、手术组相比,参芎葡萄糖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低于辛伐他汀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手术组血管内膜较空白组增厚(P〈0.05),参芎葡萄糖组血管内膜增生较手术组及辛伐他汀组减少(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血管内膜增生较参芎葡萄糖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组内膜中膜PCNA、MMP9阳性细胞率较手术组均降低(P〈0.05),参芎葡萄糖组MMP9、PCNA阳性细胞率较辛伐他汀组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MMP9、PCNA阳性细胞率较参芎葡萄糖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组GRP78表达量较手术组、辛伐他汀组均降低(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有效减缓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球囊损伤 血管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苏醒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文选取50例唇腭裂修补术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苏醒质量等指标大小。结果治疗组的烦躁、气道痉挛、重新插管以及需托下颌四项苏醒质量指标大小分别是4.00%、4.00%、0.00%以及12.00%,其中烦躁、气道痉挛以及需托下颌三项苏醒质量指标大小和对照组的苏醒质量等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唇腭裂修补术患者采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可以有效调节和改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大小,进一步促进小儿患者早日苏醒,提升小儿患者的苏醒质量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改善无复流回复心肌再灌注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内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84例,其中男性197例,女性87例,平均年龄53.76+-10.34(38至78)岁。将患者分为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组201例,未使用替罗非班组8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造影特征、介入治疗、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级出血时间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术中即可达到TIMI血流分级III级和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术中即可达到TIMI血流分级III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和心脏原因再住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无复流的发生和心肌再灌注,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西宁地区 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雷公藤苷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联合雷公藤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沉指标为(45.6士5.8mm/h)、C-反应蛋白指标为(21.6士3.0mg/ml)、类风湿因子为(53.2士10.4u/m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雷公藤苷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雷公藤多苷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