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变细胞癌(anaplasticthyroidcarcinoma,ATC)、正常的甲状腺(normalthyroid,NT)及PTC组织中染色体维持蛋白(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proteins,MCM)的表达情况及生物意义。方法免疫化检测NT、ATC、PTC3种组织切片和ATC细胞中MCM5、MCM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量,Westernblot、Northernblot检测MCM复合物的表达量,应用siRNA技术干扰MCM7的表达。结果在ATC癌组织中,MCM5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65%,MCM7呈高表达状态占全部患者的73%,而NT组织及胛C组织中MCM5及MCM7表达极低。ATC细胞中MCM5和MCM7的高表达同时伴随MCM2和MCM6的表达升高。用小干扰RNA抑制MCM7的蛋白表达水平会降低ATC细胞中DNA的合成效率。结论ATC中MCM蛋白的表达上调并引起ATC的过度增殖。

  • 标签: 甲状腺问变细胞癌 染色体维持蛋白5 染色体维持蛋白7 P53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随着系统生物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直,现代医学的研究正由微观、实体的探索向宏观、系统的角度转变。代谢是继基因、转录、蛋白质后系统生物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是一种新的整体性的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生命体所有代谢物及中间体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代谢组学 系统生物学 蛋白质组学 医学思维 现代医学
  • 简介:目的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髓充质干细胞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干细胞移植治疗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分析不同年龄段人骨髓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增生情况,探讨年龄对于骨髓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61例不同年龄人的骨髓,分为少年、中青年和老年,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对比分析其首次传代和每次传代时间、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增长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形态上年龄差异,均成梭形纤维状,早期呈克隆状生长。细胞的首次传代时间从少年到老年分别为:(12.3±5.1)d,(13.6±5.8)d和(16.7±7.2)d,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明显长于另外两;3的体外培养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克隆数量从少年到老年组分别为:(32.3±3.1),(26.4±4.8),(18.8±5.0)个,老年明显减少,老年干细胞的增殖曲线也低于另外两。结论人骨髓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生能力随着增龄逐渐减退,老年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年龄因素 细胞 培养的
  • 简介:近十年来,尽管我们对病理学的了解是突飞猛进,但许多疾病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基因研究通过基础实验和一系列复杂的研究工具发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分子异常,从而为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时机.本综述将举例说明基因研究提高了我们对分子病理学的理解,并对一般复杂性疾病的研究具有潜在的优势.

  • 标签: 疾病发展过程 基因组医学 生物学 分子病理学 探针 复杂性疾病
  • 简介:目的评估分析年龄≥60老年患者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术后3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116例行LRYGB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年龄≥60,n=46)和中青年年龄〈60,n=70),评估老年术后体重、血糖、血压、血脂、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比较老年与中青年术后3年疗效的差异。结果老年年龄(63.1±2.5),糖尿病病程(11.3±4.8)年;手术后体重下降至(64.6±11.7)kg(vs术前(81.8±12.7)kg,P〈0.01),体重指数(BMI)(24.0±4.1)kg/m^2(vs术前(30.5±3.8)kg/m^2P〈0.01),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06±1.26)(VS术前(9.0±2.0)%,P〈0.01),糖尿病缓解率45.7%,体重、BMI、多余体重减少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较手术前降低(均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统计意义P0.05,ES=0.603)。上述指标与中青年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ES=0.596),其余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手术后2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与中青年肥胖伴他DM患者相比,LRYGB治疗老年患者肥胖和,T2DM是安全有效的。术后3年糖尿病完全缓解率相仿,体重、血压、血脂等也有明显改善,且和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不大。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腔镜 胃旁路术 血糖 体重指数
  • 简介: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细胞周期的紊乱。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kinaseassociatedprotein2,Skp2)是泛素连接酶SCF(skp1—cull—F—boxprotein,SCF)的底物识别亚单位,主要通过识别p27进而介导其泛素化降解来调控细胞周期,是细胞周期由G。期进入S期所必需的。许多研究发现,skp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且skp2蛋白的高表达往往伴随着p27蛋白的低表达。

  • 标签: P27蛋白 胰腺癌组织 SKP2 PTEN S期激酶相关蛋白 SKP2蛋白
  • 简介:自2007年4月1日开展耐药基线调查工作以来,我省工作进展顺利。国家耐药基线调查办公室下发“耐药基线调查月报制度”前,我省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下发了“关于耐药基线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监测点在耐药基线开展后,次月的1日电话报告上个月的工作进展;前期2个月还要求每月的16日电话报告前半个月的工作进展,报告的内容包括,

  • 标签: 基线调查 耐药 湖南省 办公室 监测点 电话
  • 简介:目的药物基因方程对华法林剂量的预测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准确性仍受到种族和包括华法林剂量在内的多种临床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接受低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中,验证遗传因素对华法林治疗剂量的影响,并分析药物基因方程对华法林不同剂量范围的预测效果。方法接受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为1.6~2.5)的中国患者队列(n=282)人群中,检测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的关系。根据华法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1.5mg/d),中间剂量(1.5~4.5mg/d)和高剂量(≥4.5mg/d),分别评估8个药物基因方程各组患者中的预测效果。预测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剂量预测值位于实际值20%界限内的患者比例(20%内患者比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绝对误差的平均值(MAE)。结果华法林的稳定治疗剂量各个基因的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和野生基因型携带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CYP2C9-3:P〈0.00l;VKORC1-1639A/G:P〈0.001;CYP4F2*3:P=0.025)。来自白种人群和混合人群的药物基因方程在华法林高剂量中预测效果最好,而来自亚洲人群的方程中间剂量中的预测效果更好。所有方程对低剂量患者的剂量预测效果均不佳。结论CYP2C93、VKORC1-1639A/G和CYP4F2*3基因多态性均与中国人群华法林稳定治疗剂量相关。已有的药物基因方程尚不能有效的预测华法林各个剂量患者的稳定治疗剂量。

  • 标签: 华法林 药物基因组学程 基因多态性
  • 简介:倍受全国甚至全球关注的“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于2007年4月1日正式启动了。卫生部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该项工作的准备历时近两年,正式启动意味着调查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也是更为艰巨的阶段。与其它一些工作比较,该项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

  • 标签: 基线调查 耐药性 结核病 卫生部 意味着
  • 简介:2005年8月3日,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于北京召开了“全国结核病耐药性调查研讨会”。首次探讨了全国开展结核病耐药性调查的科学性、可行性,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万利亚,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剑君,解放军309医院庄玉辉,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耐药性调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线调查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专家咨询委员会
  • 简介:2007年4月1日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正式启动后,卫生部于2007年4月9日-15日、6月4日-10日先后两次组织了基线调查的专项督导,通过专项督导了解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临床病例纳人和实验室工作的进展情况。为了解工作情况,基线调查办公室建立了专门用于此次基线调查的月报制度,通过月报制度定期了解各个调查点的进展情况,包括初、复治病例的纳入进度,纳入的初、复治病例的培养结果,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试剂耗材的使用情况等等。

  • 标签: 基线调查 耐药性 结核病 临床病例 实验室工作 培养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和CC趋化因子受体6(CCR6)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ANP和对照。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NP模型,以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术后1、3、6、12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评分,免疫化和RT—PCR检测胰腺组织中CCL20、CCR6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ANP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NP术后胰腺组织CCL20mRNA及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强(P0.05);术后6h胰腺组织中CCR6mRNA明显高于对照(0.88±0.05对0.23±0.09,P〈0.01),术后12hCCR6mRNA表达较6h时降低,但仍高于对照(0.37±0.10对0.15±0.07,P0.05),CCR6蛋白变化与其mRNA变化一致。结论CCL20和CCR6参与ANP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趋化因子 CC 趋化因子受体
  • 简介:鉴于世界范围的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心力衰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蛋白质技术现已能对组织和血液中的蛋白谱、蛋白功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相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被有效地应用于各项心衰研究,并发现多种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心衰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相信随着蛋白质技术更迅速的发展,以及更广泛地被运用于心衰研究,人们将会不断深化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有潜力发现更多新的生物标志,从而为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治疗等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蛋白芯片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可溶性CD30/CD30L和CD40/CD40L系统失衡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浆液性囊腺瘤40例和浆液性囊腺癌30例,另选择年龄和体质量匹配的健康妇女30例作为对照。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分别抽取卵巢浆液性肿瘤患者和对照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CD30(sCD30)、sCD30L、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患者血清中sCD30、sCD30L、sCD40和sCD40L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统计意义P0.05);且浆液性囊腺癌较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进一步升高,差异统计意义P0.05)。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患者术后第7天,血清中相应可溶性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差异统计意义(19〈0.05)。结论检测血清sCD30/sCD30L和sCD40/sCD40L可能对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标志及术后病情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卵巢肿瘤 CD30/CD30L CD40/CD40L
  • 简介:易损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CD40-CD40L系统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枢纽,其贯穿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生发展至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全过程,阻断其信号传导途径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提示临床上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CD40-CD40L 易损斑块 急性心血管 临床分析
  • 简介: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的通知”精神,陕西省卫生厅制定下发了“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的通知”。成立了陕西省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和办公室。省卫生厅副厅长杨芙英任领导小组组长。调查点所在的未央区也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

  • 标签: 基线调查 结核病 陕西省 卫生厅副厅长 省卫生厅 领导小组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06b(miR-106b)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TC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51例T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106b的表达并分析其与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利用miR-106b过表达质粒及抑制质粒改变其TC细胞中的表达,利用BrdU细胞增殖分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结果miR-106b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0.36±0.029vs0.98±0.034,P=0.004)。miR-106b表达与肿瘤大小(P=0.002)及肿瘤数目(P=0.041)有关。miR-106b抑制剂能显著降低miR-106bTPC-1细胞的表达水平(0.96±0.025vs0.29±0.032,P=0.001),并能显著增强细胞增殖能力(89.33±5.67vs136.67±10.33,P=0.03),减少细胞凋亡(16.33±3.20vs7.67±2.45,P=0.04);miR-106b类似物能显著增加miR-106bTPC-1细胞的表达水平(0.99±0.02vs3.19±0.68,P=0.002),并能显著减弱细胞增殖能力(98.00±4.65vs76.33±2.87,P=0.03),增加细胞凋亡(22.54±2.13vs32.45±4.34,P=0.04)。结论miR-106b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其表达降低与TC患者的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miR-106b能减弱细胞增殖能力,增加细胞凋亡。提示miR-106bT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MicroRNA-106b 甲状腺癌 凋亡 增殖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分组的三阴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从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321例受体情况三阴性且诊断为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正规手术治疗和术后放化疗。根据年龄分为3:青年(<40)、中年(40~60)、老年(≥60),比较3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1~5年瘤存活率和预后因素。结果321例患者青、中、老年组分别为94、151、7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老年最低11.8%,中年最高17.2%,青年居中13.8%。患者随访1~5年,青、中、老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56.4%、53.6%、17.1%,差异统计意义(P<0.05)。结论①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青年和老年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低,中年具有相对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频率;②青年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率,预后相对较差,老年的复发转移率最低,预后相对较好;③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和代谢相关;④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易发生血性转移,早期的辅助性全身治疗可能比局部放疗和早期的腋窝清扫对年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有益。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血行播散
  • 简介:<正>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举办的"全国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第一期培训班于2006年11月7日~12日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卫生部疾病控制局的万利亚处长、刘海涛官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傅瑜主任、端木宏谨主

  • 标签: 结核病控制 基线调查 参比实验室 临床中心 傅瑜 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