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1资料与方法纳入标准:①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联合中央区清扫术)的患者;②手术由同一手术组完成,术者经验丰富,解剖娴熟,操作精细;③第一次行甲状腺手术;④术前血钙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均处于正常水平。

  • 标签: 甲状腺 中央区淋巴结 甲状旁腺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索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前瞻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CN0期PTMC患者共200例,按照住院号尾数的单双,分成单侧中央区清扫组和双侧中央区清扫组,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双侧中央区清扫清扫效果和并发症。结果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0.7cm、患者年龄≥45岁和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发生在肿瘤直径≥0.5cm的患者,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2%。该部分患者单侧和双侧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检出数分别为(9.53±6.04)枚和(12.19±7.18)枚,P=0.035;淋巴结阳性数分别为(1.17±1.47)枚和(2.11±2.75)枚,P=-0.022。结论在肿瘤直径≥0.5cm的患者中,双侧中央区清扫有利于提高肿瘤清扫的彻底性:患者RLN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并不因对侧中央区清扫而增加。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中央区清扫 危险因素 CNO
  • 简介:daVinciSi外科手术系统是21世纪微创外科诊疗技术的重大进展之一,高清、立体和微观放大的视野,精确、灵巧和严密的操作模式是其典型的特征,相对腔镜,其可以在微小切口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操作,到达狭窄手术部位,安全、有效的完成各类手术。

  • 标签: DA Vinci Si外科手术系统 乳腺癌 内乳淋巴结
  • 简介: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cN1期TC的常规治疗方式,乳糜漏是其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3%。尤其是左侧胸导管损伤时,淋巴液漏出量大,处理困难。一般认为24h引流量〈500ml时,大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可痊愈.而24h引流量〉500ml,应考虑再次手术缝扎淋巴管。本病例乳糜漏量大,病程长,但最终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可为甲状腺术后乳糜漏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颈淋巴结清扫 保守治疗 甲状腺术后 乳糜漏 甲状腺癌 胸导管损伤
  • 简介: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日趋规范化.如何使手术做到精准、适当和个体化?长期以来外科医生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的理解和处理有很大差异.本文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SLNB)开始,根据作者临床实践体会及文献资料浅谈乳腺癌腋窝外科处理的相关问题,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讨论,促进乳腺癌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 功能性 癌外科手术 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中对淋巴结的清扫及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00例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右侧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病理检获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钙水平。结果纳米碳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为(10.96±5.43)枚,高于对照组(8.22±4.40)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其中纳米碳组平均每例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为(1.62±1.95)枚,高于对照组(0.76±1.21)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纳米碳组转移淋巴结数为(2.02±2.40)枚,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为(1.84±2.61)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纳米碳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测量值及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t=1.04,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纳米碳组为2%(1/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活性纳米碳在TC手术中有利于中央区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对术中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可能更加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及血供的保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的44例早期PTC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与开放组。腔镜组男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14.29)岁,1例为双侧PTC;开放组男5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59-13.7)岁,3例为双侧PTC。术前均行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激素、血钙等检测,B超、颈部CT及喉镜检查。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町C患者行甲状腺全切(totalthyroidectomy,TT)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lymphnodesdissection,CLND)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简称“甲旁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因PTC行.TT及双侧CLN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6个月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为正常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暂时性甲旁减组)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永久性甲旁减组)。统计及比较各组间的临床资料数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寻找甲旁减的危险因素。结果468例PT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正常组241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组227例,包括暂时性甲旁减组220例(47.0%)和永久性甲旁减组7例(1.5%)。单因素表明术中不使用纳米炭(P=0.04)及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1枚(P〈0.001)是术后甲旁减的危险因素,术中不使用纳米炭(P=0.047)、误切甲状旁腺1枚(P=0.04)、肉眼外侵(P=0.006)及cN1a(P=0.041)是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组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术中不使用纳米炭(OR,0.437;95%CI,0.243—0.789;P=0.006)及术中进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1枚(OR,3.025;95%CI,1.999—4.579;P=0.000)是术后甲旁减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不使用纳米炭(OR,0.197;95%CI,0.039~0.982;P=0.048)及肉眼外侵(OR,12-381;95%CI,1.432—107.036;P=0.022)是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行甲状腺全切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建议常规使用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虽常规移植至少1枚甲状旁腺会增加术后暂时性甲旁减的发生,但其可减少术后永久性甲旁减的发生;若术前彩超高度怀疑及术中肉眼见肿瘤腺外侵犯,建议重点与患者强调术后甲旁�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纳米炭 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活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取材成功117例(成功率97.5%);出现并发症12例(10.0%),均为肾周血肿及肾包膜下血肿,其中1例合并肉眼血尿(0.83%).结论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肾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自动活检枪 肾活检
  • 简介:目的对照评估三维超声VOCAL(virtualorgancomputer-aidedanalysis)技术与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测量50例18~68岁女性成人的甲状腺体积。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最大切面的3个径线(L、H、W),用经典的椭圆体公式V=0.523×L×H×W计算甲状腺体积;三维超声VOCAL技术先获取甲状腺三维数据,而后用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最终对比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结果三维超声VOCAL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测量甲状腺体积,操作者组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738%、1.59%,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26cm^3,0.22cm^3)、(-0.32cm^3,0.46cm^3);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xx、0.942^xx,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36cm^3,0.37cm^3)、(-0.75cm^3,0.64cm^3)。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组内变异系数小、组间相关系数高、95%一致性界限宽度窄,说明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的重复性优于传统二维超声。结论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甲状腺体积的重复性高,优于传统二维超声,其作为一种安全、简单、易行、精确的测量方法,为临床测量不规则脏器体积提供可靠、有效的新方法。

  • 标签: 甲状腺 体积 三维超声 VOCAL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