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79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等。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7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其中腹腔镜远端胃切除74例,近端胃切除2例,全胃切除2例:腹腔镜下D1+α式淋巴结清扫34例,D1+β式淋巴结清扫15例,D2式淋巴结清扫29例。手术时间为(202.9±45.6)min,中失血(144.5±146.5)mL,术后排气时间(2.8±1.0)d,术后住院天数为(11.3±5.6)d,8例(10.1%)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吻合口漏、小肠梗阻等,经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4.0±1.9)cm和(3.6±1.7)cm,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13.1±6.5)枚,其中有3例(3.8%)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6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早期胃癌 手术
  •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是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被引入的成功治疗心绞痛的方法,在随后的20年中它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非体外循环”手术和完全动脉血管化在冠状动脉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找到了其各自的位置,从而使得CABG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药物洗脱冠脉支架(DES)的出现,冠脉血管再通的方式已经变得完全不同。因为使用DES引起支架内狭窄的危险明显降低,所以目前介入心脏病学家开始对更加复杂的病变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施行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数量迅速增加,而CABG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图1)。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流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植入治疗 手术治疗 CABG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肥胖患者术前及术后脂质代谢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中心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25例,手术时保留30ml小胃囊,旷置100cm胆胰支及100~200cm食物支。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随访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肥胖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随访超过一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TC,TG,LDL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HDL出现显著升高(P<0.05)。术前仅HDL与BMI相关(P<0.05),术后TG、LDL、HDL改变均与多余体重减少率(PEWL)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胃下旁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减重同时会给肥胖患者的脂质代谢带来改善,降低血浆TC、TG及LDL,增加HDL水平。

  • 标签: 肥胖症 脂质代谢 减重外科 胃旁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40(22-58)岁。CT提示双侧肾上腺肿瘤。结果9例均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随访4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3.2年。9例均存活,肾上腺功能正常,无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双侧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治疗难度大,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既可完整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又避免患者长期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双侧 腹腔镜 保留肾上腺功能
  • 简介:目前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成为治疗肾上腺疾病的金标准[1].自2004年3月至2009年9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57例,全部成功.报告如下.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疾病 肾上腺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在胰岛素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8例胰岛素瘤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增强CT、增强MRI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omatostatinreceptorscintigraphy,SRS)确定胰腺体尾部占位病变。采取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7例保留脾血管和脾脏,1例联合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59±44)min,平均出血量(125±11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1.4)d,发生B级胰瘘1例。全部患者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治疗胰体尾部胰岛素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脾成功率高。

  • 标签: 胰岛素瘤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 微创手术 保留脾脏
  • 简介:目的评估分析年龄≥60岁老年患者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术后3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116例行LRYGB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46)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n=70),评估老年组术后体重、血糖、血压、血脂、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术后3年疗效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年龄(63.1±2.5)岁,糖尿病病程(11.3±4.8)年;手术后体重下降至(64.6±11.7)kg(vs术前(81.8±12.7)kg,P〈0.01),体重指数(BMI)(24.0±4.1)kg/m^2(vs术前(30.5±3.8)kg/m^2P〈0.01),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06±1.26)(VS术前(9.0±2.0)%,P〈0.01),糖尿病缓解率45.7%,体重、BMI、多余体重减少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较手术前降低(均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0.603)。上述指标与中青年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S=0.596),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2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中青年肥胖伴他DM患者相比,LRYGB治疗老年患者肥胖和,T2DM是安全有效的。术后3年糖尿病完全缓解率相仿,体重、血压、血脂等也有明显改善,且和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不大。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腔镜 胃旁路术 血糖 体重指数
  • 简介:脑缺血发生后,出现了缺血区域内白细胞浸润,组织水肿为标志的急性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粘附分子中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和上调是炎症反应中白细胞(早期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粘附并穿越血管屏障的起始因素。P-选择素在脑缺血损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 标签: P-选择素 脑缺血性损伤 配体 作用机制 血小板
  • 简介:目的探讨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多科协作模式,分析该模式下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的安全性及对病态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多科协作模式下由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连续施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的28例病态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数据,总结多科协作模式下肥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管理流程,观察手术安全性和术后长期减重效果及合并症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平均体重129.1kg,平均体质指数44.9kg/m^2.全部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早期并发症1例(3.6%)肺部感染,远期并发症2例(7.1%)注水泵处皮肤感染。术后体重和体质指数逐渐下降,术后24个月平均额外体重减轻41.3%。规律随诊、依从性良好组额外体重减轻百分比显著高于不规律随诊、依从性差组。术后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有效减重,并能改善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多科协作模式可优化疾病诊治流程,保障围手术期安全;术后规律随诊对获得长期减重效果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肥胖症 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 多科协作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加速康复。FTS措施已成功应用于结肠癌的患者,目前国内亦有研究将其应用于胃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胃癌D2根治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治疗不同体重指数(BMI)的T2DM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治疗T2DM62例的临床资料,按BMI(kg/m^2)25-28、28-33,≥33分别作为低BMI组、中BMI组、高BMI组,通过随访监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中BMI组和高BMI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BM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2个月,低、中、高BMI3组T2DM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明显改善)分别为81.8%(9/11)、97.4%(38/39)、100%(12/12);高BMI组患者空腹C肽和餐后1hC肽在术后12个月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对不同BMI的T2DM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对于低BMI的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Roux-e-Y胃旁路需更严格的筛选和慎重的考虑。

  • 标签: 腹腔镜 ROUX-EN-Y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体重指数
  • 简介:一、调研目的了解卫生V项目终期评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施情况,资料收集的质量和评价工作的进展情况。二、参加调研人员端木宏谨屠德华王甦民姜世闻三、调研时间2002年3月29日-4月2日四、调研过程

  • 标签: 结核病控制项目 卫生V项目 终期评价 新疆 现场调研报告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疗药物腹腔灌注法治疗胃癌并腹腔转移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胃癌并腹腔转移患者,根据门诊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取化疗药物腹腔灌注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静脉给药化疗法.对两组患者近期化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以及远期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化疗总有效率达93.18%,高于对照组的79.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发、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药物腹腔灌注法治疗胃癌并腹腔转移疗效满意且相对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化疗 腹腔灌注 胃癌并腹腔转移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的逐渐认识,由SAP所导致的腹腔高压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早在19世纪末,Marey和Burt就曾注意到腹内压升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913年,Wendt首次提出腹内高压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1951年,Baggot报道在小肠严重膨胀的情况下强行关腹会产生较高的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高压 腹内压升高 肾功能不全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 简介: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有胰腺自身消化学说、自由基的破坏学说、胰腺的微循环紊乱学说、胰腺腺泡内钙超载学说、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学说、炎症介质学说,但均无法单独地解释胰腺炎复杂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本实验检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探讨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中的作用:

  • 标签: 胰腺炎 大鼠血小板 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胃癌是一个重要的世界性卫生问题,更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自1881年Billroth实施了第1例胃癌手术以来,胃癌的手术范围从小到大,再缩小,再扩大,逐渐走向合理。现代胃癌外科的治疗概念也正从一味扩大廓清的范围。逐渐过渡到安全性、根治性和功能性的统一,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保存脏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上来。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研究和比较大肠杆菌OmpA信号肽衍生多肽P-KKK在体外对不同细菌的杀菌效应。方法采用琼脂铺板计数法测定衍生多肽P-KKK对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的杀菌活性,将不同浓度的衍生多肽P-KKK分别与3种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3种G-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在37℃孵育2h,铺板后置于37℃中培养18-24h,记录每一琼脂板上菌落形成数量(CFU),计算多肽P-KKK的杀菌率。结果衍生肽P-KKK对G+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浓度在200ug/mL时,能杀灭98.5%以上的G+菌,浓度为40ug/mL时杀菌率也达80.2%以上;对G-菌也有较强的杀菌活性,浓度在200ug/mL时,能杀灭93.8%以上的G-菌,浓度为40ug/mL时杀菌率也达15.2%-99.7%。结论大肠杆菌OmpA信号肽衍生肽P-KKK对G+菌及G-菌均具有明显的杀菌活性,进一步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新型抗菌药物。

  • 标签: 大肠杆菌 OmpA信号肽 衍生肽 抗菌肽 杀菌活性
  • 简介:目的探索双酚A(bisphenolA,BPA)在卵巢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选用人卵巢癌细胞(OVCAR-3细胞株)为研究材料,采用心肌细胞(QMC)趋药性细胞迁移实验及8μm孔径博伊登室进行OVCAR-3细胞迁移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探讨参与细胞迁移的分子:通过抑制ERK1/2及P13K分子来阻断信号通路,从而研究BPA引起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结果BPA(40nM及100nM)与OVCAR-3细胞孵育24h,能使OVCAR-3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01);BPA不仅可引起OVCAR-3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2、MMP-9和N-钙黏蛋白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或P〈0.001),同时显著增强MMP-2和MMP-9的酶活性(P〈0.01);抑制ERK1/2或P13K可抵消双酚A诱导的OVCAR.3细胞迁移,还会导致MMP-2、MMP-9和N-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减少。并降低MMP-2和MMP-9的酶活性。结论BP可通过ERK1/2及P13K信号通路来诱导卵巢癌细胞迁移。

  • 标签: 双酚A 卵巢癌 MAPK PI3K 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