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的免疫缺陷疾病多是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的遗传缺陷造成的。这导致了某些感染性疾病易感性的增加,这些则成为免疫缺失的特异性标志。具体的分类见表1。其中的许多种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阻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 标签: 免疫系统 抗体缺失 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
  • 简介:随着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出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老年感染者(年龄≥50岁)显著增加。这不仅仅是因为许多年轻时感染的患者如今已经活至50岁以上,而且也是因为患者感染时的平均年龄已增加。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老年人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脂蛋白脂酶基因(LPL)缺陷的杂合子小鼠作为制备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野生型及LPL杂合子小鼠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12、24h2个时点。实验组腹腔注射雨蛙肽(50ug/kg体重)7次,每次间隔1h。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三酰甘油(TG)、淀粉酶水平,观察胰腺形态学改变并评分。结果LPL杂合子小鼠对照组血TG为(3.55±0.27)mmol/L,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对照组的(0.94±0.18)mmol/L(P〈0.05)。杂合子小鼠实验组12h的血TG、淀粉酶水平分别为(3.55±0.27)mmol/L和(3685±484)U/L,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实验组12h的(0.92±0.11)mmol/L和(2501±410)U/L(P〈0.05)。杂合子小鼠实验组12h的胰腺水肿、坏死、出血和炎细胞浸润的分值分别为3.94±0.21、3.94±0.21、1.84±0.25和1.84±0.25,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实验组12h的3.06±0.01、2.52±0.51、0.46±0.22和0.58±0.38(P〈0.05)。结论LPL杂合子小鼠血TG中度升高且稳定,在雨蛙肽诱导下产生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是研究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胰腺炎 高酯血症 脂蛋白酯酶 杂合子
  • 简介:<正>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标准的30例ADHD儿童,接受脑电反馈治疗,分别于训练20次及40次后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20次及40次训练,患儿与训练前相比,各脑电反馈商数均有显著改善。训练20次后,22例患儿两种综合商数均转为正常,占73%。训练40次后27例患儿两种综合商数均转为正常,占90%。提示脑电反馈治疗对ADHD

  • 标签: ADHD 精神障碍诊断 统计手册 注意缺陷 次后 训练时间
  • 简介:感染对患有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来说是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的原因。最近已经明确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通过脑内特殊的机制显著增加了对感染的易感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破坏了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原本平衡的相互作用。结果,这种损伤引起了继发的免疫缺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CIDS)和感染。CIDS或许可以作为研究大脑对免疫系统控制机制和调节的模型。更重要的是,了解CIDS可使我们制定出有效的治疗策略,这样通过剔除不利于恢复的因素就可以提高由一系列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预后。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系统 相互作用 免疫抑制 治疗策略
  • 简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HIV特异性的攻击CD4^+T淋巴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进行性破坏,患者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导致AIDS。所以认识和了解AIDS主要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对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诊治水平有很大帮助,本文对AIDS几个主要的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叙述如下。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D4^+T细胞 机会性感染
  • 简介: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1981年6月5日宣布了新发现的疾病,定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率先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后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自此,AIDS被确定为新的病毒性疾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自1965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HBsAg)以来,病毒性乙型肝炎(viralhepatitisB)有了划时代的研究进展。病毒性乙型肝炎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南部欧洲和拉丁美洲。全世界约20亿人有既往或持续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达3~3.5亿,其中15%~25%最终死于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年病死人数约100万;男女性病人的病死率分别约50%和15%。我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有10%即1700万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flyclosedcirularDNA,cccDNA)可长期存在于细胞核中,且抗病毒药物难以将其清除,成为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因此,检测HBVcccDNA对进一步认识HBV生活周期及指导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CCCDNA rcDNA
  • 简介:目的:探讨1个凝血因子Ⅹ(FⅩ)缺陷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筛查以及凝血因子活性及抗原含量检测进行表型诊断;以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浆中FⅩ抗原含量和分子量大小;以中和试验检测FⅩ的抑制物。以PCR方法对F10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进行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诊断;构建F10基因突变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测定表达产物的FⅩ促凝活性(FⅩ:C)和FⅩ抗原含量(FⅩ:Ag)。结果:先证者FⅩ:C和FⅩ:Ag分别为〈1%和53.36%,中和试验结果阴性,诊断为交叉反应物质阳性(CRM+)的FⅩ缺陷症。F10基因分析发现2个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Asp368del体外表达显示FⅩ:C和FⅩ:Ag分别为(0.52±0.04)%和(85.9±5.0)%,为CRM+突变。结论:F10基因双重杂合突变IVS5+1G〉A和Asp368del导致该家系遗传性FⅩ缺陷症。剪接位点突变IVS5+1G〉A导致内含子无法正常剪接,影响FⅩ正常表达。Asp368del突变蛋白能够正常表达,但功能降低。

  • 标签: 凝血因子Ⅹ 缺陷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是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全球近40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AIDS患者中约有36%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结核病是AIDS患者的重要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3%的AIDS患者最终死于结核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简介:一、神经系统疱疹病毒感染1.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神经系统CMV感染主要表现为脑炎,其次为多发性神经根炎,罕见多发性神经炎。CMV脑炎主要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会性感染 疱疹病毒 肺孢子菌
  • 简介:<正>采用ELISA检测血液病受血者抗-HCV。观测输血前血液病受血者176例,输血后追踪观察6-12月完成复查95例;并设对照组417例。结果:血液病受血者输血前抗-HCV阳性率(5.68%,1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0.72%,3/417;P<0.01)和普外科患者(2.23%,21/942;P<0.05)。输血后无新感染病例

  • 标签: 受血者 HCV 血液病患者 输血前 外科患者
  • 简介:肠屏障功能障碍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判断患者有无肠黏膜损伤并进行有效干预意义重大,因此加大对肠屏障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瓜氨酸、D-乳酸等常用的肠屏障功能检测指标及方法予以综述。

  • 标签: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瓜氨酸 D-乳酸
  • 简介: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其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许多研究表明Hcy可以作为判断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指标,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Hcy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Hcy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 检测 心脑血管疾病 酶转换免疫测定法
  • 简介: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是神经发生病理改变最常的原因。而糖尿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又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总数的60%以上,重者可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致死,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为促进临床医生对其的掌握,笔者就近10年来的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检测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B型钠尿肽(BNP)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HF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47例,Ⅳ级29例,选取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血浆BNP水平,并对比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检测观察组不同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BN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增高,BNP水平也随之升高;随着LVEF的升高,BNP水平随之降低;LVEF与B型钠尿肽水平呈负相关(r=一0.520、P〈0.05)。结论BNP与LVEF指标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级数越高,BNP水平越高,血浆BNP测定在HF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B型钠尿肽 心力衰竭 诊断
  • 简介: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证实,肿瘤细胞中抑癌基因启动子部位的CpG岛甲基化是肿瘤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对肿瘤抑癌基因甲基化的检测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抑癌基因甲基化 定量检测 SPARC 胰腺癌 CPG岛甲基化 DNA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对低血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于175例低血钾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低钾血症准确率为89.1%,优于血清钾测定(68.0%)。血清钾高低与心电图改变程度并不绝对一致,但心电图低血钾改变发生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血清钾浓度均呈负相关(rs=-0.54,P〈0.01),随血钾浓度的降低而递增。结论心电图对低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低血钾,判定其严重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心电图 血清钾 低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