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secondgenerationantipsychotics,SGAs)自问世以来,极大地改善了抗精神病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对精神分裂症尤然。但是,随着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SGAs对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包括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脂代谢异常、催乳素(PRL)水平升高等。导致体重增加和高血糖症已经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得以证实,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要求所有SGAs的说明书必须警示其有无诱发高血糖症、糖尿病的风险。现将近年来抗精神病药物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内分泌代谢疾病 代谢综合征 高催乳素血症
  • 简介:《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及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月刊,大16开本。本刊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各大检索系统和美国《化学文摘》等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病 多器官疾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杂志 中华 投稿
  • 简介: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老年人促甲状腺激素分布曲线向高水平方向偏移,因此,需应用年龄特异的参考范围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近来,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日益得到重视。研究表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亚甲亢)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引起房颤的发生率增加。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可能是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全因死亡的一个潜在危险。异常甲状腺功能经纠正后,与甲亢和甲减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可得到缓解。基于老老年患者中亚临床甲减可能有保护作用,因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何种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获益,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的证据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甲状腺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 简介:由于心肌细胞的不可再生性,传统药物治疗和器械植入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仅局限于延缓疾病进展,而不能从实质上起到修复心脏的作用。心脏移植也因其供体数目少、免疫抑制不良反应大等限制性因素而不能广泛推广。干细胞替代疗法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局限性,显示了可观的临床应用潜力。

  • 标签: 干细胞 替代治疗 心律失常
  • 简介:乳腺疾病给广大女性带来了困扰和伤害,特别是乳腺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有的乳腺疾病往往需切除患侧乳房来达到治疗目的,造成身体外形的极大损坏.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complex,NAC)的乳腺切除术(nipple-sparingmastecctomy,NSM)+即刻乳房重建在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疾病同时,尽可能地保持乳房外形,增强患者的自信,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保留NAC的应用论述如下.

  • 标签: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腺疾病 外科手术 手术中 乳房重建 乳房外形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计,目前全球约有超过2亿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西方化饮食的影响.21世纪2型糖尿病将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流行,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是否产生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3月到2011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根据是否长期使用吸入型激素(≥500μg/d丙酸氟替卡松.疗程≥1年)分为使用吸入激素组和未使用吸入激素组。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2组患者诱导痰巨噬细胞表面和细胞内TLR2的表达.并将痰细胞抽提mRNA转录cDNA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检测TLR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mRNA的表达情况。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诱导痰巨噬细胞细胞表面TLR2的表达在规律使用吸入激素组显著低于未用吸入激素组(5.35±1.67比12.81±4.89,P=0.019)。实时定量PCR检测TLR2mRNA、炎症介质TN№mRNA水平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而TLR2细胞内与细胞表面表达水平之间(r=0.654,P=0.017).TNF-dmRNA与TLR2细胞表面蛋白表达水平之间(r=0.716,P=0.012)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COPD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局部TLR2的表达下降.这可能是患者局部抗感染免疫降低的原因之一。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OLL样受体2 诱导痰
  • 简介: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况近十多年来,肿瘤干细胞(CSC)的研究已成为肿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热题。CSC在肿瘤的形成、播散转移、复发以及耐药等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消灭CSC有可能成为根治肿瘤的重要途径。现就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其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瘤干细胞 靶向治疗 标志物
  • 简介:多项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可能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降尿酸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因此,高尿酸有可能成为治疗AS的新靶点。但是,仍有部分临床研究得出不同结论,认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无关,尿酸的致病性仍证据不足。此外,病理研究发现人群AS斑块中存在高浓度的尿酸;体外实验发现尿酸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活性氧的生成,损伤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参与AS的形成;但是也有研究显示尿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克山病(KeshanDisease,KD)是在我国16个省区流行的地方性心肌病。几十年来,我国生物化学界对于KD的发病机弹做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本文回顾和评述我国克山病心脏代谢为中心的研究发展历程。方法和结果包括:使用综合酶谱早期诊断KD的心肌受损;发现KD有低硒性代谢紊乱;发现KD死亡病人心脏有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呼吸酶功能障碍和心肌收缩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发现心肌钙代谢紊乱与心肌收缩障碍之间关系;发现KD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受损;发现心肌自由基堆积等障碍;发现红细胞的形态、膜脂组分和功能异常;提出KD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或者是一种“膜疾病“等等。通过长期的KD生化研究并与病婵、临床所见综合分析,确立了“KD是一种以心肌线粒体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代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理。提出应用抗氧化药物预防和控制KD策略:应用无机硒、辅酶Q10、含硒模拟物(PZ51)、GPX抗体酶等防治研究KD,取得巨大进展;还汪明GPX抗体酶(世界上第一个含硒抗体酶)、PZ51、无机硒、辅酶Q10等对于心肌线粒体自由基损害都有明显的阻止作用。结论克山病是世界上发病最多、研究得最为深入的人体心肌病。这些创新成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 标签: 克山病 心脏代谢 线粒体 自由基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性相关疾病的发生越来越突出,轻度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的高危人群,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然而,在临床常规工作对轻度老年认知功能障碍认识严重不足,故加强对老年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水平,提高对老年人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筛查,是尽早干预和预防老年性痴呆发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老年人 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诊断
  • 简介: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rowthhormonesecretagoguereceptor,GHSR)的内源性配体,其作用广泛,町刺激垂体释放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参与能量代谢以及影响其他激素及细胞因子的释放。近年来研究发现,ghrelin及其合成类似物可以通过分布在心血管系统的相关受体改善心脏收缩、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舒张血管,改善灌注等保护作用,有潜在研发成心血管药物的可能。现对ghrelin对心血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GHRELIN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分泌卷曲相关蛋白(SFRP)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例TAO并行鼻内镜下眶减压术患者(病变组)眶脂肪组织及7例眼科由于外伤行眼球摘除术或眼外肌矫形术患者(对照组)术中切除的正常眶脂肪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变组与对照组眶脂肪组织中SFRPl~5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病变组与对照组眶脂肪组织中SFRP2和PPAR-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差异。结果:病变组眶脂肪组织中SFRP2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FRPl、SFRP3、SFRP4、SFRP5的mRNA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组眶脂肪组织中PPAR-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病变组眶脂肪组织中SFRP2及PPAR-γ的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SFRP2可能在TAO患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并可能是通过PPAR一叫的升高引起眶脂肪增生。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分泌卷曲相关蛋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脂肪细胞
  • 简介: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新策略,动物实验及早期临床研究都对其治疗效果给予了肯定。然而与动物实验相比,干细胞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显得差强人意,其作用机制尚不叫确,涉及环节既包括近来热门的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体内因素)对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又包括研究者对干细胞细胞类型、移植方式及移植时间等因素的选择和操控(体外因素),而体外因素之重要性将直接关系到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状况及与微环境作用效果,甚至可能决定干细胞治疗的成败。本文将对体外可控制因素对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 体外因素
  • 简介:经桡动脉途径的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临床诊治冠心病必不可少的手段,该技术因其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开始逐渐替代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研究引起关注。本文旨在归纳最新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总结老年人桡动脉途径的优势及存在优势的原因,为进一步推进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在全国的开展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 标签: 老年人 经桡动脉途径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心脏监护室的患者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3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房颤(AF)分为房颤组(n=43)和非房颤组(n=250)。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1)AMI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新发房颤的比例为14.7%;(2)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且平均年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房颤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OR4.918,95%CI1.662—14.549,P=0.00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早期预防冶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房颤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NT-PROBNP
  • 简介:卵圆孔是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的生理性通道,一般于2岁前达到解剖闭合,但一部分人群卵圆孔终生不能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PFO在成人中患病率约25%[1],而在不明原因卒中(cryptogenicstroke,CS)患者中PFO患病率则高达40%[2]。Lamy等[3]研究发现年龄18~60岁的CS患者和普通人群的PFO患病率分别为59%和19%。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不明原因卒中 封堵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