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生殖疣(尖锐湿疣)通常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型和11型引起。然而,还有更广泛的HPV类型可以感染生殖粘膜,引起临床(如鲍温样丘疹病、宫颈癌)或亚临床疾病[如通过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测到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或者以潜伏形式存在于本来正常的上皮内。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疣 病毒疾病 宫颈上皮内肿瘤 鲍温样丘疹病 临床疾病
  • 简介:酵母是一种镜下单细胞真菌,通过出芽繁殖。白色念珠菌菌株构成了从阴道分离出的酵母菌的90%。其余菌株中最常见的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非白色念珠菌属可以引起阴道炎,而且经常对常规治疗不敏感。尚无证据表明,非白色念珠菌属引起阴道炎的患病率正在增加。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属 单细胞真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阴道炎
  • 简介:体外循环下低温过程中监测麻醉深度的四个脑参数:脑双频谱指数(BIS)、95%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的表现为AEPIndex、MF、SEF的数值集中分布;而BIS的数值则为广泛分布,其某些数值和麻醉诱导前的数值相同重叠.AEPIndex的变化和鼻咽温的变化呈线性相关,为体外循环低温过程中监测麻醉深度的最稳定和可靠的指标.

  • 标签: 体外循环 低温 脑电参数
  • 简介:<正>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标准的30例ADHD儿童,接受脑反馈治疗,分别于训练20次及40次后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20次及40次训练,患儿与训练前相比,各脑反馈商数均有显著改善。训练20次后,22例患儿两种综合商数均转为正常,占73%。训练40次后27例患儿两种综合商数均转为正常,占90%。提示脑反馈治疗对ADHD

  • 标签: ADHD 精神障碍诊断 统计手册 注意缺陷 次后 训练时间
  • 简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是目前公认的睡眠呼吸紊乱的“金治疗”方法,如果压力滴定正确.nCPAP的治疗效果可以接近100%。但仍存在面罩问题、气流刺激以及鼻部干燥或充血等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使用不方便,费用较高,患者的耐受性和顺应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睡眠呼吸紊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简介:突出的皮脂腺(图1)Tyson腺、皮脂腺增生及Fordvce异位皮脂腺是常见的阴囊及阴茎体正常皮肤的变异,但往往会引发患者的焦虑情绪。龟头上通常鲜有皮疹发生。患者虽然对病情能有一定自信,但仍可能出现一些身心症状,造成畸形心理恐怖。

  • 标签: 正常皮肤 男性外生殖器 皮脂腺增生 焦虑情绪 身心症状 阴茎体
  • 简介:植入式心脏装置(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cardiovascularimplantableelectronicdevice,CIED),包括起搏、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defibrillator,CRT-D)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pacemaker,CRT-P),术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近年来,随着植入性心脏设备植入量的快速增加,常规的定期门诊随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医师对这些患者的及时、全面的管理。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随访及管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成为临床需要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随访研究 远程管理
  • 简介:甲状腺术中神经监测将功能学与解剖学紧密联系,了解神经生理基础可辅助分析神经损伤原因、判读神经肌电信号.不仅用于定位和识别喉返神经,而且可用于预测声带功能,分析喉返神经损伤机制.然而,是否应用神经监测尚存争议,如何解读神经监测的价值,标准化操作与临床指南的意义,及国内外相关进展,将在本文中深入探讨.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临床指南 甲状腺术 甲状旁腺 解读 中国版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治疗有效率在起搏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

  • 标签: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
  • 简介: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后对快径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42例,根据首次放电消融后结果进行分组,第一组:慢径消失组:不能再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第二组,慢径改良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第三组:慢径残存组,可见慢径跳跃现象,或后可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比较三组患者消融前后的快径不应期,快径前传时间,快径前传时间差值变化。结果慢径消失组17例(40.5%),慢径改良组14例(33.3%),慢径残存组11例(26.2%)。慢径消失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34.71±13.28vs331.18±21.18,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径改良组患者消融后快径不应期缩短(245.71±12.22vs323.57±26.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径残存组患者消融前后快径不应期无明显变化(264.55±21.62vs320.91±15.78,p=0.23)。与慢径残存组相比,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传导消融术后快径不应期以及快径前传时间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慢径完全消融后,快径不应期和快径前传时间均明显缩短,提示慢径消融的同时可以改善房室结快径的前向传导功能,这一现象可结合其他指标作为评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效果的参考。

  • 标签: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快径 射频消融
  • 简介:据报道,在冠心病诊疗过程中,约24%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1].这些继发的心理问题往往会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转归[2].也为医护工作增加了难度。焦虑、抑郁等已成为影响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焦虑抑郁 舍曲林
  • 简介: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脑电图(EEG)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患有HIE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吸氧、防治感染、脱水剂、激素、控制惊厥及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EEG)检查,同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高压氧治疗组EEG的异常率明显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高压氧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明显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改善脑功能,促使受伤脑细胞尽快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脑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永久起搏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393例老年患者,男251例,女142例,年龄60~94(77.5±5.3)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37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44例,双束支阻滞12例。置入单腔起搏255例;双腔起搏135例;三腔起搏1例;置入性心脏除颤2例。结果各种并发症共29例,发生率7.4%。导线电极移位14例(3.56%),囊袋血肿6例(1.53%)、囊袋感染3例(0.76%),废弃电极脱入右室、起搏综合征各2例(0.51%),电极导线不全断裂、心肌穿孔各1例(0.25%)。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熟练的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和随访,可减少老年人永久起博器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理并发症.可避免严重后果。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正>10例心房扑动(AFL)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53±10)岁;1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51±11)岁。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解剖标测、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分别以周长为600、400、和300ms在冠状静脉窦(CS)起搏的情况下测量AFL和

  • 标签: 心房扑动 三尖瓣环 房间隔 生理意义 AVNRT 电生理检查
  • 简介:<正>118例病人分为抗生素液囊袋预防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其它手本操作方法完全相同。起搏导线全部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植入,起搏囊袋位于左或右前上胸部皮下。术后第1、3、5d分别更换敷料1次,第10d拆线出院。术后3个月、1年、3年、5年、7

  • 标签: 起搏器囊袋 锁骨下静脉穿刺 预防组 起搏导线 操作方法 前上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技术评价双腔起搏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VD)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改变。方法36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双腔起搏的患者,在常规设置AVD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设置AVD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常规设置AVD相比,AVD优化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量显著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显著增加,Tei指数显著减小。此外,AVD优化后组织多普勒指标室间隔、左室前壁、下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左、右心室壁基底段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显著增高,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和Am均显著高于左室壁各基底段。结论双腔起搏最佳AVD设置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功能,这些变化可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室间期 双腔起搏器
  • 简介:胃轻瘫综合征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胃排空明显延缓而无上消化道质性损害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血清NO含量,同时动态监测其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体表胃变化规律,以探讨NO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胃轻瘫 血清 一氧化氮 胃电变化 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ICD)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阜外医院植入带有家庭监测功能ICD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为ICD恰当治疗的VA,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DW对各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ROC曲线显示预测VA的RDW最佳值为13.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VA和全因死亡方面RDW≥13.05%组均明显劣于RDW<13.05%组(P值分别为0.002、0.01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RDW≥13.05%是ICD患者VA(HR=1.941,95%CI:1.204-3.127,P=0.006)及全因死亡(HR=3.257,95%CI:1.085-9.781,P=0.03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13.05%提示ICD患者发生VA及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