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高脂血症胰腺(HLP),又称高三酰甘油血症胰腺(HTGP),是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是致死性并发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HLP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本文综述HLP研究现状,以期为HLP的基础与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高三酰甘油血症 严重并发症 HLP 饮食结构 生活水
  • 简介:1临床资料例1女,28岁。因“乏力、怕冷、食欲欠佳11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3d”来诊。患者1年前顺产1胎儿,分娩后无乳汁分泌,产后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怕冷、

  • 标签: 淋巴细胞性 垂体炎
  • 简介:患者男,因“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入院。无发热、腹痛,外院查血淀粉酶533U/L,TBil76.7umol/L,DBil57.9umol/L,经对症处理后血淀粉酶降至163U/L,但黄疸不退。CT示胰腺体积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发病以来体重下降6kg。有糖尿病史,无酗酒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增大 巩膜黄染 血淀粉酶 浅表淋巴结 TBIL
  • 简介:自身免疫胰腺(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胰腺慢性炎症,是慢性胰腺(chronicpancreatitis,CP)的特殊类型,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导管周围CD4^+T细胞和IgG4^+浆细胞浸润,伴有腺泡萎缩的席状纹纤维化,常导致主胰管狭窄和闭塞纤维化,故又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1ymphoplasmaeytiesclerosingpanereatitis,LPSP)。近年来,AIP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本文就MP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总结。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 CD4^+T细胞 慢性胰腺炎 浆细胞浸润 病理学表现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尿色加深,皮肤、巩膜黄染半年”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5年前出现两颌下腺无痛肿大,4年前发现胰头增大,均未行特殊治疗。体检: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双侧颌下腺肿大,质韧,无压痛。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WBC5.21×10^9/L,RBC3.61×10^12/L,HGB112g/L.PLT142×10^9/L,嗜酸粒细胞0.11×10^9/L;尿胆红素(+),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颌下腺肿大 巩膜黄染 实验室检查 嗜酸粒细胞 糖尿病史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醛固酮单项指标筛查代谢综合征(MS)进行初步诊断的可行。方法选择2010~2015在我院就诊且资料完整的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女患者各300例,年龄30~70岁。检测患者的醛固酮水平,以醛固酮检测结果诊断代谢综合征,并分别与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颁布的MS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WHO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醛固酮单项指标诊断男女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准确度均为94.33%;以CDS的诊断标准为金标准,醛固酮单项指标诊断男性和女性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准确度分别达到94.67%和94.33%。结论检测醛固酮单项指标筛查代谢综合征、进行初步诊断具有一定的可行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筛查 醛固酮 可行性
  • 简介:淋巴细胞垂体(lymphocytichypophysitis,LyH),是一种极其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本文报道2009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淋巴细胞垂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 标签: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淋巴细胞浸润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慢性胰腺(chronicpancreatitis,CP)是一种进行胰腺性疾病,临床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先后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前者表现为复发性胰腺,后者以典型腹泻、钙化和(或)糖尿病为特点.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患者 无痛性 复发性胰腺炎 炎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SG)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高血压状态、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及其离体血管对胰岛素的反应。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正常大鼠(WKY)对照组(幼年16只,成年15只)、未治疗的SHR组(幼年9只,成年9只)、RSG治疗的SHR组〔幼年6只,成年6只,3mg/(kg.d),口服,治疗2周〕。2周后,测量未治疗组和治疗组成年SHR的收缩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离胸主动脉,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对比观察不同处理组离体主动脉对胰岛素的舒血管反应。结果在成年SHR中,未治疗组和治疗组收缩压、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187±4)vs(181±5)mmHg,P〉0.05;(6.2±0.2)vs(5.3±0.3)mmol/L,P〉0.05;(23.8±3.7)vs(20.4±0.8)mU/L,P〉0.05〕。治疗组对胰岛素的舒血管反应与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最大收缩率:(72±8)%vs(73±4)%,P〉0.05〕;在幼年SHR中,未治疗组和治疗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亦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对胰岛素的舒血管反应较未治疗组显著增加〔(40±6)%vs(61±5)%,P〈0.01〕。结论短期RSG治疗可改善幼年SHR血管对胰岛素的反应

  • 标签: 罗格列酮 胰岛素 高血压 大鼠
  • 简介:过去几十年以来,AP的诊治取得了巨大进展,其病死率已经大为下降。目前AP患者总的病死率为5%。其中MAP病死率不足1%,且极少发生并发症;而SAP病死率高达10%~15%^[1]。SAP的临床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初期是血管活性和毒性反应期,许多人都能度过这一阶段,在初期病死的患者多是由于SIRS和MOF。后期的危险主要是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SAP后期胰腺感染是影响其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2]。如何避免感染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将目光集中于预防使用抗生素。尽管如此,是否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仍是目前关于SAP治疗争论的焦点之一。

  • 标签: 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 急性胰腺炎 病死率 SAP MAP
  • 简介:2013年尼斯第五届世界肺高血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论坛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将PH分为五大类,肺动脉高压(PAH)属于第一大类,其定义为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rightheartcatheterization,RHC)测得平均肺动脉压(meanpulmonaryarterypressure,mPAP)≥25mmHg(1mmHg=0.133kPa),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炎性介质 发病机制
  • 简介:病例:男.59岁.因咳嗽、咳痰1月余.于2006年12月入院患者自2006年11月无口月显诱因出现咳嗽,有时咳暗灰色、黄色痰,无胸闷、气急,无胸痛,无发热、盗汗,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痰色变白,但咳嗽无明显好转。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炎性假瘤 癌症TNM分期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胰腺(AIP)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AIP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AIP中,中位年龄4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不适,梗阻黄疸及体重下降。胰腺弥漫增大及局限性增大各6例,胰体尾假性囊肿及胰腺结石各1例,胰管扩张4例。胰腺外器官受累9例(胆管病变8例、胆囊病变7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脾静脉变细4例、干燥综合征及溃疡结肠炎各1例)。7例行血免疫标志物检查,IgG升高5例,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升高各3例。8例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经激素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AI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无特异临床表现,易与胰腺癌及胆管癌混淆,误诊率高。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AlP的诊治,避免因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胆管癌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自身免疫胰腺(AIP)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月确诊的16例AIP患者资料.结果AIP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为15∶1,平均年龄61岁(47~79岁).81.2%的患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68.8%的患者有高γ球蛋白血症,66.7%血IgG增高,56.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0.0%类风湿因子阳性,43.7%嗜酸粒细胞升高,26.7%抗核抗体阳性,31.2%血清脂肪酶升高,18.7%血淀粉酶一过升高,25.0%CA19-9升高.腹部CT和(或)内镜超声(EUS)示93.7%患者的胰腺弥漫肿大,100%胰管狭窄、87.5%合并胆总管胰腺段狭窄,50.0%胆管壁增厚.EUS下穿刺活检6例,1例无结果,5例均未见肿瘤细胞;3例见淋巴细胞浸润;2例有胰腺纤维化.75.0%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43.7%见腹腔淋巴结肿大,42.9%有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18.7%合并泪腺肿大,12.5%合并颌下腺肿大.11例应用泼尼松治疗(其中7例同时胆总管支架置入),10例效果良好,1例因不耐受而停用;2例单纯行胆总管支架置入术,黄疸解除;3例仅对症治疗.激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不一,泪腺与颌下腺肿大者在激素治疗后迅速消肿.结论AI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以无痛、梗阻黄疸首诊.可有血清IgG和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影像学见胰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激素治疗有效,支架植入可缓解症状.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腹腔置管灌洗治疗SAP36例,观察腹腔灌洗对SAP脏器功能及因子的影响,了解腹腔灌洗治疗SAP的相关机制。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共收治SAP71例,诊断符合中国急性胰腺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将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5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灌洗治疗 炎性因子 脏器功能 腹腔置管 超声引导
  • 简介:急性胰腺(AP)按病理组织学及临床表现分为轻症急性胰腺(MAP)和重症急性胰腺(SAP)。影像学检查对AP的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影像学表现较临床表现存在时间滞后。如SAP早期病情很重,而CT征象并不严重;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缓解,影像学征象却逐渐加重。本研究动态观察A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的变化,探讨它们的相关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关性分析 影像学变化 病情判断 轻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合理的单纯胰液反流动物模型,并比较胰液、胰液+胆汁在反流食管中的作用.方法按数字表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全胃切除+食管十二指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术分别制作胰液+胆汁混合食管反流(混合组,20只)及单纯胰液食管反流(胰液组,20只)大鼠模型,对照组(10只)仅单纯剖腹再关腹.术后1、2、4周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和食管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混合组大鼠术中及术后共死亡4只,制模成功率80%;胰液组共死亡6只,制模成功率70%.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周后体重逐渐上升,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218±21)、(216±20)g对(286±28)g,P值均<0.05)].混合组和胰液组大鼠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食管(RE),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随病程延长加重;组织学表现为炎症、糜烂、溃疡、上皮高度增生及出现组织转化,但两组间食管损伤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制作单纯胰液反流的RE模型,为研究胰液造成的RE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食管炎 消化性 胰液 模型 动物
  • 简介:慢性胰腺(chronicpancreatitis,CP)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胰腺实质局部或弥漫的慢性损伤及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胰腺功能不全。其病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由于CP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清楚,早期诊断困难,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对一些伴随病变作出全面的判断,需要在术中进一步仔细探查,有时单一的术式不能解决胰腺多种的形态改变,需联合应用数种术式方能改善CP的手术效果。现将我院治疗的4例胰石CP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外科治疗 假性囊肿 纤维组织增生 影像学检查 慢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