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为加快重大医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我刊对符合下列条件的论文开设快速通道,优先发表:(1)国家、军队、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2)其他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论文;(3)相关领域各类最新指南解读。凡要求以“决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科学性和创新性的说明。我刊对符合标准的稿件,即快速审核及刊用。

  • 标签: 科研成果论文 快速通道 多器官疾病 杂志 老年 中华
  • 简介: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利用价值,争取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已启用优先数字出版(onlinefirst)平台.

  • 标签: 多器官疾病 出版 杂志 老年 中华 启事
  • 简介:"临床病理讨论"是医学期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栏目,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办好这个栏目,对于服务医疗事业、服务广大读者、培养青年医师、提高杂志影响力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如何平衡读者、作者、杂志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读者、作者、杂志多赢的局面,是要费一翻思量的.本文总结了《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临床病理讨论"栏目创办、完善发展、直至稳定格式的过程,希望能为杂志更好地设立、建设栏目提供借鉴.

  • 标签: 杂志 栏目 临床病理讨论 发展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ArteryStent,CAS)对于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括中国阜外医院于2005年12月-2014年12月60名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组1为27名患者接受单侧CAS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组2为33名患者接受单侧CEA后同期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记录并分析患者主要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4.81%和0%,CEA-CABG组患者术后MACCE和死亡的发生率均为3.03%,两组患者间术后MACCE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EA-CABG组比较,CASCABG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与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对于冠心病合并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均满意。同期单侧CAS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较同期单侧CEA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住院时间缩短。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组(S组,n=40)、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LD组,n=40)、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HD组,n=40)。S组: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SD组:右美托咪定2ug/kg+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HD组:右美托咪定4ug/kg+舒芬太尼1ug/kg+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泵泵速2ml/h,PCA0.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3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量、患者初次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于拔管后6小时(T1)、12小时(T2)、24小时(T3)、36小时(T4)痛觉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comfortscale,BC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在T2-T4点,S组VAS评分明显高于LD组和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4点LD组VAS评分明显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评分,在T2-T4点,HD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在T3点,LD组明显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点,HD组明显高于S组和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NV评分,在T3和T4点,S组显著高于LD组和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镇痛,能够增强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剂量右美托咪�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和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但是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如脑梗死、心脏缺血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复杂的病情会显著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并给围术期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麻醉科医师可以通过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脑出血患者红细胞(RBC)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我们纳入了2000年至2001年共479例脑出血患者并平均随访3.7年,其中男性298例(62.2%),平均年龄(58.6±9.8)岁。根据患者入院时红细胞浓度四分位值将患者分为四组,即RBC数量第1分位(RBC≤4.0×10~(12)/L)组(Q1组,n=114),RBC数量第2分位(4.04.8×10~(12)/L)组(Q4组,n=119)。收集患者入院的基线资料及静脉血标本,分析各项指标,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结果479例脑出血患者总全因死亡率为22.1%(110/479)。以Q1组为基准进行计算,Q2组(13.2%,15/114)、Q3组(15.2%,20/132)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低于Q1组(26.3%,30/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Q4组(31.1%,37/119)患者全因死亡率与Q1组(26.3%,30/114)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影响预后因素后,Q2(HR=0.439,95%CI=0.227-0.851,P=0.015)、Q3(HR=0.506,95%CI=0.273-0.936,P=0.030)较Q1组均对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具有保护作用,而Q4(HR=1.047,95%CI=0.596-1.840,P=0.872)与Q1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水平与脑血栓患者全因死亡相关。

  • 标签: 红细胞 脑出血 全因死亡
  •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麻醉与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尤以老年患者多见.老年患者出现POCD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否则会导致终身认知功能损害.本文分析并总结了POCD的相关文献,对POCD的危险因素、手术操作、麻醉药物、麻醉方式对POCD的影响以及POCD的预防策略进行阐述,探讨其在POC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防治老年患者POCD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手术操作 预防策略
  • 简介: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甘油三酯水平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000年至2001年期间467例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并平均随访4.5年。依据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浓度是否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将患者分为TG≤1.7mmol/L组(n=280)和TG〉1.7mmol/L组(n=187)。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和静脉血标本,分析其基线资料和预后。终点事件为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467例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中死亡110例,全因死亡率为23.6%。TG≤1.7mmol/L组的全因死亡率(30%,84/280)明显高于TG〉1.7mmol/L组(13.9%,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2.341倍(HR=2.341,95%CI1.508~3.635,P=0.001)。经多因素Cox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TG≤1.7mmol/L增加死亡风险(HR=1.984,95%CI1.258~3.13,P=0.003)。结论TG≤1.7mmol/L增加脑出血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甘油三酯 脑出血 全因死亡率
  • 简介: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0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全部患者在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所有患者首先给予维持剂量0.05μg/kg/min静脉泵入,如患者能耐受,则2h后增加剂量到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共给药12.5mg。治疗结束后,受试者接受为期5-7d的住院观察。在此期间进行心脏超声检测(统一的操作培训后采用Simpson法),检测呼吸困难改善及全身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应用左西孟旦静脉泵入后,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良好,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心脏功能明显好转,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患者用药后心脏的大小均较用药前缩小,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在增加多巴胺静脉泵入剂量后均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左西孟旦可以改善ADHF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显著降低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提高患者的LVEF,并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与生活习性的关系及预防管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共抽取高血压患者133例进行问卷调查,将合并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血管病变组,无血管病变的高血压患者49作为非血管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习性以及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和体重指数(BMI)。结果血管病变组患者吸烟、吸烟年限、饮酒、饮酒年限、食盐摄入量、BMI与非血管病变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管病变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明显高于非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与高盐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纠正错误生活习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疾病 生活习性 吸烟 饮酒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多次洗胃法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OPP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次洗胃法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经口留置胃管洗胃,至洗出液澄清、无蒜臭味后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在初次洗胃结束后,保留胃管进行多次洗胃。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次性洗胃比较,多次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洗胃,能更彻底地清除胃内毒物,显著缩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治疗 间歇多次洗胃
  • 简介:目的探讨全面规范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全面规范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面规范护理干预,于患者出院第28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出院第28天观察组GDM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规范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护理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AMI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状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过度用力、大便硬结、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平均时间为(2.26±0.34)d,对照组为(2.63±0.4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能有效预防AMI患者发生便秘、改善便秘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 前瞻性护理模式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及甲状腺组织性激素受体的表达。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择期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患者435例,其中甲状腺腺瘤9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3例,PTC208例,甲状腺低分化癌17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样本中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甲状腺组织性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甲状腺结节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及甲状腺雌激素受体α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雌激素受体β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尤其是甲状腺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组。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PTC组血性孕激素水平下降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甲状腺腺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及其受体阳性表达率较其他组均明显增加。结论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性激素具有相关性,可供临床疾病的激素治疗参考,帮助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雌激素 孕激素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内径与QRS间期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2月至2008年7月期间在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并经右心导管证实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住院当日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的标准12导联心电图,选取QRS间期最大的导联。记录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生化标志物、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右心导管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22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QRS间期,将患者分为三组,QRS间期〈90ms组,QRS间期90~119ms组;QRS间期≥120ms组。三组间的心电图QRS间期、右心室前后径和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校正性别和心率后差异仍有显著性(P≤0.001)。QRS间期与右心室前后径(r=0.434,P〈0.001)和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r=0.277,P=0.001)显著正相关。三组间的生化标志物、右心导管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内径与12导联心电图的QRS间期相关。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QRS间期 超声心动图 右心导管检查
  • 简介:本文回顾了1例88岁男性原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变合并乳糜胸患者的诊治.患者以发热、咳嗽、咯痰伴喘憋为首发症状,入院后发现胸水并确诊为真性乳糜胸.排除了肿瘤、结核等乳糜胸的常见病因后,结合腹部CT及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考虑为原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变导致乳糜胸形成.在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好,多次复查胸片未见胸水生长.希望通过本病例,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乳糜胸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乳糜胸 原发胆汁淤积性肝硬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护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情绪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理状况 护理 聚焦解决模式
  • 简介: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112例)。收集患者病史资料,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比较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惊厥等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的比较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惊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模糊、卧床、定位损害、颅内压增高是脑梗死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必须高度警惕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及时给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与治疗 预后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阿司匹林早期使用可明确降低死亡风险,指南推荐无禁忌症患者尽早服用。评价农村地区AMI患者早期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改善医疗质量。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东部农村AMI患者入院24小时内阿司匹林使用率及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其早期使用的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获取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的AMI病历,提取病历信息。分析阿司匹林在入院24小时内的三个年度的加权使用率及各医院的变化趋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取东部农村32家医院参加研究,随机抽样获得2001、2006和2011年无阿司匹林禁忌症的AMI住院病历共2785份。2001、2006及2011年的加权使用率分别为79.1%,78.3%和86.4%(趋势P〈0.001)。医院间使用差异逐渐缩小。住在教学医院,或有高血压病史、有胸部不适症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服用比例相对高;反之,高龄或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阿司匹林治疗。结论东部农村地区AMI住院患者早期阿司匹林使用率2001-2011年呈上升趋势,医院间差异缩小,改善明显。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东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