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在急诊科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价值,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2014年2月到2015年11月,选取我院急诊入院的80例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细胞因子改善水平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调查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细胞因子改善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经过1周治疗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以及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的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通过血液净化治疗的治疗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采用血液净化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无并发症占比95.00%(38/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的72.50%(29/4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急诊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优化细胞因子水平高。具有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龄急性重症胰腺炎 血液净化 急诊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分别持续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水平,测量两组0d、1d、3d、5d、7d时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治疗前后的IL-1,IL-6,TNF-α水平。结果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后,观察组的颅内压及NSE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01),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后,治疗后的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及炎症介质的水平,保护神经细胞功能。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温高容量血液滤过 颅内压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病患者血液ANA与血液ENA检验结果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风湿科收治的143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来自于2011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同时,选取同一时期的143例接受常规身体检测没有患风湿病的正常者为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液ANA与ENA。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AN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53.85%、99.26%;血液抗EN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2.24%、98.57%(P>0.05)。结论检验风湿病患者的血液ANA与ENA的结果表明,患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不高,因此,应选择适合的指标对风湿病患者进行检验。

  • 标签: 风湿病患者 血液ANA和ENA 检验结果与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告之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对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进行研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对患者告之病情,分为知晓组,同时抽取同期隐瞒病情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2例作为隐瞒组。告知组于治疗前1周参考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方式进行逐步病情告知,并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隐瞒组不告之患者病情。患者刚确诊(知晓组患者告之前)及治疗第1周期、第2周期结束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观察第1周期和第2周期患者依从性。结果刚确诊时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第一周期开始前知晓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高于隐瞒组(p<0.05),第二周期开始其知晓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第一周期下降,而隐瞒组持续升高至第二周期开始前已高于隐瞒组(p<0.05)。第一周期隐瞒组依从性好47例,可12例,差3例,知晓组依从性好11例,差39例,12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隐瞒组依从性显著高于知晓组。第二周期隐瞒组依从性下降,依从性好23例,依从性可25例,依从性差14例,而知晓组在经过第一周期后,表现为依从性升高,其中依从性好34例,可21例,差7例,第二周期知晓组依从性反而高于隐瞒组(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知晓病情短期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但会降低患者的远期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远期遵医行为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知晓病情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诊疗组和对照组,诊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诊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7d内连续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诊疗组患者死亡3例,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诊疗组存活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等)、机械通气时间优于对照组存活患者。研究结论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临床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改善患者酸碱平衡、保障体内电解质平衡,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脓毒血症 血液净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药物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医院整体管理的水平,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药物经济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医院药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 标签: 药物经济学评价 医院 药事管理 问题 应用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而教学准备则是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何准备好一堂课,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组织》中“女性生殖系统”这一章为例,围绕备大纲、备教材、备情、备方法、备过程、备资源这“六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准备一堂优质的组织课。

  • 标签: 课堂教学,教学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随机调取我院临床病区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300例分别使用美施康定(97例)、奥施康定(105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98例)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住院患者。美施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20mg,q12h,奥施康定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10mg,q12h,芬太尼透皮贴剂外用贴于皮肤平坦处,开始剂量为5mg,q72h,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爆发痛时马上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并调整药品用量,直至患者满意的程度达到VAS0-3分为止。比较用药一个月后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药品成本,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三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4.85%、94.29%、93.89%,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成本分别为1395.26元、1429.82元、2108.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71、15.16、22.43。结论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相当,从药物经济角度看,美施康定是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美施康定 奥施康定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基细胞与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和诊治的864例妇女,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然后分析TCT检测结果、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结果的关系,并对TCT检测、HPV-DNA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864例妇女中,两种检测方法中TCT和(或)HPV-DNA阳性的患者共有213例,213例阳性对象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正常或宫颈炎患者42例,CINⅠ期患者60例,CINⅡ期患者55例,CINⅢ期48例,浸润癌患者8例;TCT与病理组织对宫颈癌筛查的一致性系数为0.724,HPV-DNA与病理组织对宫颈癌筛查的一致性系数为0.735,TCT和HPV-DNA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TCT或HPV-DNA指标的准确性,HPV-DNA指标单独检测的准确性高于TCT检测的准确性,TCT、HPV-DNA及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891和0.941。结论TCT、HPV-DNA的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关键词宫颈癌;液基细胞;人乳头瘤病毒;诊断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