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张力修补治疗老年人复发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力修补治疗22例老年人复发腹股沟斜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5~65min,随访3月~2年,1例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张力修补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及复发率低的修补,宜作为治疗老年人复发斜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老年人复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大部分切除与单纯修补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修补治疗,对比两组胃穿孔患者的术后疗效、所需手术时间、所需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术后复发Visick分级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复发Visick分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所需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治疗急性胃穿孔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避免患者术后的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临床效果 术后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创正压机械通气在院急救急性左心衰中的治疗效果.方法:9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正压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则加用简易呼吸气囊进行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治疗组RR和SaO2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创机械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院急救的抢救效果优于简易呼吸气囊.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简易呼吸气囊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应用分析 Care
  • 简介:目的:比较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在行高压氧治疗应用创正压通气与常规高流量供氧治疗的疗效,以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时氧疗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在等待行高压氧给予创正压通气氧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高流量供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中毒症状好转例数和血气分析中PaO2、PaC0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自觉症状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气分析中PaO2、PaCO2较治疗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等待行高压氧治疗30+3min内进行创正压通气对一氧化碳中毒早期的氧疗有较好的效果.并优于常规高流量供氧。另外,对于高压氧舱治疗的基层医院.尽早应用创正压通气抢救CO中毒是一种有效的氧疗方法。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 简介:目的:总结创伤性膈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7年我院收治的16例创伤性膈病例的临床资料。24h内确诊15例,术前确诊8例。经胸切口3例,经腹切口8例,经胸和经腹切口3例,胸腔镜膈肌修补1例。结果:1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创伤性膈早期易误诊,胸部X线、B超和胸部CT是确诊的依据,早期诊断和手术,正确处理合并伤,是提高创伤性膈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膈肌破裂 创伤性膈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院急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方法:统计分析本科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院急救次数以及空车率、呼救原因、现场施救措施以及复苏成功率、备车时间、路程耗时、呼叫-施救间期、院急救收入和欠费情况。结果:院急救出诊任务1241次,实际急救1023人,空车返回125次,空车率为10.07%;呼救原因前三位是创伤、心脑血管急症、急性中毒,占实际的71.85%;其中仅需转运服务占22.09%(226例);现场心肺复苏61例,成功5例,成功率仅为8.20%;平均呼叫-施救间期11.2±4.3min;有12.65%的院急救任务无法收到应得费用约占应得收入的5%。结论:区分一般帮助和紧急医疗救护有利于合理使用现有急诊医疗资源。大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急诊医疗补偿机制对提高院急救质量和促进急诊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综合性医院 急救知识 急诊医疗补偿机制
  • 简介:目的:通过对院猝死病例的分析,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关键因素,以提高院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09年9月诊治的院猝死2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肺复苏有效7例,占2.75%,康复出院5例,占1.96%.结论:尽早发现猝死病人和尽快进行CPR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医务人员尽快达到现场和有效干预是重要因素;对人民群众普及CPR技术对复苏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猝死 心肺复苏术
  • 简介:体外创性心脏起搏由ZOLL于1952年首先用于临床,随着起搏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心脏紧急起搏不同途径和方式有许多评价和认识,现将作者应用体外创性心脏起搏(ENCP)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接受ENCP治疗,年龄26~75(平均56.6)岁,36例中病窦综合征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0例,上述病例出现阿斯综合征8例,36例中心脏停

  • 标签: 无创性心脏起搏 临床应用 起搏器 心脏停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体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将4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37例(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法)和对照组216例(其中采用Veress针闭合充气法建立气腹118例,采用Hasson法建立气腹法98例),将两组患者建立气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两组病例从切口大小、并发症(出血、内脏损伤、漏气、皮下气肿、穿刺套管滑脱)、失败中转率及用时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在以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既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也解决了漏气、套管滑脱等弊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 标签: 腹膜外 气腹 腹腔镜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5年创伤院死亡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创伤院主要致死原因是交通伤(73.3%),其次是坠落伤(12.6%);现场或送医院已经死亡214例(75.1%),途中死亡13例(4.6%),急诊科死亡58例(20.4%);91.2%的患者是多发伤:急救反应时间为15.3min。结论:尽快健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努力提高急救人员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普及全民的急救意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院死亡率。

  • 标签: 交通伤 坠落伤 院前死亡 急救
  • 简介:目的:识别院急救不同行政区域人群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院急救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广州市中心城区呼叫120呼叫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的出车量显著性地多于其他中心城市区域(P<0.05);从2002年到2004年出车量和人口大小具有正性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8及0.87(P<0.01).结论:影响院急救出车量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因素和城市化扩展,政策制定者及护理服务提供者应更合理地分配资源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 标签: 院前急救 需求 质量
  • 简介:目的:总结颅脑创伤病人院急救转运过程中的救护措施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中心出车接诊的1286例颅脑创伤病人院急救转运的临床资料。结果:1275例安全返回急诊科,466例入神经外科或急诊手术,途中死亡11例。结论:颅脑创伤病人的院急救转运过程中.有效的急救和针对性的护理为院内成功抢救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颅脑创伤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重的急诊,抢救成功与否关系着病人的存亡.有资料表明在心肺复苏中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实施率较低[1],这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败,作者在院急救中应用微型呼吸机代替人工呼吸,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中的应用 吉斯呼吸机 呼吸机院前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交通伤害的特点,提高院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急诊收治的80例儿童交通伤害的临床资料,用小儿创伤指数评分法(PTS)对伤情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价。结果:1-9岁儿童是伤害事故的主要受害群体(74%),男多于女,尤以1-4岁男童最为严重;致伤方式以抛落和撞击为主(78%)。头部与下肢是最多受到伤害的部位(75%),导致伤害事故的主要车辆是汽车(51%)和摩托车(24%)。PTS评估显示,重伤(PTS〈9)占21%,以机动车撞击行人及自身事故为主。结论:不同致伤条件时儿童交通事故的致伤特点各不相同。性别、年龄、致伤方式、车辆类型、行车速度的不同,其损伤情况各异。针对其特点采取合理的院急救方法可有效提高救治水平。

  • 标签: 儿童 交通伤害 院前急救
  • 简介:目的:探讨院心肺复苏(CPR)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60例,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3组,A组210例,常规CPR时即盲插喉罩通气;B组40例。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C组210例,常规CPR时以球囊面罩装置通气,转送至急诊科再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延迟时间5~15min。结果:插管所需时间:A组10.4±7.5s;B组96±25.7s;C组52±27.5s;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一次插管成功率:A组盲探下插入喉罩全部1次成功,成功率100%;B组插管1次成功28例,2次成功9例,3次以上3例,一次插管成功率70%;C组插管1次成功200例,2次成功10例。一次插管成功率95.2%;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苏成功率:A组复苏成功41例,成功率19.5%;B组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2.5.%;C组复苏成功8例,成功率3.8%;A组与B、C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在院心肺复苏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快捷,可盲探插管且成功率高,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而早期气管插管需时长。一次插管成功率较低。不能提高CPR成功率。

  • 标签: 早期 喉罩 气管插管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成功率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在院心肺复苏(CPR)中的疗效。方法:在103例心脏骤停患者中随机分为3组,标准肾上腺素组(A组)38例,血管加压素组(B组)34例,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组(C组)31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复苏后心肌酶变化。结果:B组(44%)、C组(42%)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16%),B组(38%)、C组(39%)24h存活率也明显高于A组(13%),C组出院存活率(23%)高于A组(8%)、B组(12%);脑复苏率3组差异;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复苏后心肌酶变化3组差异。结论:在心肺复苏期间应用血管加压素比用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还可提高出院存活率。

  • 标签: 心肺复苏 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评价院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7月-2006年10月诊治的19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经过院急救人院(院急救组),88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伤后至入院的时间和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预后。结果:院急救组病人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时间为(20.2±10.3)min,预后为良好28例(27.5%),中残34例(33.3%),重残22例(21.6%),植物状态4例(3.9%),死亡14例(13.7%);而对照组伤后至入院时间平均时间为(60.4±14.5)min,预后为良好12例(13.6%),中残19例(21.6%),重残28例(31.8%),植物状态7例(8.0%),死亡22例(25.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急救为重型颅脑病人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地区级医院在院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找出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7年下半年院接诊2050例病人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院急救主要存在6个护理问题。结论:院急救必须具有充足的急救物资、医护人员的敏感分诊识别能力和过硬的急救技能。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腹股沟斜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腹股沟斜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D组)和对照组(P组),每组30例。D组患儿在行手术前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输注麻醉;麻醉剂量为1μg.kg-1,给药时间>15min,维持量为1μg.kg-1.h-1;P组患者在行手术前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剂量为1.5mg.kg-1,维持量为3mg.kg-1.h-1;对比两组患儿麻醉、给药后、切皮、苏醒等四个不同时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呼吸抑制情况,并对比两组患儿与手术和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果D组与P组患儿给药后和切皮时的心率均低于麻醉。D组患者的心率增高程度明显优于P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各项指标均正常。D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情况少于P组。结论行小儿腹股沟斜手术时,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效果明显且较丙泊酚更为安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腹股沟疝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推广个性化干预取得的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将入选8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ualityoflifescale,WHOQOL-BREF)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改变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两个独立分析的条目评分分别和对照组干预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两个独立分析的条目评分和干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两个独立分析的条目评分和干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肝硬化 顽固性腹水 自发性腹膜炎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