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总结1例气管爆炸伤并左侧血气胸患者的护理。患者病情危重,现场急救处理后,安全转送回院,护理中全面正确地评估患者,制定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为重点,采取降低气道内外压力,促进肺复张及气管裂口的愈合,积极预防控制支气管、肺部感染等个性化护理,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控制,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出院,减少经济负担。

  • 标签: 气管裂伤 血气胸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院16例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结果:出血原因有血管结扎线脱落、残留腺体创面渗血、漏扎出血的血管、肌群断端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引流不畅以致局部积血。16例均经再次手术抢救成功。结论:血管结扎线脱落、残留腺体创面渗血、漏扎出血的血管、肌群断端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引流不畅以致局部积血是引起甲状腺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术后出血 病因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各种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原因和特点,探讨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应如何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方法:统计我院2004年1月~2006年9月以来的急诊科收治群体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原因、人数、年龄、性别、发生时间及采取的应急程序。结果:在所有群体事件发生中按发生案例数从高到低的原因分别为:食物中毒、治安事件、车祸、安全生产事故。按发病人数排列则分别为:食物中毒、车祸事件、治安、安全生产事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数集中在21~30岁和31~40岁。我院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流程,使群体性伤害事件均能够得到妥善安置。结论:食物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治安问题是导致城市中群体伤害事件的主要原因,医院的急诊科应根据群体事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 标签: 群体性伤害事件 原因 特点 应急预案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死亡原因及规律,为防治死亡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东院急诊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728例的资料。结果:总体死因顺位是猝死(22.3%)、损伤(13.2%)、心血管疾病(11-8%)和机动车意外伤(10.0%),男性72.3%(526/728),死亡时间以辰时(7-9时)、戌时(19~21时)、巳时(9-11时)和寅时(3~5时)较集中;院前死亡54.4%(396/728),前三位为猝死(31.3%)、损伤(13.8%)、心血管病(12.1%);儿童以心血管疾病、呼吸、恶性肿瘤为前三位死因,中青年以创伤(包括损伤和机动车意外伤)、猝死为主,老年人以猝死、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因,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视猝死、创伤和心脑血管等常见急诊致死性疾病的生命支持,在死亡集中时间段提高警惕,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提高严重创伤的现场救治能力和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抢救水平;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急救电话120的知晓率,普及全民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安伞牛产的方针.可降低急诊死亡率.

  • 标签: 急诊 死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呼吸衰竭(RF)的发生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AOPP并发RF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AOPP并发RF原因有多方面,除有机磷的直接毒性作用外,还有阿托品中毒、脑水肿、中间综合征及中毒反跳等因素的影响.早期合理使用阿托品及复能剂,早期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的关键,避免阿托品的过量使用,预防和治疗脑水肿,配合血液灌流,输新鲜血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结论:AOPP并发RF原因多方面,早期发现和识别,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高度依赖于器械设备的手术操作形式,与一般器械相比较,腹腔镜手术设备在使用保养和管理上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为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并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加强腹腔镜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腹腔镜设备 使用 保养 管理
  • 简介:目的:总结有效控制和预防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了近年关于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的关系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留置导尿术本身、不当的操作、患者自身的因素、传统的尿管系统和膀胱冲洗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凶。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正确的操作和置管后的护理、指导病人及家属、采用密闭式导尿系统及选择性膀胱冲洗是预防留置导尿病人的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障碍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行血液透析45例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对策.结果:患者能改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透析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生存质量提高.结论: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护理手段.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并观察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再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针对其复发主要原因进行再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者进行单纯的病灶清除手术,7例患者进行病灶清除及窦道切除术,10例接受I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4例进行单纯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另有3例接受I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在手术术后对患者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血沉、CT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术前术后未进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及时发现、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等,再手术后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的情况,术后8~12月患者植骨融合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是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术后应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保证手术过程的准确无误,若术后复发,应根据复发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避免再复发的发生。

  • 标签: 脊柱结核 术后复发 复发原因 再手术疗效
  • 简介: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相对粗直,血管充盈,外径最大可达0.8~1cm,而且是近心静脉,抢救急危病人时,应用留置针作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能满足抢救的入液速度,是抢救急危病人的理想给药途径[1].我科自2000年7月2001年5月,对50例急危病人应用B-D公司第三代套管Y型皮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穿刺速度快,成功率达78%,入液顺畅,保证了抢救中输液、输血的速度,也避免了因病烦躁或转运造成输液外漏的弊端.但颈外静脉穿刺在具体作技术上需要特别注意,否则穿刺容易失败.在本组病例c就有11例失败,经过对穿刺失败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和对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危病人 颈外静脉穿刺 留置针 原因 穿刺失败 血管选择
  • 简介:呼吸困难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死的首要原因.临床上其常常发生于循环衰竭之前.早期发现和识别原因及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1995年2月~2001年5月我们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87例,其中6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占36%).现就呼吸困难的原因及抢救对策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中毒呼吸困难 农药中毒 原因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创伤死亡的1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刀刺伤是主要的致伤因素,以头部为主要受伤部位的创伤大多数为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及休克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创伤事故的关键;加强院内及院外急救,提高抢救技术水平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创伤 死亡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昏迷的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原因列前三位的是中毒、创伤、脑血管意外;昏迷病人男女之比为1.24:1,平均年龄(32.3±18.2)岁;昏迷病例职业分布列前三位的是工人、无业及待业者、商业人员;脑CT、MRI、脑脊液、血清生化检查对昏迷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正确诊断、早期治疗、合理用药是治疗昏迷病人的关键。

  • 标签: 昏迷 中毒 创伤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中暑病人的急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6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抢救成功15例,死亡1例.结论:实施各项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可提高中暑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中暑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破裂急救过程中的快捷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1例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疔。结论:做好护理急救配合.缩短进入手术室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两年来急诊初级心肺复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44例心肺复苏病例。观察其心跳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等指标。结果:成功组复苏前骤停时间比失败组短(P<0.05);在院内发生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比院外要高(P<0.01);成功组需要的胸外按压时间和肾上腺素总量均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基础因素包括心肺复苏前骤停的时间、地点、基础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及时开放气道、进行胸外按压的时间、肾上腺素的用量等可预测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初级心肺复苏 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诊疗恙虫病的体会,以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39例恙虫病资料.结果:但均有持续发热,可出现心肺肾肝等多器官损害,特征性的焦痂或溃疡发生率为64%,且分布部位隐蔽,外斐氏反应均大于1:160.氯霉素治疗疗效好.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氯霉素可作为首选药物.

  • 标签: 恙虫病 诊断 治疗 临床资料 传染病
  • 简介:目的:探讨本院孕产妇死亡原因和降低死亡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2005年42例孕产妇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死因中产科出血28例,妊高征、羊水栓塞各4例,合并重症心脏病、肝炎各3例。结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出血,防治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至关重要。

  • 标签: 孕产妇 死亡率 防治策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