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某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使用抗菌药物类型、用药途径、不良反应部位、发生率等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有41例因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占48.80%,其次则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等。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滴速过快、药剂浓度过高等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方式,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呈争正相关。结论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因此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药物用药时间、药物浓度剂量及输药速度,提升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心理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SCL-90的得分情况。结果经过理性情绪疗法的心理干预,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10项因子评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10项因子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量表各项目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躯体疼痛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实施干预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较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实施干预后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上改善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理性情绪疗法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是一种很有临床价值的心理疏导方法。

  • 标签: 理性情绪疗法 焦虑 抑郁 症状自评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我院2015年元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合理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共2091份,占总医嘱的1.54%,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合理、溶剂用量不合理、超剂量用药、药物配伍不合理、无冲管液、重复用药、临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通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抗茵药物不合理应用及其药学监护观察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抗菌药物应用患者1000例,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将不合理应用情况统计出来。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有100例患者因不合理用药产生毒副作用,主要包括35例用药不当,20例药物选择不当,30例联合用药不当,15例预防用药不当。结论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较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对其进行药学监护观察,可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理性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的视网膜脱离(MHRD)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C3F8,观察此类疾病的复位率和手术并发症。方法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16%C3F8的病理性高度近视眼MHRD患者,手术后1周及1、3、6、12个月,患者视网膜复位及眼压的情况。

  • 标签:
  • 简介:探讨急诊护理安全的管理方法,要求管理者进行人性化管理,工作中健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业务培训、引用新的护理安全理念等举措,不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综合素质,增强法律及服务意识,从根本上保证护理质量安全.

  • 标签: 急诊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制度 人性化管理 综合素质 质量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认同预防接种护理中进行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8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接种的儿童13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护理管理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儿童在护理安全管理下进行接种,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比较两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接种知识了解评分和儿童配合程度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各项评分指标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接种中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升家长对于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了儿童接种率,儿童对接种的配合程度高,有着很高的安全管理价值。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安全管理 实施效果 研究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尼莫通静脉滴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46例,患者经脱水、镇静等常规治疗后仍有血压明显升高,治疗前平均收缩压(SBP)≥225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120mm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尼莫通,初始剂量3ml/小时,根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直至达到目标血压170~180/100~110mmHg后维持静滴24小时.结果:用药后30min、60min、2hr、3hr的平均血压降至218/115mmHg、205/110mmHg、198/108mmHg,188/105mmHg,4小时后达最大效应,血压为175/100mm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时的173/98mmHg,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尼莫通静脉滴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 标签: 尼莫通 急性脑卒中 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将4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37例(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法)和对照组216例(其中采用Veress针闭合充气法建立气腹118例,采用Hasson法建立气腹法98例),将两组患者建立气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两组病例从切口大小、并发症(出血、内脏损伤、漏气、皮下气肿、穿刺套管滑脱)、失败中转率及用时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在以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既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也解决了漏气、套管滑脱等弊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 标签: 腹膜外 气腹 腹腔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使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确切,其可有效提高患者恢复率,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盐酸法舒地尔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丁胺醇联合硫酸特布他林肺部吸入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06月~2015年0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28例,将入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以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哮鸣音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56%,两组患儿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哮鸣音改善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两组患儿间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高,改善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改善指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沙丁胺醇联合硫酸特布他林肺部吸入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快速、有效、充分的发挥抗炎、解痉功效,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的不适及改善其肺功能。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沙丁胺醇 硫酸特布他林 肺部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环磷酰胺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并分析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自2012年05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所接收的患有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共18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A组与B组,每组中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以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如降压、利尿消肿等。A组患者给以环磷酰胺注射治疗,B组患者给以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1.11%,经比较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检查相比,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除A组的血浆白蛋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患者与A组的肾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难治性肾脏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肾功能。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环磷酰胺 雷公藤多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