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6月,我科收治1例因车祸致开放伤,右腹股沟区皮肤缺损约25cm×30cm大小,四头肌挫伤断裂,动脉、静脉断裂缺损长约15cm,神经断裂缺损约20cm的病人,手术取双侧小隐静脉、腓肠冲经修复右动脉、静脉、神经,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及康复训练介绍如下。

  • 标签: 缺损修复术 股静脉断裂 右股动脉 康复训练 神经断裂 护理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是近年来心内科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后动脉穿刺点易出现局部渗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1].故在临床护理中需加强局部穿刺点的观察.选择2001年5月~2003年5月在我院行CAG患者890例,出现各类并发症42例.现将动脉穿刺点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股动脉穿刺点 临床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脉介入治疗术 支架置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46例动脉损伤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截肢的3例,成功修复的43例。结论动脉损伤后除迅速诊断和治疗外,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股动脉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早产患儿采取血液标本,是儿科难度较大的操作之一。静脉相对固定,比较粗,穿刺后并发症少,是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早产儿因置于暖箱,给静脉穿刺带来不便。近2年来,我病区对100例暖箱内早产儿分别采取直刺法和斜刺法采取血标本进行比较,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暖箱 早产儿 股静脉穿刺 护理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动脉穿刺处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1例重度动脉出血患者具有的自身出血危险因素、发生出血的原因、出血时间、出血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发现出血的方式及其护理。结果:85.7%患者出血在拔除鞘管后4h内,由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过检查穿刺口发现出血的各占23、8%和66.7%,出血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培训,认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术前教育,密切观察伤口的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冠心痛 介入治疗 股动脉出血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为了培养ICU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科2001年7月~2003年7月在轮转、院内进修、新调入的低年资护士中进行了静脉置管专项技能操作带教方面的初步尝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带教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ICU 低年资护士 股静脉置管带教方法 实践 护理教育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2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2.7ml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l,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动脉取1ml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10项测定值.结果(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抽弃4.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10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值,抽弃3.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 标签: 经桡动脉测压管 股动脉 采血 血气分析 对比研究
  • 简介:2001年至今,我们对3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四头肌萎缩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骨折后四头肌萎缩是发生最早、进展最快、恢复最慢,且直接影响伤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适时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四头肌萎缩进行探讨和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股四头肌萎缩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总结毒品注射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因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似性动脉瘤患者行切除动脉瘤、结扎动脉术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有加强休克观察,积极采取抗休克措施,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患肢血运观察及创面综合处理。结果全部患者保肢成功,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显示远端动脉充盈良好。结论针对性护理是手术治疗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对经桡动脉与动脉2种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护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患者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的主诉及情绪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等来观察2种不同穿刺途径的不同护理要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主观疼痛及情绪变化以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或不适,增加舒适感,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桡动脉股动脉 介入冠心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经外周至中心静脉插管(PICC)与静脉穿刺插管(简称穿)的优缺点.方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插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ICC组一次成功率高于穿组(P<0.05),穿刺成功率、插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操作时间PICC组(12.5min)少于穿组(23.5min)(P<0.05).导管留置时间及各种原因拔管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穿组导管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PICC组(P<0.05).结论PICC插管操作简捷、安全,但导管的应用受到肘部血管条件的限制.静脉穿刺插管的应用范围广泛,尤其在呼吸病患者的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缺点是容易导致感染.因此,PICC和静脉穿刺插管在呼吸病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互补.

  • 标签: 呼吸科 中心静脉插管 股静脉插管 留置时间 操作时间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