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时2种预冲管路和透析器的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将120例患者先进行10次肝素盐水预冲血液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然后进行10次单纯生理盐水预冲,监测每次透析后透析器的凝血状况(透析器凝血程度、透析器残血量、透析器血室容量下降率),同时测定每次透析后回血用水量及压迫止血时间。结果2种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状况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血用水量及压迫止血时间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盐水预冲方法相比.血液透析时使用单纯生理盐水预冲管路和透析器,可以减少肝素用量,且不会增加凝血现象发生,可考虑在有出血倾向需慎用抗凝剂的患者中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预冲方法 透析器 凝血
  • 简介:总结13户家庭聚集性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经验,均为一个家庭中出现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认为针对这一特殊的患病群体,护理重点在于做好心理护理,针对夫妻患者、有血缘关系患者及患者家属有针对性地实施;尽可能提供社会支持;由于该组疾病的高死亡率,注重患者生死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把防治恶性血液病的相关问题提升至家庭的整体健康环境中。本组13户恶性血液病患者中2例患者均去世的有5户,其中1例患者去世的有4户,其他患者目前仍在血液科接受检查与治疗。

  • 标签: 家族聚集性 恶性血液病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患者50例,其中前臂内瘘48例、上臂内瘘2例。随机分为扣眼穿刺组25例和绳梯穿刺组25例,透析后内瘘止血方法均为弹力绷带压迫法。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闭塞、感染和动脉瘤等情况。结果扣眼穿刺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止血时间较6个月前减少下降,而绳梯穿刺组前后止血时间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6个月后内瘘横径显著增大,而扣眼穿刺组前后横径无显著变化;绳梯穿刺组内瘘发生闭塞6例,形成动脉瘤9例,显著高于扣眼穿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瘘发生感染分别为2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血透患者内瘘止血时间,降低内瘘闭塞、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穿刺 绳梯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高通量透析(HP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并进行精心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共治疗203次,平均3.5次/例。治疗后患者精神、食欲、乏力等症状明显好转,皮肤黄染明显消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肝性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是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治疗预期目标的关键。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 简介:总结了16例肘部动静脉内瘘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穿刺失败,出现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内瘘保护能力差等。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包括做好穿刺前、穿刺时透析的护理,拔针的护理,透析后的护理等。认为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可有效提高肘部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寿命,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 标签: 肘部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护理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总结210例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前及术后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手臂的功能锻炼,以及术后的自我护理,内瘘的锻炼及监测护理等。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良好,手术成功率达93.33%。认为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对于内瘘的成形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