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得到了相当大的动力,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结合护理教学应用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利用好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也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切实得到了改善教学质量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护理教学的展开,可以切实有效的提升护生对临床操作的学习兴趣与实践动手能力,但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还并不完全,在护理教学的应用工程中还存在有不少问题,本文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护理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问题所在与完善策略。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护理教学,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契合点。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模拟临床环境和交互式场景中的应用,包括虚拟病人和疾病模拟、虚拟手术和操作模拟、虚拟现实头盔和手套的应用,以及虚拟现实仿真训练系统的应用。接着,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挑战。优势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提供高度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以及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实践的机会。挑战方面,需要解决技术成本和设备要求问题,同时评估虚拟现实技术在学习效果上的影响。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 模拟临床环境 交互式场景 优势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 介绍虚拟药房系统在血液透析患者药物领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与门诊药房协作增加设立虚拟药房项目,医生开好处方由患者付费后交给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患者无需取药,药物直接进入虚拟药房,护理人员根据医嘱通过虚拟药房领回所用药品。结论:虚拟药房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了血液净化中心设立第二药房带来的风险,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患者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虚拟药房;血液净化;医院信息化;护理管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慢性病不断上升。据报道,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有1.2−1.5亿[1]。最新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超过300万,约有血液在透析患者71万。按照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每周三次的频率计算,每月我国血液净化治疗高达800余万次。每次治疗患者都需要根据医嘱用药,如抗凝剂、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用铁剂、左卡尼丁、尿激酶等,而绝大多数患者为门诊患者,如果按常规就诊流程:医生开医嘱、缴费、取药再进行治疗,显然会大大增加患者每次就诊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收费窗口和药房的压力。202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要求:治疗过程中所需药品的配置,需针对每位患者进行单独配置,配制后的药品贴标签铺无菌盘带入透析单元[2]。我科每班有80名患者,不可能实现当日门诊药房领药后再用于治疗,也不可能从患者处拿到药再用于治疗,更不可能科里设立几百个患者的小药房,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治疗当日用药安全,我科从2020年1月1日起在医院药房和信息技术系统支持下实施虚拟药房模式处理患者治疗时用药问题,一年体验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患者用药更及时、安全、有效,减少了患者自备药物带来的风险,也减轻了科里设立药房带来的风险和护理工作量。 1.既往我科患者药物管理模式及不足之处 1.1患者治疗所需药物均由医生开好处方后患者去药房领药自行保管,部分患者对需要低温冷藏保存和运输的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寄存于我科的药物冰箱内保存。我科工作人员收到患者药物后再登记在本子上,每次使用后在本子上登记。对于无需冷藏保存的药品一律由患者自行保管,每次使用时再交给护理人员。 1.2由于血液透析治疗频率高,用药复杂,因此此种药品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1.2.1 需要设立存放药品的冰箱(二级药库),而且还需要每天安排专人检查药物冰箱的温湿度,核对每位患者的药品种类、数量及有效期,大大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1.2.2 药物数量大、品种多,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就有几个品种,还有需要冷藏保存的其他药品(如尿激酶、白蛋白等),药物冰箱经常不够用。 1.2.3部分患者自行保管药物存在一定的药物安全隐患,如:无法确保药物按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冷藏),影响药物疗效;抗凝剂保存时包装破损,导致药物浪费无法使用;药物储存过多,没有定期检查意识导致药物过期浪费;患者有时会忘记带药或者打碎,则需要临时借药或者再次开具药物处方,给用药带来不便。 2. 虚拟药房在我科的应用 我科在原有的信息系统中增加设立虚拟药房系统与门诊药房配合管理患者透析治疗所用药品的领用。护理人员根据医嘱通过虚拟药房提交次日患者所用药品给门诊药房,并按照领药单领回药品分发给每个治疗区护理人员。各区护理人员根据治疗单再次核对次日所需用药。需要冷藏保存的药物放入药物冰箱内。在用药前半小时之内取出,配置后与他人核对无误后使用。 2.1将透析患者所有需要护理人员协助使用的药物名称(口服药除外)添加至虚拟药房。 2.2在虚拟药房中设计科室入库和出库及药房入库和出库窗口。 2.3将所有患者现存有效的药物在规定时间内统一收回,通过“科室入库”存入该患者的虚拟药房中。 2.4在信息系统中设置所有药物一经执行将自动出库该药品。 2.5在虚拟药房中设置患者药物基数提醒功能,少于3支出现黄色字体提醒,没有药时出现红色字体提醒,以便及时通知患者配药。 2.6患者新配药物只需要将付费成功的处方交给门诊药房工作人员,不需要取药,药房工作人员通过扫描处方码所配药物将通过药房入库虚拟药房。 2.7每天下午安排护理人员打开虚拟药房打印所有次日需要治疗用的药品领药单提交给门诊药房并去领药。 2.8护理人员打印次日患者用药单及药物信息条形码,将领回的药物按用药单和药物条形码分区放好药物。各区护理人员按治疗单再次核对。 2.9治疗当日护理人员根据用药单及药物条形码配药,双人核对无误后放置无菌盘内带入治疗单元。 2.10对于临时新添的用药医嘱或者尚未进入虚拟药房的患者用药通过借条临时取用后配药入库。 3.使用过程中常见错误分析及应对措施 3.1护理人员在使用配置时错误导致药物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1.1每次配置前清点用药数量与治疗单核对。 3.1.2配置时同一种药物一起配置,并及时贴好标签。 3.1.3同一种药物配置完成后及时与第二人核对,核对无误后再配置另一种药物。 3.2领药后医嘱变动导致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2.1与医生协调每天治疗单生成时间(固定于某时间点之前),领药前确定医生的治疗单已核对无误。如果此后医嘱有改动及时与领药人员沟通。 3.2.2药物分配完成后再次打开当日虚拟药品清单,如果数目与之前不符及时查找原因,并与医生沟通修改后的医嘱,避免次日用药错误。 3.3患者所用药物未入库前的“借药”没有“科室出库”导致数目不符。 应对措施: 3.3.1医生修改用药医嘱时提前嘱咐患者配药,避免产生临时“借药”。 3.3.2必需临时借药时,执行医嘱的护理人员在该患者虚拟药库里“科室出库”该药物,待患者配药后将自动补平数目。 3.4患者个人信息有误,如:自费和医保区别;姓名中字输入错误等,导致所配药物门诊药房未能有效入库。 应对措施: 3.4.1对于同一患者自费和医保账号所配药物带来数目的误差通过手工合并。 3.4.2对于同一患者因名字输入错误导致药物数目不符通过“入库关联”实现药物合并。 4.讨论 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手段,将患者信息以高度有序的数据信息形式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压力,以最小资源换取最满意的工作效果[3]。随着医院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进步,虚拟病房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管理中[4]。它是依托医院信息系统,以类似管理实际住院患者的模式对非住院患者进行管理的一种工具,是医院高度信息化的产物[5]。完全虚拟病房已在某些血液净化中心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6]。目前我科设立虚拟药房的应用解决了患者自我保管药物不当的弊端,提高药品安全性。美国JCI也重点强调药品管理及使用,避免用药错误,杜绝因药品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隐患[7]。我科工程师于2011年起就将血液透析信息管理系统(HDIMS)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为血液透析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化辅助管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8]。这些年并不断完善该信息系统,使其更适合临床工作。此次虚拟药房系统应用一年来无一例用药错误发生,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和药房窗口压力,更方便了门诊透析患者的治疗。同时让医务人员及患者更快速、更精确地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为提高患者治疗质量提供了便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虚拟现实技术已逐渐进入到各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介绍我院护理系自行研究开发的护理学基础虚拟实验室的研发背景、设计方案、结构功能及其教学优势,探讨虚拟实验室实验教学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教育 护理 教学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过程中为训练者提供了针对性的训练与感觉回馈,推动了被动康复模式到主动康复的模式转变,在老年康复领域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作用机制及其在国内外老年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康复 老年人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虚拟现实是近年来应用于护理教育的一种仿真应用,是基于计算机的高级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其提供了表示实际环境的虚拟对象和环境。静脉穿刺虚拟仿真系统是 一个虚拟现实系统与文本,音频和视频组成的静脉留置针穿 刺系统。本研究探讨静脉穿刺虚拟仿真系统在规培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静脉穿刺 虚拟训练系统 军队疗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指屈肌腱损伤手术患者行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护理对术后手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入组病例92例,均于我院手外科确诊并行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手术,入组时间2023年2月-2024年2月,术后46例常规康复护理者为常规组,联合虚拟情景反馈训练的46例为联合组,比较术后手功能、并发症。结果:术后常规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是13.04%,与联合组的6.5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UEFT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增加(P<0.05),但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行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手功能、并发症少,值得推崇使用。

  • 标签: 手指屈肌腱 损伤 手指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7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将所选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35例)和研究组( 35例),分别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和虚拟现实技术康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 LOTCA评分、 MMSE评分和 Barthel指数( MBI)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别( P>0.05),治疗一个月后研究组患者 LOTCA评分、 MMSE评分和 Barthel指数( 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05)。结论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有着优质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包括记忆、思维、集中、注意能力等,同时对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明显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 认知功能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闭式引流虚拟仿真系统用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生90名为实验目标。按照不同教学方法分成虚拟仿真组(45名)与传统组(45名)。两组学生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教学;虚拟仿真组采用虚拟仿真系统;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认可度。结果:虚拟仿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虚拟仿真组认为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加深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认识、提高护理能力、锻炼创新思维、拓展知识面占比高于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教学中,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应用虚拟仿真系统,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均明显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该教学方法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建议推广。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虚拟仿真系统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进行儿科护理带教的过程中将虚拟情境以及PBL联合教学法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实习护士生共计50名,为在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期间实习护士,结合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25例,按照常规形式展开带教,作为对照组,剩下则按照虚拟情境以及PBL联合教学法进行带教,作为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考核分数、学习积极性以及沟通能力进行评估,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虚拟情境 PBL 儿科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前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AAA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VR术前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其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R的术前健康宣教能有效缓解AAA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腹主动脉瘤 介入治疗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在虚拟病区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我院60例虚拟病区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个组,即常规组(30例)以及观察组(3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血糖管理,观察组采取信息化血糖管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结果:经过对各项指标的研究和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信息化 血糖管理 虚拟病区 胰岛素泵 效果 评价
  • 简介:护理经济学是研究护理资源配置及其行为的科学,运用卫生经济理论与方法,阐明和解决护理服务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并揭示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达到护理资源开发和配置利用的最优化,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经济效益,逐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当前实际,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就护理经济学的研究基础、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 标签: 护理经济学 护理服务 护理保险 医护费用 护理价值
  • 简介: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资本,重视人才和技术,它是一种信息化和网络化、创新型和创造型经济,它是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潮流。在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因此,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是广大护理管理同仁共同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做为基层护理管理者,浅谈一些我们的认识。

  • 标签: 知识经济 护理管理 创新能力 护理质量 继续教育 思维模式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编制和不同年龄护士对非经济薪酬的认识和需求。方法采用不同编制和不同年龄护士非经济薪酬需求量表对71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非经济薪酬的需求迫切,在编护士对非经济薪酬的需求平均得分为(4.01±0.39)分,合同制护士为(4.23±0.47)分,两者比较,t=-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护士对非经济薪酬需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岁以下护士在有趣性活动、获得社会尊重、友谊关怀中得分较高;26-35岁护士则在获得社会尊重、职业发展机会、进修培训中得分较高;36-55岁护士倾向于获得社会尊重与友谊关怀。结论管理者应从组织层面、护士个体发展层面以及护理管理和制度上对护士非经济薪酬需求给予重视、关注和支持,使非经济薪酬发挥其独特的激励作用,以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标签: 护士 非经济薪酬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由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黄疸是自限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母乳喂养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黄疸的有效手段,因其促进胆红素排泄的作用。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母乳喂养不仅可降低治疗成本,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还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在家庭和社会层面带来积极的经济影响。通过深入了解母乳喂养的经济价值,我们可以为推动母乳喂养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促进新生儿健康和家庭福祉的提升。

  • 标签: 新生儿黄疸,母乳喂养,经济效益,医疗成本,医疗资源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施行全成本精细化管理后,探究其应用的效果。方法:择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为研究阶段,并且选择医院的综合科室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全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收集并记录组间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科室的运营成本136.85±42.66万元(包含洗涤办公用品,水电,人力成本、供应消毒、保洁,患者药品、耗材等);管理后科室的运营成本100.42±30.52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之后,可以提升医院整体经济管理水平,并提高管理效果,真正意义上的发挥管理自身应有的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成本精细化管理 医院经济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程建设过程的持续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很多地区为了发展区域经济而毁坏自然生态环境,以致国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遭到毁坏。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必定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保持社会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得到扼制和有效解决。所以,相关部门需要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环境建设工程,持续提升和改进目前的生态条件,推动国内自然环境的不断健康发展。

  • 标签: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经济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通路护理门诊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体验及需求情况调查。方法 围绕本院200例PICC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于静脉通路护理门诊就诊,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经济效益模型为支撑,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发放至患者,分析其维护体验及需求情况。结果 分析到我院就医情况发现,40.00%患者就医所需时间为30min~2h,61.00%患者交通费用小于10元,84.50%的患者交通工具为公交车;分析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就医情况发现,67.50%患者就医所需时间<30min,48.00%患者交通费用为0元,45.50%患者交通工具为公交车,患者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就医所需时间及交通费用较少。结论 与到我院就医相比,患者到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就医所需时间及交通费用较少,因此将PICC维护体系构建到社区及乡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良好地满足患者相关需求。

  • 标签: PICC 维护体验 需求调查 静脉通路护理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