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1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向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一般情况、职业认同感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结果 160名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量表的 PIS总分为( 97.16±12.93)分,得分率为 64.50%,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度为 65.00%。结论 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度有待提高,临床可继续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实施。

  • 标签: [ ] 护理人员 职业认同感 职业发展规划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的应用效果 。 方法: 选择 本 院 2018 年 02 月 -2020 年 02 月的特勤科护理人员 38 例,均采用职业防护管理,收集分析护理人员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 结果: 提供职业防护管理后,护理人员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0%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知识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 。 结论: 护理人员采用职业防护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便于临床更好的提供医疗服务。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在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护校也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满足当下医疗模式下社会对护理服务的全新需求。为此,本次研究简要阐述了护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并论述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以供参考。

  • 标签: 护校 人文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与工勤人员各9名,对所有人员在整改前后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展开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结果:经整改措施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与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现场措施落实情况,出现了显著的改变。结论:面对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安全防护中的各项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落实情况,避免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安全防护 工作人员
  • 作者: 陈晨 2. 通讯作者:李彩霞 1.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2.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0-07-16
  • 出处:《护理前沿》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为一体的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其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高,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备受医患青睐,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诊治方式。介入治疗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手段,建立大型杂交手术室也成为越来越多综合性医院的发展趋势,而介入导管室的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学药物,污染物品,长期处于 X射线的照射下, DSA造影机的噪音环境中 ,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做好导管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刻不容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来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护士 19名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应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护士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所调查的 19名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接触血液和体液以及分泌液等类似的事件有 35例,另外还有 2件锐器伤时间以及 0件护理纠纷投诉事件。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手术室护士在防护意识和皮肤黏膜受到损伤之后的防护意识大都存有一定程度的不足。结论:考虑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并且在医疗护理风险方面的意识大都比较低,所以相关医院要适当的对这些手术室护士的防护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和有效的培训。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医疗护理风险意识 危害因素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或者是护理人员出现的不良事件,这属于一种职业风险,如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随着当前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医疗风险也越来越多。护理风险系数越低则护理安全性就越高,目前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消化内镜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广泛,由于内镜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基于此,本文以我院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例,对照两组患者情况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 标签: 胃镜检查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对于急诊护理人员,加强职业 暴露防护行为干预的 实际效果。方法:选择 2013-2014 年与 2018-2019 年我院护理人员 40 名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未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整理,比较观察组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后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结果;发现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后,观察组发生的职业暴露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也就是说在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之后,能够有效降低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研究中的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均值为60.70,标准差为11.10。其中,职业自我概念的均值为21.55,此维度得分最高。职业自主选择性与社会说服的均值较低,分别为7.07和7.85。研究提示,教师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院里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学院应为学生提供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具备清晰的就业方向与就业目标。

  • 标签: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简称高职护生) 职业认同
  • 简介:【摘要】国际护理界认为:现代护理学是一个旨在为个人、家庭、人群和社会提供卫生保障,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专业能力。护理人员在体检中心的作用必不可少。

  • 标签: 体检 护理 健康 亚健康状态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 分析手术室护理职业危害因素,探讨手术室护士护理工作中职业危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减少对病人及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 , 加强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使得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水平 ,减少了职业病的发生。因此 ,减少或者消除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煤矿企业员工实施护理管理策略,观察实施效果。方法: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之间诊断出煤矿职业病的人员中随机抽选 200位进行探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探寻引发护理管理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策略。之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具体表现。结果:从治疗效果分析,实验组病人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甚远,比较具有可参考性。从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实验组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在对患有煤矿职业病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护患关系的提升,一举多得。

  • 标签: 煤矿职业病 针对性护理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某职业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为职业院校进行艾滋病知识教育提供参考,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度。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对某职业学校4个年级的689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152人(22.06%),女生537人(77.94%), 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最低的是:只与一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47.61%),86.21%的同学从初中就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40.20%的同学认为自己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93.90%的同学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艾滋病”及“HIV检测试纸”方面的知识普及讲座,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学校宣传80.12%,其次是其他社交平台68.84%。结论 职业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需要加强学校艾滋病知识的教育。

  • 标签: 学生 知晓率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职业病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 选取时间段为 2018.12月 ~2019.12月期间,因职业病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 9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 45例。实施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高压氧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析不同治疗措施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 97.77%,对照组为 82.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高压氧治疗实施到职业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职业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门诊消毒工作室内工作人员职业的暴露情况以及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方法: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间于我院工作的成员中随机选择 4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的防护意识、防护措施的可行性及职业暴露状况于干预前后施行对比。结果:所有成员于干预前的防护意识为 64.50%,干预后高达 95.55%,干预前防范措施的可行性为 60.00%,干预后高达 85.50%,干预前的职业暴露概率为 34.00%,干预后高达 11.50%,且数据相比,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口腔门诊消毒室的工作人员施行防范意识及相关措施的培养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极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职业暴露 消毒室 口腔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肿瘤科护士对职业防护相关认知水平及护士自我防护现状 。 方法 根据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我院肿瘤科室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编的 50 名护理人员的 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及防护行为进行 调查。 结果 工作年限越长以及职称越高的肿瘤科护士,其防护认知评分也越高 ( P < 0.05 ),而肿瘤科护士的学历和其防护认知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 > 0.05 ) 。 肿瘤科护士对 造影剂或药物危害、 化疗药物危害以及 微生物危害的认知比较缺乏,对 针刺伤危害、 电磁辐射危害以及 紫外线危害认知比较高 。肿瘤科护士在 电磁辐射时穿防护衣、 使用紫外线时 离开房间以及 熟练掌握针刺伤处理方法这三项自我防护行为做到比例较高,而对 接触造影剂或药物污染患者 时穿防护衣、 化疗药物配置使用规范实行标准预防以及 进行有创操作时戴手套这三项做到比例较低。 结论 肿瘤科 相关护理管理者应该进一步重视并且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 职业防护相关认知 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并且进一步完善 相关 职业防护规范,落实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肿瘤科 职业防护 认知水平 自我防护 现状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 总结其防护方法及体会 。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抽取供应室护理人员 10 名,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研讨两种方式了解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 并根据讨论防护方法及效果。 结果: 研究的结果显示, 10 名护理人员认为利器损伤、烫伤、生物因素是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经过小组研究对防护方法的总结, 10 名护理人员的防护评分明显上升,与未进行小组研讨会前差异较大,(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以利器损伤、烫伤、生物因素最为常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防护,以提升患者的防护评分,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供应室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 体会
  • 简介:摘要 : 目的: 对 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进行 探讨 并进一步明确可采取的具体 防护对策。方法 : 选取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本 中心 手术室护士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依 据是否发生血源性 的 职业暴露 划 分为 观察组和对照组 , 对于两组案例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 ,在观察组要求是处于 手术 室等内可接触 暴露源病原体 及暴露工作岗位的护士,对照组则为普通的手术室护士人员, 将 两组在实验期间的 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在 手术室 传递器械的过程中 的发生几率极大 ; 男性护士的病发率明显高于女性; 乙型肝炎病毒是构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病原体最常见的 病毒 。结论 :通过实验可知,造成手术室内护士患有及可能患有 血源性职业暴露 的 危险因素 非常之多 , 几乎涵盖 到 了 整个手术 的 过程, 尤其是直接接触阳性患者、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手术,加之部门护士经验不足,加重了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行,容易使得 护理人员的 人身 安全 得不到有效保障 , 若能 通过 护士本 人及医院 的努力,及时有效的 采取针对性 强 的防护措施,可以 达到 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及 避免感染 的 具有极高价值 。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

  • 标签: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职业心理情况以及应对策略。方法: 2020年 2月 -2020年 3月期间,以我院 73名抗击新冠状肺炎一线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抗疫前后分别为抗疫前组和抗疫后组;抗疫结束后,实施心理干预则为心理干预组。发放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抗议前后进行调查问卷。结果:与抗疫前相比,抗议后护理人员 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以及总分均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经过综合性心理干预后, 73名一线护理人员 SCL-90量表的强迫、抑郁、焦虑等项目分值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比较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与疏导措施,能够改善一线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线护理 职业心理健康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