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84例行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未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53例为A组,发生注射相关性感染31例为B组。两组患者经注射后,检查血液中空腹血糖和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注射次数、治疗时间、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评分等资料。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经注射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7.05、12.33,均P<0.01);注射次数显著增多,住院天数显著延长(t=14.10、12.43,均P<0.01);护士操作经验评分显著降低,患者免疫机能评分显著降低(t=11.15、20.87,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护士操作经验(OR=3.84,95%CI:1.64~9.01)、患者注射次数(OR=2.17,95%CI:1.08~4.36)及机体免疫功能评分(OR=3.68,95%CI:1.63~8.27)均是患者经注射致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经注射致相关性感染患者较无感染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注射次数多及机体免疫功能差等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因此规范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

  • 标签: 危险因素 注射 相关性感染
  • 简介:摘 要:目的:了解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的内容与技巧。方法 根据孤独症的特点,针对每个孤独症儿童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进行老师与儿童一对一的感觉统合训练。结果:通过对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改善了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毛病,运动协调、情绪稳定、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提高.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有一定疗效,坚持训练和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在降低重症患者picc(经皮导管)相关性感染方面,实施FMEA(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的相关意义。方法:2020.03~2023.03期间,100例重症picc置管患者为数据资料,简单随机化分组(n=50),对照组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FMEA管理方法,对比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降低明显,(P<0.05)。结论:重症picc置管患者实施FMEA管理方法后,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性,避免picc相关性感染事件发生,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FMEA 重症 picc 相关性感染
  • 简介:摘 要:中心静脉导管(英文简称:CVC)为临床中多用于中心静脉测压和血液净化中的设备,亦是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完成后高效和常规的治疗技术。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英文简称:CVC‐RI),将会患者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将高效的护理服务引入其中。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 留置时间 导管通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选择9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感冒患儿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流行性感冒护理工作开展期间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且满意度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 流行性感冒 护理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整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登记在册的的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60例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细菌性肺炎发生率高于其他机会性感染,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34例患者机会性感染病情严重,重症率56.67%,继发败血症5例,发生率8.33%。6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或控制,研究调查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多见于细菌性肺炎,且患者预后较差,临床应基于常见机会性感染采取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感染的风险,为临床防治 PICC 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80例 PIC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无 PICC感染者1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两组患者的 PICC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患者220例,有80例出现 PICC感染;在 PICC中,多因素分析表明, PICC感染的风险因素为:同时存在基础疾病(OR=1.840),免疫功能低下(OR=2.450),穿刺次数大于2次(OR=1.958),穿刺时间大于30 min (OR=4.035),双腔导管(OR=3.031),护理操作经验少于50次(OR=4.473)等。结论:加强对 PICC插管患者的预防,加强对插管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护士的操作能力,是防止插管患者插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外周静脉 导管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期间EICU收治的38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在静脉置管插管治疗全程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护理措施予以观察。结果:经观察分析,股静脉插管感染的机率高于锁骨下静脉。同时,经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与插管时间有关,插管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率增加。结论:在E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插管治疗期间,在确保患者治疗疗效和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缩短置管时间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几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E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插管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导管的护理管理。

  • 标签: EICU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护理人员在预防医院内感染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实践方法。文章首先强调了护理人员在感染控制中的核心作用,包括他们在临床护理中对潜在感染源的识别和处理。接着,文章详细讨论了护理人员在感染监控、风险评估、实施有效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环境消毒)以及患者教育和沟通方面的具体实践。通过这些措施,护理人员能够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护理人员 预防 培训 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镜像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镜像训练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位觉感。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VAS、前屈30°及前屈60°AE值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两组的FMA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脑卒中后偏瘫镜像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从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82名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临床连续冲洗方法被分为未发生的组(62例)。根据导管感染的发展情况(20例)。收集两组临床数据、一个因子和多个因子,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因子,以便持续清洗ICU患者的血液。一次放置导管与ITU连续清洗患者导管感染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组合、低血糖、导管对照时间、IIS住院时间、与感染相关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联合糖尿病注射次数≥3次保存导管≥10d,复方低血糖型,住院时间大石≥14d,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导管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在ICU患者中发展持续的血液净化(P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连续血液净化患者 导管相关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HD)中应用个性化护理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受试者为8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的HD病例,以2022.01~2023.03为研究期限,经双盲法分为40例/组,组名分别设置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个性化护理。比较CRI及其他并发症、满意水平、生活质量(QOL)等。结果:干预组的CRI及其他并发症占比较常规组更低(P<0.05)。干预组的总满意率较常规组更高(P<0.05)。干预组的QOL各项评分较常规组均更高(P<0.05)。结论:在HD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CRI,且可减少其他各种并发症,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普遍满意,可借鉴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个性化护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为手术治疗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提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8例在本院进行手术的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84例。应用常规妇产科手术护理模式,对照组围术期进行护理;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观察组围术期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妇产科围术期护理服务方式满意度显得高于对照组;妇产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的例数显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妇产科患者执行手术治疗方案的总时间显得缩短。结论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于手术治疗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效果十分明显。

  • 标签: 有针对性地预防护理 操作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为手术治疗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提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本院进行手术的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0例。应用常规妇产科手术护理模式,对照组围术期进行护理;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观察组围术期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妇产科围术期护理服务方式满意度显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于手术治疗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效果十分明显。

  • 标签: 有针对性地预防护理 操作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鼻咽癌放以及化疗患者的PICC导管出现的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的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名鼻咽癌放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研究在PICC-RI当中出现的危险因素,分析的具体内容涵盖了年龄,性别,PICC留置时间,置管的时间季节,患者单次穿刺的次数以及型号和穿刺的部位等等系列指标进行测量,使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导管相关性感染一共24名, 发生率占比为9.2%,其中导管出现的血流感染4名,留置时间以及季节和维护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鼻咽癌 放化疗患者 PICC导管 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62名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采取个性化护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导管感染发生率、纤维鞘发生率、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六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高于参照组(X2=6.369,P=0.011)。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为6.45%,纤维鞘发生率为9.67%,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均低于参照组(X2=4.292,P=0.038;X2=4.769,P=0.028;X2=4.292,P=0.038)。观察组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81±0.30)d、(6.02±0.55)d,均短于参照组(T=25.140,9.303,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采用知信行模式多感觉训练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采取知信行模式多感觉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中采用知信行模式多感觉训练护理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知信行模式多感觉训练护理 乳腺癌 康复
  • 简介:摘要:感染性腹泻作为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饮食不当、消化不良、受凉等都会致使体内产生病毒、细菌、真菌、感染病原虫等多种病原体,进而引发病症。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临床上多以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大便增多、性状改变及身体自觉严重不适等作主要表现,不仅会影响胃肠功能,长时间腹泻还会降低机体代谢水平,造成营养不良、胃肠紊乱症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与此同时,临床表明针对患者发病机制分析,强调除采取对症处理解除病理反应外,还需配合有效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对病症的自我防控能力,并强化医院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手卫生等方面的感染防护工作,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辅助效果。本研究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急性感染腹泻成人患者80例作观察对象,分析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感染 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患儿接受整体护理在各个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98例患儿为观察对象,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对比二者护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遵医率及家长满意度较高,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于流行性感冒患儿护理实践中,可同步提高患儿遵医行为与家长满意度。

  • 标签: 整体护理 流行性感冒 患儿遵医行为 家长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