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68例手术患者,在2019年8月采取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将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1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安全管理;将2019年8月-2020年1月收治的13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错误、手术部位错误、术前准备不足和物品清点问题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管理 安全核查制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执行查对制度的重要性。方法选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查对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查对组执行查对制度,对照组进行常规查对。对比两组查对制度的效果。结果查对组入室查对、术中查对、饮食查对、患者查对、医嘱查对等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能保证手术护理干预顺利且安全地进行,值得采用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查对制度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临床实践导师制度能否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方法:2022年1月以后设置为观察期,以前设置为对照期,各选择30例护理专业实习生,分别接受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带教和常规带教。比对两个时期实习生的考核结果及对带教实习的满意度。结果:观察期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期,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带教实习的总满意率达到96.67%,高于对照期的66.67%,P<0.05。结论:临床实践导师制度可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 标签: 临床实践导师制度 护理专业 临床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程序化交接班制度的对减少交接班引发工作缺陷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手术治疗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采用常规手术室交接班制度管理对照组(n=100)与采用程序化交接班制度管理实验组(n=100),对比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00%(0/100),低于对照组7.00%(7/100),P<0.05。实验组患者与手术信息交接、器械药品交接、特殊情况处置与记录单填写追责质量评分分别为(21.94±1.47)分、(22.14±1.52)分、(22.25±1.30)分、(20.23±1.45)分,均高于对照组(18.62±1.63)分、(19.42±1.65)分、(18.77±1.62)分、(18.20±1.57)分,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引入程序化交接班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且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程序化交接班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制度,这是我国教育部门为职业教育开展的重要改革措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我市中职学校为例,分析了中职学校中护理专业中1+X证书推进的现状,并就实施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中职护理专业 1+X证书制度 幼儿照护(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