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所收治的 128例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 6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以及 48小时内的血气变化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 89.06%,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的 96.88%,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 48小时内的 PO2、 PaCO2、 pH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快速改善患儿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综合护理措施的正确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大大保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位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 50例。甲组将药物分为 3等份,在左侧、右侧以及仰卧位将药物注入肺内,乙组将药物在单一仰卧位将药物注入肺内。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和乙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的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发育不良、气胸的发生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甲组的颅内出血、脱管情况的发生率要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相较于不同体位注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单一体位临床效果更好,操作简便,不会对患儿造成过多干扰,能够减少颅内出血和脱管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院紧密结合疗养行业发展的实际,抓住部队文化工作的脉搏 , 将传统养生文化融入到疗养护理服务中,为了使中华养生文化园的文化精髓得到更广泛更精准的传播,护理部采用阶梯式培训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养生文化宣讲培训。阶梯式培训模式不仅对我院护士的日常行为及护理工作起到了规范的作用,而且对养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指导和督促的作用,经过此模式的培训后,我院护士养生文化宣讲技能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 标签: 阶梯式培训 护士 养生文化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