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混合痔是肛垫的病理学肥大,即Treitz肌松弛、延长、断裂,使肛垫从原来固定于括约肌的位置下移而形成的,促使肛垫下移的因素很多,除先天性Trcitz肌发育不良的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如便秘、怒挣、久泻痢,排便习惯不良、盆底肌松弛或下降及括约肌动力失常等,均可增大下推肛垫的垂直压力,使Trcitz肌过度伸展,断裂,导致肛垫下移;肛垫动静脉吻合因激素、

  • 标签: 痔切除术 外剥内扎 盆底肌松弛 肛垫下移 护理 内括约肌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混合痔扎手术患者进行ERAS干预,研究其护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混合痔扎手术患者,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1至2023年1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0例。在本试验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ERAS,比较两组混合痔扎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将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 混合痔扎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混合痔扎手术患者ERAS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混合痔扎手术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ERAS 混合痔外剥内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保证用戊二醛进行消化镜消毒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效果。方法制剂室用碘量法测定每批戊二醛的初始浓度共10次,感染科和消化镜室用戊二醛浓度指示卡测试使用中戊二醛浓度180次。结果戊二醛原液浓度均合格.使用中戊二醛浓度合格率为46.26%,原因与消化镜消毒槽设计不合理,清洗方法不当,消毒液使用次数过多有关。经改进水槽设计,纠正不当清洗方法,限制使用次数,每日测试浓度,复查使用中浓度合格率为93.21%,使用次数≤20人次时浓度合格率98.66%。结论戊二醛溶液用于消化镜消毒时,注意各病例用后,认真做好床侧清洗.每日监测其浓度,每批消毒液以使用不超过20人次为宜,能确保戊二醛溶液的浓度不低于1.8%

  • 标签: 戊二醛 消化内镜 改良方法
  • 简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肝硬化患者将近50%会出现胃食管静脉曲张,ChildA级患者只有40%有静脉曲张,ChildC级患者则为8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甚至在未形成肝硬化前就可出现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性出血。肝硬化患者每年约有5%发生食管静脉曲张,1年后有10%~20%从小静脉曲张发展成大的静脉曲张,2年中出血危险性为25%~30%,首次出血一周死亡率可达25%~50%。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对中长期输液患者的不同置管方式作此研究,以求做到延缓患者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 本次研究共纳入5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因各种原因需中长期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针对临床不同置管方式展开,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整合分析后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置管方式后,组间临床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数据均无明显差异性,统计P值均>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 改良周静脉中长导管价格亲民、性能较好且刺激性较小,患者接受度相对较高,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 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下泡沫硬化 +套治疗出血性痔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56例痔疮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 5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患者 28人,对对照组 28例出血性痔疮患者使用镜下套术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镜下泡沫硬化 +套方式开展治疗,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均施行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结果:采用镜下泡沫硬化 +套治疗痔疮出血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镜下泡沫硬化 +套治疗方式是治疗痔疮活动性出血的重要措施,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提高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此外,综合性护理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临床治疗,减少痔疮治疗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套扎术 硬化治疗 痔疮出血 护理
  • 简介: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是患者肘部血管条件良好,可以直视或触及,对于肘部血管弹性差、无法直视或触及,直接穿刺成功概率低的患者,如何成功置管仍成为困扰置管护士的问题。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改良塞丁格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炎患者肠营养与肠营养应用于急性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急性肠炎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录入Excel表格,按照随机均分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2,并且按照实验习惯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单纯选择肠炎患者肠营养,实验组患者接受肠营养护理。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溃疡愈合状况,对比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急性肠炎愈合状况较为良好,而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愈合率达到31(96.88%),相较于对照组的24(75.0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肠炎患者的治疗时,选择肠营养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炎症愈合,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基层推广。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急性肠炎 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式集束化护理对经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间100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改良式集束化护理),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率低于对照组,BCS(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改良式集束化护理效果更好,用于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可减少相关并发症,降低拔管率,提高舒适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式集束化护理 PICC置管 肿瘤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瘘患者穿刺中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新启用瘘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已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法,给予观察组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最终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穿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对此次瘘穿刺满意度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在新瘘患者穿刺中采取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可有效提高瘘穿刺效果,减轻穿刺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穿刺的满意度。

  • 标签: 新内瘘 穿刺 零压力改良穿刺法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金黄散治动静脉瘘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在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间本院接收的动静脉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传统治疗手段给予对照组(n=25),观察组(n=25)给予中药金黄散治。将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瘘管径、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瘘管径、瘘血流量、透析中血流量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静脉瘘患者采取中药金黄散治,可有效帮助患者消除硬结、软化血管,改善动静脉瘘的情况。

  • 标签: 中药金黄散外治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改善
  • 简介:心胸外科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大多需要安置胸管,包括胸腔闭式引流管、心包引流管、纵隔引流管,每天需要更换引流瓶。操作中需要使用环钳或止血钳夹闭胸管;病人外出检查、下床活动时也要使用止血钳。因此,科室需要备用大量止血钳,有时甚至会出现因为暂缺止血钳让病人等候而引起病人不满。使用医用胶布封胸管,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医用胶布 胸管 扎封方法 优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经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超声引导下经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传统破皮送鞘实施经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实验组实施改良送鞘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送鞘成功率、术后24h穿刺点出血量、穿刺点渗液、伤口愈合时间及穿刺点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塞丁格传统破皮送鞘即刻出血率、术后24h穿刺点出血率、伤口愈合时间率高于实验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患者置管后7天维护次数及穿刺感染率分析,实验组7天的维护次数低于对照组,穿刺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超声引导下经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改良送鞘法,可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误伤淋巴管率,不过在一次送鞘成功率无较大优势。

  • 标签: []改良送鞘法 超声引导下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牵引床仰卧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固定中应用改良牵引床仰卧位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观察组(抽取对象30例,改良牵引床仰卧位)与对照组(抽取对象30例,牵引床仰卧位),对比2组疗效。结果:同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c臂机的透视次数及显性失血量、术后健侧疼痛不适发生率均较少,且术后 3、6个月Harris评分较高(P<0.05)。 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改良牵引床仰卧为可提升PFNA固定手术治疗及病情预后效果。

  • 标签: 体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 PFNA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患者进行改良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本院于2023年2月-6月接收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和观察组(改良营养),每组50例,将两组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误吸发生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鼻饲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误吸、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0.00%、2.00%、2.00%,均低于对照组的6.00%、10.00%、6.00%(P<0.05)。结论:将改良营养护理运用于危重患者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营养状况,同时可以预防误吸、感染性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改良肠内营养护理 危重患者 营养指标 误吸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与切开复位固定的临床护理观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临床护理,观察组应用固定支架治疗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应用临床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选择固定支架治疗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临床护理,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胫腓骨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