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可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单纯采用西医的治疗方式,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所以现在的护理方式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对中风病人的康复作用,并对中风病人的后续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 中医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家庭参与与康复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接收的80例门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8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n=40)家庭全程参与。对照组(n=40)家庭较少参与。观察两组间的家庭全程参与及家庭较少参与的指标。结果:经对比,发现实验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及家庭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的积极参与能够增强儿童的康复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加速身体功能的恢复,促进其身心健康。总之,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家庭参与对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月至12月,我们选取了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其中40例接受了中医康复护理,另外40例接受了常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接受中医康复护理的患者在运动功能、语言能力、认知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本院治疗的脑卒中,采用院外延伸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并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脑卒中出院患者中选取80例,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院外延伸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患肢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患肢功能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外延伸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能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肢恢复日常活动功能。

  • 标签: 院外延伸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出院患者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期间选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并提供护理干预的7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治疗期间搭配不同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32例,为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观察组38例,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查询,获取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的步行能力、运动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数据信息,并经电话随访获取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所接受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实施上述相关观察指标的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步行能力及运动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康复治疗和护理期间,早期康复护理的使用更利于提升患者步行能力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神经状态,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且深受患者认可。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偏瘫 步行能力 神经功能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空期临床疗效。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康复空期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康复空期患者中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康复空期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环节,分析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对研究主体进行筛选时,会结合研究要求,确认研究时间线,即2021年8月-2023年3月,选出患有脑卒中偏瘫患者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分配法,将研究主体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行走距离相对较长,P<0.05;观察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时,对康复护理指导模式加以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行走能力,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速率。

  • 标签: 康复护理指导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肢体功能 康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外科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2022年6月~2023年6月,随机选取60例胃肠外科患者,A组30例(快速康复护理),B组30例(常规护理)。结果:A组术后(2.01±0.02)d排气、(3.06±0.21)d排便、(5.60±0.84)d下床、住院(7.89±0.50)d,短于B组(P<0.05)。A组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胃肠外科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胃肠外科 快速康复护理 康复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漏斗胸患儿术后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外科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36例行手术治疗的漏斗胸患儿,随机分组各18例,比较对照组(施以常规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施以术后综合康复护理)的干预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比对照组(77.78%)高,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康复护理可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加速康复进程。

  • 标签: 漏斗胸 患儿 手术治疗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患者介入术后康复锻炼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以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组相比之下较好P<0.05。结论:对于脑梗患者介入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后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加快肢体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患者介入术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偏瘫失语症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共计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 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早期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语言恢复情况评分。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语言恢复情况评分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临床护理中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语言恢复情况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 脑梗死 偏瘫失语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康复联合功能康复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1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使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患者的护理。结果;护理重点为介入治疗前加强心理护理,治疗基础疾病;介入治疗后,给予溃疡清创或截肢处理,予VSD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植皮的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结论;6例创面痊愈(治愈率46.2%),7例创面显效(显效率53.8%),总有效率为100%。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介入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快速康复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例胃癌患者,并将其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参照组)和快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情况。 结果: 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行快速康复护理后所用尿管留置、肛门通气、首次进食、住院时间要比参照组短,生活质量评分要比参照组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1例肺部感染情况,而参照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泌尿系统、切口感染以及消化道症状等并发症发生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0.00%低于参照组40.00%,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 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快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患者尿管留置、肛门通气、首次进食、住院时长,快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胃癌患者 快速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 生活质量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