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如何构建一支理论、知识、技能和涵养等文化互补的生态护理团队,破解医患关系紧张对病房护理造成负面影响的难题,避免和降低临床护理面临的诸多风险,是健康中国视阈下病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归纳生态护理品牌的特点和现实意义,阐述了三项原则、六项措施、八大工程,打造了既促进服务对象机体内生态的良性互动又改善治病疗伤的外生态和照护方式方法的和谐平衡之生态护理品牌。

  • 标签: 生态护理 品牌建设 实践 微生护理 文化护理 生态医学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新生儿肠道微生态与整体健康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肠道微生态系统在新生儿期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发育均有着深远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肠道微生态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然而,许多外部因素可能干扰新生儿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可能为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本研究旨在为未来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并探索新生儿健康促进的可行途径。

  • 标签: 新生儿 肠道微生态 健康 免疫系统 神经发育
  • 简介: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小年龄组患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思密达对照组(50例)和思密达+培菲康实验组(58例),观察用药72h后腹泻好转情况(显效、有效、无效),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其中显效率为40.00%,而实验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6.20%,其中显效率为58.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正规地应用微生态制剂对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确切。

  • 标签: 肺炎 腹泻 微生态制剂 儿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态文明视域下医院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路径。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医院后勤管理面临着从传统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转型的迫切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医院后勤管理的现状与挑战,然后提出了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采购等方面的具体实践路径。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创新实践路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医院后勤管理的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生态文明 医院后勤 管理模式 创新实践 路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口腔微生态失调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试验抽调我院原发性干燥综合征62例患者;选取时段在2022年1月-6月;甲组给予常规护理(31例),乙组接受口腔优质护理(31例),比较2组护理成效。结果:乙组干预后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明显低于甲组,其香农指数及辛普森指数均高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口腔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口腔微生态失调状况。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口腔微生态失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针对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中,乳果糖、微生态抑制剂的效果差异。方法:将50例轻微肝性脑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用乳果糖治疗,乙组患者用微生态抑制剂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无差异(P>0.05)。检测指标对比显示乙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水平、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于甲组(P0.05)。结论:乳果糖和微生态制剂针对轻微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相近。

  • 标签: 轻微肝性脑病 乳果糖 微生态抑制剂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病人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病人中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食管癌术后 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 食管癌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个人负担体验,以期给予有针对性地生理、心理护理及家庭与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云南某三甲医院实施双侧甲状腺全切术并行碘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置访谈提纲,对33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负担体验共提炼出3个主题 ,7个亚主题 :微观系统 (躯体功能受损 、持续的负性情绪、社会功能较差 );中观系统 (家庭冲突及氛围的改变 、社交关系的改变); 宏观系统(医疗资源的不足、期待更多的外部支持)。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社会生态系统不容乐观,应关注其身心健康,医务人员可以依托临床路径,提供最佳诊疗服务,减轻生理负担;医、护、患、家属等多元主体构建协同护理模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去除心理负担为患者提供多方面帮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负担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医改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也是重大制度创新。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改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推动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

  • 标签: 国务院 医改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十二 中西医并重 系统工程
  • 简介:摘要:随年龄的增长和从业经验的增加,护士的职业生涯会经历“探索、确立、维持、衰退”4个职业阶段,而各阶段的职业期望和需求均有显著差异。因此了解护士职业生涯的需要及目标,继而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减少护士流失的同时提高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确保其可以更好地为医院就诊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 标签: 护士 职业生涯 职业期望 职业需求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免疫规划预防接种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社区2020年4月到2020年12月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的100例儿童参与到本次的研究中,基于数字随机的基础,平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0例。参考组的儿童给与常规化的护理方式,研究组的儿童则施行无缝隙护理干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儿童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儿童的不良反应总发生1例(2%)明显少于参考组儿童的6例(12%),研究组儿童的家长总满意48例(96%)明显高于参考组儿童家长的44例(8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免疫规划预防接种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免疫规划预防接种 无缝隙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面护理管理在城市血站献血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内到城市血站献血的1100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中全面护理管理。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不良反应以及观察对象的献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城市血站 无偿献血 全面护理管理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城市移居老人的疏离感水平现状、主要原因及干预对策,以期帮助城市移居老人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方法2015年3至2016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5个社区的150名城市移居老人为研究对象,以自行研制的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量表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城市移民老人疏离感水平现状和原因,提出干预对策。结果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总均分为(123.47±1.10)分,其中亲人疏离感维度均分最高,为(3.52±0.76)分,自我疏离感维度均分最低,为(2.76±0.51)分;婚姻状况、与子女相处时间及家庭月收入是城市移居老人疏离感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城市移居老人作为社会的特殊人群,其疏离感水平较高,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疏离感 城市移居老人 干预
  • 简介:摘要: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医疗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医疗设备和器械,它们对手术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智慧化手术室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医疗水平,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智慧化手术室 可视化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1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向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一般情况、职业认同感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结果 160名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量表的 PIS总分为( 97.16±12.93)分,得分率为 64.50%,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度为 65.00%。结论 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度有待提高,临床可继续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实施。

  • 标签: [ ] 护理人员 职业认同感 职业发展规划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中国,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积极推动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来支持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社会保障体系下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发展规划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 标签: 社会保障体系 老年人 养老服务 发展规划
  • 简介:摘要:近年来,整体护理水平稳步提升,临床医疗技术也获得一定发展,作为护理人员应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并及时更新护理观念,本文研究建设手术室护理团队的意义,并进一部分思考手术室护理团队建设策略,从文化建设、管理理念、男护士优势、护士的团队意识四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护理团队 科学排班 人为关怀
  • 简介: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1990年成立特需病房.经过12年的实践对如何进行特需病房的建立和发展有所体会.新的管理意识的树立是形成新的护理管理模式的保证.在特需病房的建设中引进了日式化管理和以人为本实现优质服务的理念,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注意融入了跨文化护理理念,逐步形成人本原则下特需病房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这种管理符合国情,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特需病房 护理管理 人本原则 护理工作
  • 简介:目的分析PICC护理门诊的建设及规范化管理措施,以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70例和实验组4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PICC置管,实验组在PICC护理门诊进行PICC置管。比较2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按时复诊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按时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PICC护理门诊实现了PICC置管护理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ICC 护理门诊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