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总结了参与式健康教育在城乡疾病预防、学校和医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参与式健康教育与传统健康教育相比的一些优势,并提出了我国广泛推广参与式健康教育存在的障碍。

  • 标签: 参与式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人力资源模式改革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改革护理部传统办公模式、实行临床护理岗位机动设置与调配、优化护士绩效考核、制定护士职业发展规划,比较措施实施前后护士职业测评总体成绩、工作满意率及患者满意率变化。结果护士职业测评总体成绩由2015年的(70.17±18.32)分升至2016年的(73.57±20.11)分,护士工作满意率由96.69%升至97.81%,患者满意率由95.93%升至9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人力资源模式的改革,提升了护士职业环境认同感,提高了护患双方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人力资源 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晨交班点评模式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未实施晨交班点评前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晨交班点评后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护士专业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例数、医疗纠纷例数、护士专业能力、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晨交班点评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年轻护士的专业能力,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 标签: 晨交班点评 护士 专业能力 呼吸内科
  • 简介:[目的]观察焦点解决模式对高危妊娠孕妇的影响。[方法]将82例高危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高危妊娠孕妇妊娠结局、心理状况、满意度。[结果]临产前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新生儿轻度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点解决模式的实施可改善高危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心理状况,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高危妊娠孕妇 心理状况 焦点解决模式
  • 简介: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养老模式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借鉴。文章主要通过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有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各方面建设的介绍,指出、分析和总结了国外的特点和经验。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建设提供经验启示,包括建立居家养老为主的家庭养老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的筹资模式、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护理保险机制以及培养专门的医护人员,从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 标签: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 简介:目的评价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模式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护理人员层级结构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进阶标准、各层级护理岗位职责、绩效分配和岗位设置比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P〈0.05);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护理人员各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O1或P〈0.05),但压力感知与实施前无差异(P〉0.05)。结论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满意度、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人员 层级进阶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FOCUS-PDCA)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FOCUS-PDCA程序的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9个步骤分析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修改和完善压疮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实施压疮管理措施。了解实施FOCUS-PDCA程序进行压疮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压疮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护理人员压疮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实施FOCUS-PDCA程序进行压疮护理质量管理后,患者压疮预防措施落实合格率、护理人员压疮知识掌握合格率高于管理前;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均P〈0.001)。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压疮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压疮预防措施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压疮护理知识,从而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 标签: 压疮 质量控制 FOCUS-PDCA程序
  • 简介: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本校院系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制订培养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临床实践方案;建立团队制导师和基于临床能力的考评方法;构建了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并顺利完成在校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阶段培养。该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护理专科化的发展需求及护理学和专业学位的特点。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专科护士
  • 简介:目的建立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法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由30名专家对构建的培养模式进行2轮函询,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初步构建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专家对各项指标意见趋于一致。结论该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专科化的特点,可为急诊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急救医疗服务 培养模式
  • 简介:通过文献回顾法收集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资料,从培养定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3个方面对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不足及制约因素,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饥饿-赏识健康教育模式在肾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根治术的肾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接受饥饿-赏识健康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学习意愿、学习需求满足度、学习信心、健康知识掌握度和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饥饿-赏识教育方式对肾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干预,有利于激发该类患者健康知识学习意愿,提高学习需求满足度和学习信心,帮助患者以较高水平的健康知识指导配合与健康管理行为,最终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和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

  • 标签: 饥饿教育 赏识教育 肾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于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病人进行测评。[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病人HAMD评分为11.06分±3.57分,HAMA评分为8.87分±5.41分,低于对照组(13.72分±5.77分,10.88分±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2型糖尿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制定急诊专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考评指标,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统计并比较观察期间两组病人的护理投诉情况和遵守医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和接诊期间病人意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和药品准备的完好率和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严格遵守医嘱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为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对减少医护纠纷、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遵守医嘱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急诊 无缝隙护理 护理管理 服务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教学原理与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及实施方法。[方法]根据Blackboard的功能特性,建设课程网络资源,督促护生按照教学进度学习及提交课程作业,结合以小组为单位的临床健康教育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促进护生学以致用。[结果]100%的护生都能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课程点击率260次~385次,点击率最高的内容板块是讨论版,护生小组健康教育项目实施顺利,护生对课程教学的总体反馈好。[结论]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拓展为自主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护生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 标签: 信息化教学 混合式教学 健康教育 自主学习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134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133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制定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方案对新护士实施培训。比较2组新护士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和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好于对照组,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 标签: 协作 护理人员 分层无意识 主题培训
  • 作者: 杨增群冉均华胡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在体检中心中的应用。方法:从未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体检人员中抽取18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体检人员中抽取180名作为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总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8.3%和98.3%(P<0.05),护理质量评分为(78.2±10.7)分和(89.8±8.9)分(P<0.05)。观察组体检人员总满意率为95.6%,对照组体检人员总满意率为88.9%,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能够增加我院的体检人数,缩短体检客户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我院体检中心的服务质量。
  • 作者: 解维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评价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总结护理管理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5年6月,筛选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将患者划分为A、B两个病区各160例,其中A区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患者纳入常规组,有路径者执行路径,无路径者在医师、护士长指导下制定护理计划,B区接受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患者纳入实验组,建立护理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某固定患者护理工作,每位负责负责6~8例患者任务,小组共同否则护理计划的制定、修改、实施、评价,组长负责督导。结果:实验组护士到病房征求患者意见、入院宣教、饮食宣教、主动巡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落实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服务态度、病房、安全管理、宣教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应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模式在三级中医护理查房中运用效果。[方法]将基于PBL模式运用到我院护理部组织的中医护理查房中,即根据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护将参加人员随机分为生活起居组、情志护理组、饮食调护组、病情观察及药物护理组、康复护理组5个组,针对所负责的项目及病人在住院期间桌一焦点问题,通过查找文献,进行多科室联合讨论并汇报。设计PBL模式中医护理查房效果调查问卷表,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通过讨论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培训前后中医理论考试评价查房效果。[结果]将PBL模式运用到中医护理查房中能提高护士参与积极性、查房内容及形式具有创新性、提高护士中医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护士查找文献、归纳总结、发现和解决问题及表达等各方面能力。PBL模式中医护理查房效果显著(P〈0.05),实施PBL模式护理查房后护士中医理论考试成绩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PBL模式运用到中医护理查房中对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三级护理查房 中医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模块化教育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12月对本院手术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盲点应用模块化教育模式进行管理,比较分析应用模块化教育模式前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模块化教育模式进行指导,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使手术室管理更加准确、规范。

  • 标签: 模块化教学法 手术室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个性化助产服务模式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待产的单胎足月初产妇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助产方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助产服务模式。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母婴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4h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助产服务模式可缩短产妇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减少产后出血量。

  • 标签: 初产妇 个性化助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