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于医院环境并在患者多部位定植,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腹腔感染、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等。由于其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及克隆传播能力,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全球流行并呈高度耐药的常见致病菌。在我国,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2012年我国9省市15所教学医院临床检出的革兰阴性菌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达15.05%,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疫苗 蛋白
  • 简介:鲍曼不动杆菌为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特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机会致病菌。与其他一般细菌相比较,其耐药比例高,耐药性强,且可克隆传播。细菌进入人体后可在局部形成被膜,使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一旦感染,治疗较为棘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和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CLSI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2012年共分离1580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51.3%、26.4%和12.2%;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和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不同菌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呈敏感,耐药率〈5%;其次为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虽最敏感,但已出现耐药菌株。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
  • 简介:目的研究2012—2013年广东中山市中医院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和药敏系统鉴定仪对所分离的72株CRAB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株CRAB分离自痰液(46株,63.9%)、伤口分泌物(19株,26.4%)、中段尿(5株,6.9%)和血液(2株,2.8%);药敏试验显示,CRAB对多黏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低于7.3%。结论加强CRAB的耐药监测,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止CRAB的流行。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研究不同免疫状态下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方法1分别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214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组1)、轻度免疫抑制组(组2)、重度免疫抑制组(组3)、感染组(组4)、轻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5)及重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6),每组24只小鼠。气管插管后组1、组2、组3经气管插管注射生理盐水10μL,组4、组5、组6注射鲍曼不动杆菌菌液(3.8×108CFU/mL)10μL;3分别于0、24、48、72、120和168h6个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进行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小鼠肺组织细菌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组6有5只小鼠死亡,病死率达到20.8%,余组无死亡。组4为免疫功能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2d肺内细菌全部被清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感染后1~3d明显上升,5~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病理示一过性肺组织损伤包括局部肉芽肿形成及肺间质损伤;组6为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在感染后肺组织中的细菌量持续增长,第3天上升至感染初期的145倍,之后菌量减少。感染2d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始终处于极低水平,3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第7天明显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组织病理示感染7d后整叶肺呈实变、坏死,肺泡、支气管及血管结构均被破坏;组5与正常小鼠感染过程类似,细菌在第3天被完全清除。结论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肺内细菌可以完全清除,但仍有一过性肺组织病理损伤;重度免疫抑制小鼠感染后细菌会在肺内增殖,肺组织病理损伤随时间延长明显加重;机体不同免疫状态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展和转归。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小鼠肺炎模型 免疫抑制 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