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的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①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②小动物PET/CT显像:对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的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的程度不同。

  • 标签: 11C-乙酸 肾细胞癌 脂肪酸合酶
  • 简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多急性发病,病情凶险,临床上为多因急腹症就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膈下新月状或层状游离气体影。现收集我院2014年3—7月间3例因上腹痛及腰痛住院患者,没有典型急腹症表现,行钡餐检查发现穿孔及肠间脓肿形成。例1,男,56岁。诉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活动后呼吸困难,伴腹痛、腹胀,以剑突下为剧,进食后有反酸。无发热、恶心、呕吐、咯血、腹泻、血便等,

  • 标签: 十二指肠 肠穿孔 腹部脓肿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活检3种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超声检查为甲状腺结节者178例,其中A组55例行超声引导下18G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B组61例行超声引导下21G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C组62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将其中72例手术患者的术前穿刺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结果:7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A组28例粗针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甲状腺滤泡癌1例、结节样甲状腺肿7例、桥本病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96.43%(27/28);B组21例21G细针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结节样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腺瘤1例、亚甲炎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95.24%(20/21)。C组23例细胞学活检病理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结节样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腺瘤3例、桥本病1例、亚甲炎1例,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82.61%(19/23)。178例穿刺患者中,A组出血形成局部血肿14例,1例形成假性动脉瘤;B组出血形成局部血肿1;C组无1例并发症。结论:粗针活检与细针活检的诊断率相近,但粗针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细针活检。细胞学活检诊断准确率低于穿刺组织学病理,优点是无并发症,且可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进针。

  • 标签: 甲状腺 超声 穿刺
  • 简介:目的肾细胞癌(RCC)的诊断主要依赖传统影像学检查,但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有研究指出,11C-乙酸(11C-AC)在RCC的原发病灶中存在高摄取,而另一项类似研究则认为RCC的摄取与正常肾实质相仿。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肾占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肾脏单发占位者分别行20min11C-ACPET动态采集及18F-脱氧葡萄糖(18F-FDG)、11C-ACPET/CT局部静态显像,勾画肾占位及健侧肾实质感兴趣区(ROI),以靶本(T/B值)比值为指标,定义T/B比值〉1为阳性,≤1为阴性。观察肾占位放射性摄取特征和动态曲线差异,并比较两种示踪剂诊断RCC的阳性率。结果34例肾占位者中,26例手术、8例穿刺。其中26例为RCC,11C-AC和18F-FDGPET/CT诊断RCC的阳性率分别为88.5%和3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动态显像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AC)显示,RCC与良性病变的放射性计数达峰时间及曲线走势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11C-ACPET/CT显像探测RC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8F-FDG。TAC可能有助于肾占位性质的鉴别。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11C-乙酸 肾占位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基于体积参数的蛋氨酸(methionine,MET)PET显像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胶质瘤患者的METPET图像并以此图像数据为基础计算相应的体积参数。结果:基于METPET图像的体积参数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级的胶质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当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时,WHOⅡ级与Ⅲ级胶质瘤之间体积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METPET的代谢体积参数对胶质瘤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特殊摄取情况。

  • 标签: 蛋氨酸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associatedwithXp11.2translocation/TFE3genefusion,Xp11.2/TFERC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Xp11.2/TFE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内容包括病灶的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均匀性、强化程度、强化特征、有无包膜、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果:该研究1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4∶10,其中CT发现9例,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发现5例。病灶大小为1.8~11.8cm;9个病灶(64.3%)呈圆形或类圆形,5个病灶(35.7%)呈不规则形;12个病灶(85.7%)密度/信号不均匀,2个病灶(14.3%)密度/信号均匀;10个病灶(71.4%)伴出血;8个病灶(57.1%)伴有坏死或囊变;13个病灶(92.9%)强化不均匀;11个病灶(78.6%)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3个病灶(21.4%)低于肾皮质和肾髓质;MRI发现的5个病灶均有包膜。结论:女性多见、中等血供、具有不均匀性和存在包膜是Xp11.2/TFERCC常见的CT/MRI影像学特征。

  • 标签: Xp11.2易位 肾细胞癌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能谱成像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T3、T4分期的患者60例,术前1周内均行宝石能谱CT增强扫描。对患者的宝石能谱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胃癌患者中,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19例为T3期,41例为T4期。根据浆膜面CT征象诊断T3和T4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5.5%、81.2%及84.6%,根据脂肪间隙CT征象诊断T3和T4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1.5%、66.6%及76.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和T4期胃癌邻近周围脂肪间隙碘浓度有差异,且静脉期较动脉期明显。结论:宝石能谱CT在胃癌术前T3和T4分期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对胃癌患者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分期,为术前新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宝石能谱CT T3和T4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在上腹部CT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管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对比剂用量1.5mL/kg;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AIDR3D重建,对比剂用量1.0mL/kg。测量两组图像肝实质、主动脉、右侧竖脊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计算辐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之间主动脉和肝实质CT值、CNR,SNR,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AIDR3D技术联合低管电压(100kV)、低对比剂用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imaging,ARFI)技术中3个主要诊断参数面积比(arearatio,AR)、应变率(strainratio,SR)和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在临床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意义。方法:对113例患者132个实性乳腺肿块的ARFI特征进行分析,回归分析3个诊断指标,拟合出联合诊断方法预测概率的新变量PRE-1。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3个参数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效能进行评估。结果:132个乳腺肿块的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块69个,恶性肿块63个。良性病灶的AR、SR、SWV值分别为2.82±1.03、1.26±0.40、(3.10±0.99)m/s,均低于恶性组的4.32±1.58、2.09±0.91、(5.05±1.6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SR、SWV值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807和0.843,3个参数联合诊断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结论:3个参数联合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效能最好,从而为临床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3D 打印模型辅助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 10 位髋臼骨折患者,经排除 后,纳入研究复杂型髋臼骨折,都进行 3D 打印 1:1 骨盆模型后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 过在手术前以 3D 打印模型进行操作,医疗人员对骨折情况把握清晰,降低术中骨折复位消耗的时间,以最有效的路径复位完成。 患者手术时间 113min,失血 760ml(均为均值),随访 10 例髋臼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 3.7 个月。结论 3D 打印模型能够帮助 骨科医生了解受术者髋臼骨折特点, 提前做好手术计划,节约术中时间,且能更精确的对病人骨折部位进行钢板形状的匹配。

  • 标签: 3D 打印 复杂髋臼骨折 辅助模型 钢板治疗
  • 简介:2014年国家级妇产科超声临床与进展学习班暨第3期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ISUOG)中国培训项目将于7月31日-8月2日在上海举办,由周毓青主任负责组织、ISUOG理事会常委GeorgeSHYeo教授指导。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教授AndrewMclennan、常才、李丽蟾、严英榴、雷凯荣、沈国芳、牛建梅、应涛等任课。

  • 标签: 妇产科超声 培训项目 国家级 学习班 信息 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