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鼻咽(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颅底骨侵犯(skull-baseboneinvasion,SBB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男性57,女性26;年龄16~72岁)初诊未治且由病理学检查证实NPC患者,比较头颅99mTc-MDPSPECT/CT图像与鼻咽MRI图像。另设正常对照10,仅进行头颅SPECT/CT。计算SPECT/CT图像矢状面颅底异常浓集最高计数区域与高位颈椎体处比值(L/S),L/S>1视为SBBI。以临床和鼻咽MRI检查结果金标准,计算SPECT/CT及MRI判断颅底骨侵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随访确诊NPCSBBI患者有64。MRI检查真阳性64,假阳性1,真阴性18;SPECT/CT检查真阳性60,假阳性3,真阴性16,假阴性4。61患者在MRI和SPECT/CT上均表现为SBBI。MRI诊断NPCSBBI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100%、94.74%、0及5.26%;SPECT/CT相应指标分别为93.75%、84.21%、6.25%及15.79%。结论:SPECT/CT与MRI诊断NPCSBBI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对各骨诊断效能不同,尤其在颞骨诊断上有差异。

  • 标签: 鼻咽癌 颅底骨侵犯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选择合理判断指标和可行图像分析方法,评价^99mTc-MIBI核素显像预测鼻咽多重耐药可能性。方法:选取32病理证实为局部晚期鼻咽患者,治疗前行^99mTc-MIBI核素显像,在病灶最明显横断面图像上获取病灶放射性计数,以脑部、斜方肌、肺部作为本底分别计算早期、延迟显像肿瘤摄取比值和清除率,以MRI结果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选择合适图像分析方法。结果:高反应组早期和延迟期摄取比值均大于低反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而高反应组与低反应组之间清除率差异无统计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早期和延迟摄取比值诊断化疗耐药性,均以脑部本底时效果最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SE=0.042;95%CI:0.860~1.026;P=0.002)和0.929(SE=0.050;95%CI:0.831~1.027;P=0.02),最佳诊断值分别为23.29和19.14;前者灵敏度91.4%,特异度80.0%,后者灵敏度85.7%,特异度77.3%。结论:以脑部本底计算99mTc-MIBI摄取比值是诊断鼻咽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理想指标。

  • 标签: 多重耐药 鼻咽癌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本底
  • 简介:目的研究鼻咽(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min)相关性,同时分别探讨这两个参数在鼻咽T1-2与T3-4患者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放化疗前同时行^18F—FDGPET/CT和头颈部DWI—MRI检查鼻咽患者图像资料。勾画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测量病灶SUVmax和ADCmin,对这两个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村佥验对T1-2与T3-4患者SUVmax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T1-2与T3-4组ADCmin差异。结果鼻咽SUVmax(912±401)与ADCmin[(0674±0186)×10^-3mm^2/s]之间无相关关系(r=-0031,P=0.876)。T1-2与T3-4组鼻咽病灶SUVmax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且T3-4组病灶SUVmax高于T1-2组。T1-2与T3-4组鼻咽病灶ADCmin差异无统计意义(P=0.798)。结论鼻咽^18F—FDGPETSUVmax和DWIADCmin是相互独立生物参数,这些诊断技术可能在诊断、评估鼻咽等方面发挥补充作用。SUVmax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鼻咽T分期。

  • 标签: 鼻咽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标准摄取值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细胞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0肝内胆管细胞形态特点和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20肝内胆管细胞中肿块型14,管周浸润型4,管内生长型2。肿块型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动态扫描早期肿瘤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心部分早期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延迟期呈现持续性强化为特征性表现;管周浸润型表现为沿胆管树走行分枝状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远侧胆管扩张,动态扫描肿瘤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管内生长型表现为扩张胆管内乳头状或结节状病变,动态扫描早期呈轻度均匀性强化,延迟期无强化。结论:不同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细胞CT表现不同,术前影像检查明确ICC形态类型,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并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形态学类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关键。导管原位是乳腺原位最常见类型,手术治疗可痊愈。本文对其流行病、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常用3种影像检查(X线、MRI、超声)表现和诊断价值作简单阐述。

  • 标签: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X线摄影 乳腺MRI 超声 超声造影
  • 简介:腹膜转移是恶性肿瘤细胞经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腹膜腔最常见继发性腹膜肿瘤,临床预后较差。目前国际通用术前腹膜指数来评估其转移程度,选择合适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新策略(CRS+HIPEC)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降低死亡率,因此术前合理准确影像评估就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腹膜转移影像表现及临床常用MSCT、DWI及PET-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腹膜转移诊断研究进展。

  • 标签: 腹膜肿瘤 肿瘤 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肿瘤影像》杂志(CN31-2087/R)(原《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135正式更名)是由复旦大学主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92创刊,现为季刊。杂志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反映肿瘤影像临床应用和科研工作成果,增进国内外肿瘤影像学学术交流,提高我国肿瘤影像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本刊欢迎原创性论著、技术

  • 标签: 影像学 专业综合性 学术交流 理论与实践 学术期刊 医学影像
  • 简介:尊敬读者、作者及编委专家,大家好!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肿瘤影像》杂志支持!2015即将到来,我们希望在您支持下,将《肿瘤影像》杂志创办成本领域具有更广泛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本刊邀约知名专家,组织了四期专刊(第一期:肝脏肿瘤——王文平教授主编;第二期:妇科疾病——常才教授主编;第三期:分子影像——章英剑教授主编;第四期:胃肠消化道肿瘤——彭卫军教授主编),获得了很好效果。

  • 标签: 影像学 胃肠消化 王文平 分子影像 妇科疾病 大家好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和电子阴道在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宫颈早期病变患者49,均行TV-CDU和电子阴道检查,分析单独应用TV-CDU、电子阴道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宫颈早期病变正确率,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一致性。结果:单独应用TV-CDU、电子阴道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宫颈早期病变正确率分别为77.55%(38/49)、81.63%(40/49)和91.84%(45/49)。TV-CDU和电子阴道对宫颈早期病变诊断吻合系数κ=-0.128。结论:联合应用TV-CDU与电子阴道诊断宫颈早期病变有突出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早期病变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电子阴道镜
  • 简介:下咽是指原发于喉以外喉咽或下咽区域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低。其发病部位隐蔽,临床发现时多属中晚期。随着影像普及,CT已经成为下咽常用检查方法。笔者回顾分析17经手术或局部活检证实下咽CT表现,以增强对该病认识。

  • 标签: 下咽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在不同组织类型宫颈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鳞癌63、腺癌30、腺鳞癌21)经手术病理证实宫颈患者DWI资料,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比较各组ADC值差异。分析宫颈ADC值与病理学参数Ki-67指数之间相关性。结果:63宫颈鳞癌、30宫颈腺癌和21宫颈腺鳞癌患者平均ADC值分别为(0.861±0.112)×10-3mm2/s、(0.846±0.18)×10-3mm2/s和(0.796±0.124)×10-3mm2/s,三组之间及两两比较ADC值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166)。12宫颈黏液型腺癌患者平均ADC值(1.014±0.123)×10-3mm2/s;18非宫颈黏液腺癌患者平均ADC值(0.734±0.11)×10-3mm2/s,两者之间及两者与宫颈鳞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1)。114宫颈患者ADC值与病理学参数Ki-67指数仅呈弱负相关(r=-0.232,P=0.013)。结论:DWI有助于宫颈部分组织类型诊断

  • 标签: 宫颈癌 组织学类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高位胆管占胆管58.4%,其手术切除率在胆管中最低(10.4%),病死率也高于中段和下段胆管。肝门胆管。尤其当左右肝管均受累(肝门Bis—muthⅣ型胆管)时,传统外科手术困难,创伤大。并发症多,给胆道支架置入带来了不便。

  • 标签: 胆管肿瘤 胆管阻塞 支架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16SCTA)对颅动脉瘤诊断价值。方法:58动脉瘤患者行16S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对颅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8共发现动脉瘤69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0,2个动脉瘤7(14个),3个以上动脉瘤1(5个)。16SCTA清晰显示了颅动脉瘤部位、瘤颈、载瘤动脉关系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空间关系。结论:16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特点,可作为颅动脉瘤患者首选而有效筛查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微血管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患者行常规膀胱超声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者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SMI及CEUS检查,比较3种技术在膀胱占位性病变中血流显示差异,并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灌注模式,分析其灌注特点,最后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5膀胱占位性病变患者共36个病灶,其中膀胱恶性肿瘤31个、膀胱翻性乳头状瘤2个、腺性膀胱炎3个。SMI与CEUS对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显示率100%,明显高于CDFI(69.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EUS提示恶性病灶35个,造影表现为快进慢退高增强;腺性膀胱炎1个,造影表现为慢进同退等增强。CEUS诊断准确率88.9%。结论:SMI与CEUS均能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显示率。CEUS能实时观察膀胱占位性病变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具有较高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微血管显像 超声造影 膀胱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基质(matrix-producingcarcinoma,MPC)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乳腺MPC影像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74岁,平均50岁。3患者首诊时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显示12肿瘤均为低回声结节状病变伴后方回声增强效应,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分级范围3~4A级;MRI显示12肿瘤T1WI呈环形增强,T2WI呈高信号,BI-RADS分级范围4C~5级。12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1.5~9.0cm,肉眼见灰白色结节状或多结节融合状肿块,界限相对较清,质地中等至硬,切面灰白、灰红,部分区域黏液半透明状;检显示浸润成分直接过度黏液软骨样基质,无介于中间梭形细胞肉瘤样化生区;结节边缘浸润成分均为浸润性导管。11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neu(-)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10肿瘤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所有患者肿瘤细胞均表达S-100。12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8~30个。所有患者均生存至今,9无瘤存活,1术后16个发生肺转移,1术后8发生肺转移,1术后11个胸壁复发。结论:乳腺MPC是一类较罕见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超声影像特点与许多良性病变和肿瘤有所重叠,极易漏诊,而MRI诊断乳腺MPC有较高灵敏度。乳腺MPC在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方面有显著特征性表现。

  • 标签: 乳腺肿瘤 化生性癌 乳腺分泌基质的癌
  • 简介: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一种新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组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测量,反映肿块内部代谢状况,从而为乳腺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光学成像技术发展及其在乳腺病变诊断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成像技术 乳腺病变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3~201011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7,均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肺隔离症患者中,6病灶位于左下叶,1位于右下叶;5型,2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不规则形3血管重建中7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诊断肺隔离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肺隔离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