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后淋巴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10例腹膜后淋巴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淋巴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体积较大多房性囊性占位,壁薄,囊腔内可见较纤细高回声分隔带,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尚清囊样低密度影,内可见较薄索条状分隔,CT值12~15HU。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瘤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腹膜后淋巴管瘤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介绍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研制原理及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法,探索健康人群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SS)超声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集70例健康志愿者颈总动脉DICOM格式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图,用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并绘制其颈总动脉WSS空间分布图,并与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可视化”地分析了70例健康志愿者颈总动脉WSS空间分布图,可见管壁附近WSS高于腔中央,每段管壁WSS并非完全一样,有高低变化。定量分析右侧颈总动脉WSS均值为(8.27±1.51)dyne/cm2,左侧颈总动脉WSS均值为(8.12±1.65)dyne/cm2;用Hagen-Poiseuille公式计算右侧颈总动脉WSS均值为(8.34±1.95)dyne/cm2,左侧颈总动脉WSS均值为(8.38±1.37)dyne/cm2。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测量颈总动脉WSS一致性,右侧颈总动脉两种方法偏倚为0.0695001,左侧颈总动脉两种方法偏倚为0.316000,双侧颈总动脉偏倚均较小,表明两种方法一致性好。结论血流剪应力定量分析软件与Hagen-Poiseuille公式一样能准确、快捷地评估颈总动脉WSS,并将其可视化,准确显示不同空间位置WSS变化。

  • 标签: 健康人群 壁面剪应力 颈总动脉 超声 定量分析方法
  • 简介: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剪应力是在AS形成、发展,斑块破裂、脱落中有重要作用生物力学因素。本文对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现状,剪应力检测方式,剪应力在AS形成、发展,以及斑块破裂、脱落中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剪应力 颈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壁面剪应力(WSS)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关系及其WSS分布。方法选取42例健康者(对照组)和83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其中高血压患者依颈总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33例)和IMT增厚组(50例),采用血流WSS可视化定量分析软件绘制颈总动脉WSS三维空间分布图,分析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WSS空间分布特点。结果高血压组无论IMT是否增厚,其颈总动脉WSS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颈总动脉WSS较IMT正常组低[(2.87±0.59)dynes/cm2vs.(4.26±1.18)dynes/cm2,P〈0.05]。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中IMT与WSS呈负相关(r=-0.76)。结论高血压患者在IMT增厚前颈总动脉WSS已开始下降,WSS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监测指标。

  • 标签: 超声 壁面剪应力 内中膜厚度 颈总动脉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5例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瘤患者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中,3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胃壁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回肠伴肠系膜多发病灶1例,回肠、结肠伴腹膜后多发病灶1例;病灶大小为2.4~23.7cm;其中4例病灶呈匍行生长趋势,伸入组织间隙;5例病灶均呈水样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结论胃肠道囊性淋巴瘤多为单房囊腔,呈匍行生长,内含均匀液性低密度影,囊壁边界清楚,囊壁及其内容物一般无强化,与其囊性病理学特征相符。

  • 标签: 淋巴管瘤 胃肠道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血流最大剪切(SR)及内-中膜厚度(IMT)相关性。方法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65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病程≤5年组(A组)和病程>5年组(B组)。利用高频超声对所有观察对象颈动脉进行测量,包括颈动脉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利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血管舒张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IMT、PSV、Dd、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比较,糖尿病B组颈动脉IMT增厚(P〈0.01),Dd增宽(P〈0.01),PSV、SR降低(P〈0.01),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Ep、β与IMT呈正相关(r=0.527、0.556,P〈0.01),与SR呈负相关(r=-0.513、-0.537,P〈0.01),AC与IMT呈负相关(r=-0.477,P〈0.01),与SR呈正相关(r=4.58,P〈0.01),IMT与SR呈负相关(r=-0.537,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要早于IMT、SR改变,而低SR加速了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动脉硬化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血流最大剪切率 回声跟踪技术
  • 简介:肝外胆管癌是指发生在左、右肝至壶腹部胆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般出现黄疸等临床症状时已属中晚期.随着MSCT及后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平扫加增强扫描已经成为肝外胆管癌诊断和术前评估重要手段之一.现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证实26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临床及CT资料,探讨MPR对肝外胆管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胆管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例CD患者中,6例为局灶型,其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多中心型,均为浆细胞型。CT检查8例,平扫5例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3例病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3例伴点、条状钙化。CT增强扫描5例透明血管型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血管,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中3例平扫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呈相对低密度改变,1例呈更高密度。3例浆细胞型中等均匀强化。MRI检查4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T2WI中央斑片状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CD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局灶型病例多为透明血管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中心型病理多为浆细胞型,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 标签: CASTLEMAN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胃镜、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CT资料,其中54例手术。胃对比剂用1.5%泛影葡胺或水。42例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20mg。60例行CT平扫,其中24例经肘静脉团注注入60%泛影葡胺80mL增强。结果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影,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腔内龛影。CT可同时发现胃癌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并有其独特优势。胃癌CT检查现阶段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63个卵泡膜细胞瘤MRI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63个病灶均呈实性,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45个(71.4%),以低信号为主夹杂斑片状与云絮状略高信号18个(28.6%);增强扫描后肿块强化不明显14个,轻度强化35个,以轻度强化为主、局部较明显强化14个;子宫内膜增厚6例(14.3%),腹水12例(28.6%),25例雌激素E2检查中10例增高(40.0%).结论:卵泡膜细胞瘤T2WI呈明显低信号及轻度强化方式为其特征性表现;子宫内膜增生及雌激素E2增高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 标签: 卵巢 卵泡膜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及初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表现及其与肿瘤大小相关性。方法对395例(共438个肿瘤)初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和400例(共458个肿瘤)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患者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检查。将PHCC和RHCC分别分为≤20mm及>20mm组。比较PHCC与RHCC造影增强时相变化在不同大小肿瘤之间差异。结果在≤20mm肿瘤中,动脉期PHCC等回声比例高于RHCC,门静脉期RHCC等回声比例高于PHCC。在>20mm肿瘤中,门静脉期及延迟期RHCC等回声肿瘤比例均高于PHCC。不同大小肿瘤中,RHCC达等回声时间早于PHCC,达低回声时间晚于PHCC。结论不同大小RHCC与PHCC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差异。

  • 标签: 超声造影 复发 初发 肝细胞癌
  • 简介:新型血管栓塞剂研发一直是介入放射学中一个重要课题.自1985年我国学者首次将中药白及作为血管栓塞剂以来,中药栓塞剂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起来,目前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现将已报道中药栓塞剂做一综述.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中草药
  • 简介: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术前定性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侧脑室内脑膜瘤患者MRI表现,采用SIEMENS3.0TSkyra和GE1.5TSignal磁共振仪,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由2名以上主治医师在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上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侧脑室三角区9例、右侧脑室三角区4例、右侧脑室体部2例。病灶边缘清楚,13例为分叶状、2例为椭圆形。多数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有钙化时信号减低。病灶较大,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在MRI上表现特点为: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发现时病灶较大,边缘清晰;灶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MRI具有多方位成像特点,可为脑膜瘤术前提供更准确影像信息。

  • 标签: 侧脑室内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合并肛瘘以及CD活动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D合并肛瘘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全腹部MSCT,结合MSCT重建图像,分析病变肠壁厚度、黏膜强化程度、肠系膜血管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及肛瘘情况。结果:22例CD患者中1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肛瘘,其中复发7例,CT图像均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明显强化、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腔明显狭窄;未复发8例,CT表现为肠壁增厚8例、肠壁明显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增多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多3例、肠腔狭窄4例。22例CD患者,CT表现为肠壁增厚21例(95.5%),肠壁强化22例(100%),肠系膜血管增多17例(77.3%),肠系膜淋巴结增多17例(77.3%),肠腔狭窄16例(72.7%)。结论:肛瘘是否术后复发与肠道病变MSCT表现有关。

  • 标签: CROHN病 直肠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明确诊断是创伤性神经损伤获得最佳治疗方法和预后关键。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反映神经功能改变、损伤部位及神经形态学变化等信息,可评估神经损伤性质、程度。该文综述了神经电生理、临床检查、超声及MRI等目前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检查方法在诊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超声 磁共振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MSCT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MSCT表现,其中嗜铬细胞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4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12例嗜铬细胞瘤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其中6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明显强化;4例节细胞神经瘤形态不规则,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具有延迟强化特点;1例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 神经节瘤
  • 简介:目的:探讨鼻骨骨折MSCT表现及诊断误区。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MS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VR。结果:251例骨折中,单纯性骨折84例,60例无明显错位,24例明显错位;粉碎性骨折123例;复合型骨折44例。轴位上正常结构误诊为骨折11例,鼻骨孔6例,缝间骨2例,鼻骨变异(勾形鼻)1例,鼻骨内面压迹2例。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能明确地显示鼻骨骨折情况。

  • 标签: 鼻骨 骨折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R正侧位、低场强MR检查、螺旋CT轴位平扫加三维重建,并随访复查3个月~2年;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0例依据3种不同分型方法分型:①依据胫骨远端骨骺损伤位置,10例均为外侧型,无内侧型.②依据骨折后骨折块数目,分为二部分型8例,三部分型2例,无四部分型.③依据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1例.随访:周围型骨桥形成2例,胫骨远端骨梗死1例.结论:CR、CT、MRI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三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信息,指导治疗.

  • 标签: 胫骨骨折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特发性卵巢早衰(POF)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临床拟诊POF患者50例和正常育龄妇女52例超声资料,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数目、卵巢体积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结果POF组子宫内膜厚度(0.32±0.19)cm,正常育龄妇女组(0.59±0.12)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F组卵泡数(0.84±0.75)个,左右卵巢体积(2.02±1.68)cm3及(2.69±2.66)cm3,卵巢间质动脉峰值流速(PSV)为(8.73±2.44)cm?s,阻力指数(RI)为0.68±0.17;正常组分别为(6.16±2.02)个、(6.17±3.09)cm3、(5.92±2.83)cm3、(15.71±3.68)cm/s、0.53±0.06(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诊断特发性POF,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特发性 卵巢早衰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CT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ACCP患者CT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标记中,甲胎蛋白(AFP)升高5例(63%),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2例(25%),癌胚抗原(CEA)升高3例(38%)。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体部2例、尾部4例。病变平均最大径5.1cm,7例病变(88%)为部分或完全外生型生长。5例(63%)边缘清晰。2例(25%)见强化包膜。5例(63%)平扫未见明显出血和钙化灶。5例(63%)见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区。8例均无胰管及胆管扩张。平扫时病变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8例动脉期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门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差别降低。结论ACCP患者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AFP指标升高,可准确诊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