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translucency,NT)厚度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及其他结构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8月期间的227名孕11~13+6周胎儿进行NT厚度标准测量,分析NT增厚胎儿的染色体核型、结构及妊娠结局。结果NT厚度<2.5mm的胎儿中,染色体及结构正常211例,染色体或结构异常2例。NT厚度≥2.5mm的胎儿中,6例染色体异常(13-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21-三体综合征3例、45X01例);3例结构畸形(胎儿多发性结构异常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1例孕20周前不明原因流产;4例无染色体及其他结构异常。正常胎儿的NT厚度呈正态分布,NT厚度随胎龄增加而增厚,男性与女性的N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头臀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厚度异常胎儿的孕妇年龄大于NT厚度正常的孕妇。超声测量NT厚度值设为2.5mm时,检测胎儿早期异常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平衡,分别为80.0%和97.0%。结论NT厚度的标准化测量是一个早期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尤其是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染色体疾病及其他结构异常,对评价胎儿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筛查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CT测量正常成人脾脏大小的方法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无引起脾脏增大因素的CT检查者241例。测量计算正常成人脾脏的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脾门平面面积。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22例男性和119例女性的脾脏体积分别为139.13±53.64cm3和122.52±50.46cm3(P=0.014);最大平面面积分别为27.74±8.22cm2和25.08±6.75cm2(P=0.007);脾门平面面积分别为25.67±8.12cm2和23.34±6.55cm2(P=0.015)。随着年龄的增大,脾脏的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脾门平面面积均有缩小趋势,但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脾脏的体积与最大平面面积、脾门平面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839和0.758以上。结论:正常成人脾脏的体积与最大平面面积、脾门平面面积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后两者可用于临床评估脾脏的大小。脾脏大小与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脾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观测正常新生儿脑容积,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确的CT解剖数据。方法:从行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中选取42例无异常发现者的CT图像进行测量,利用容积测量软件,用等灰度法均匀涂布所选区域,测量项目为脑容积9项。结果:获得新生儿脑容积9项指标的平均值,全脑容积(419.15±5.33)cm3,左侧大脑半球容积(187.62±2.91)cm3,右侧大脑半球容积(187.61±3.38)cm3,左侧小脑半球容积(17.15±1.05)cm3,右侧小脑半球容积(16.99±o.85)cm3,左侧侧脑室容积(3.76±0.07)cm3,右侧侧脑室容积(3.75±0.08)cm3,第三脑室容积(0.22±0.01)cm3,第四脑室容积(0.24±0.01)cm3,左右大脑半球容积、左右小脑半球容积及左右侧脑室容积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MSCT可准确测量正常活体新生儿脑容积,从影像学角度认识正常新生儿脑容积的解剖。

  • 标签: 新生儿 脑容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摄影测量法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MSCT测量及脾大分度的简捷准确方法.方法:应用MSCT重建技术测量脾脏的体积,并与以往的肋单元计数法、脾门厚度测量法等进行比较.结果:测得正常脾脏体积为78.4~401.2cm3,平均为202.26cm3.脾脏体积与性别因素有关.结论:MSCT重建技术测量脾脏体积更准确、简捷.

  • 标签: 脾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3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方法昕得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直肠腺癌的ADC值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直肠腺癌患者行MRI扫描,采用3种不同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选取方法测量肿块ADc值。方法1:选择增强序列强化最明显的部位作为ROI,在ADC图相应区域勾勒强化区范围并测量ADC值。方法2:选择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图上直肠癌病灶内信号最明亮部位,沿其边缘勾勒,测量ADC值。方法3:在ADC图上选择肿块最大层面,并沿病灶边缘勾勒病灶范围,测量ADC值,并对比分析ADC值与其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方法1所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718,P=0.000);方法2昕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637,P=0.000);方法3昕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643,P=0.000)。结论方法1测量昕得ADC值与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感兴趣区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比较直肠癌不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测量方法,评价其对直肠癌AD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37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RI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b值为0、1000s/mm2)检查.由2名阅片者采用3种方法独立测量肿瘤ADC:全肿瘤测量、最大层面测量、肿瘤实性成分测量.计算不同测量方法所得ADC的一致性.结果:2名阅片者之间全肿瘤测量ADC的一致性极好(组内相关系数为0.87),而最大层面和实性成分测量ADC的一致性一般(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58).实性成分测量所得ADC低于全肿瘤测量(P〈0.001)和最大层面测量(P〈0.001),而全肿瘤测量和最大层面测量所得SD值高于实性成分测量(P〈0.001、P=0.02).结论:测量方法影响直肠癌ADC的大小和测量一致性,全肿瘤测量ADC的可重复性最优.

  • 标签: 直肠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3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方法所得不同病理学分化程度直肠腺癌的ADC值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直肠腺癌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扫描,采用3种不同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选取方法测量肿块ADC值。方法Ⅰ:选择增强序列强化最明显的部位作为ROI,在ADC图相应区域勾勒强化区范围并测量ADC值。方法Ⅱ:选择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图上直肠癌病灶内信号最明亮部位,沿其边缘勾勒,测量ADC值。方法Ⅲ:在ADC图上选择肿块最大层面,并沿病灶边缘勾勒病灶范围,测量ADC值。对比分析ADC值与病理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方法Ⅰ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718,P=0.000);方法Ⅱ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637,P=0.000);方法Ⅲ所得数据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相关性(r=0.643,P=0.000)。结论:方法Ⅰ测量所得ADC值与直肠癌病理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感兴趣区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该文重点依据生物医学工程及影像技术学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目前国内外医疗行业的用人情况,对目前该院已有的针对以上两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培养方案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今后的培养模式进行展望。使该院学生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技能及优秀的社交能力,顺应医学领域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 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 影像技术学 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法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主动脉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测量方法的差异。方法:2014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传统法(左室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A组,18例),2015年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前采用改良法(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B组,21例),比较2组测量结果。记录术中所用人工瓣的型号,分析2组测量结果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性,比较2组间人工瓣大小的差异;追踪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动脉瓣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2组人工瓣置换术后的近期效果。结果:A组主动脉瓣环内径与人工瓣大小的相关系数为0.66,B组为0.79。B组瓣环内径明显大于A组(P=0.005),但2组置换的人工瓣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术后1年内B组人工瓣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结论:主动脉瓣短轴切面测量主动脉瓣环内径的准确性优于左室长轴切面,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手术方式和合适大小的人工瓣膜,减少人工瓣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瓣置换术 人工机械瓣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的大小和层面变化对前列腺外周带正常和前列腺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ADC图和常规MRI图像,对照病理结果,应用不同ROI测量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的一级统计学特征。ROI1:根据T2WI图像特征在最大层面确定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ROI2:根据ADC图确定组织;ROI3、ROI4:大小分别为ROI1的3/4和1/2;ROI5:为多层面组成的整体病灶或组织。筛选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的参数,进一步评价不同ROI之间测量结果差异。结果:共测量19个病灶和21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的数据。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峰度值和偏度值无显著差异,而各ROI测量的正常组织ADC值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癌。随着ROI缩小,肿瘤组织ADC值降低,正常组织变化不明显,两者平均ADC值对应的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在所有ROI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正常组织不同百分位数ADC值对应的大部分SD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测量整体体积与最大层面获得的ADC值及其百分位数、SD值不同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面积ROI测量对ADC均值及百分位数均有显著影响,一级统计学特征测量可获得比平均ADC值更多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统计学特征
  • 简介:中药白及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性微寒味苦、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含有多种白及素、少量挥发油、白及甘露聚糖等成分¨].在我国白及是最早用于放射检查的中药,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而且在影像学的其他领域,白及也有广泛的应用.笔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及 影像学 中药 消肿 放射检查 现代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的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的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客观化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的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一直是医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MRI技术在乳腺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从早期的解剖成像到现在解剖和功能成像的广泛应用,MRI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综述主要探讨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 波谱成像
  • 简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科影像信息的采集摄取和处理已全面数字化.目前CR、DR成像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影像技术检查图像由传统的模拟成像转向了数字化成像.由于图像的数字化,可以对原始图像信息进行多方面的调节处理,使采集到的信息根据需要进行显示,使图像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目前,CR成像设备使用比较广泛,软硬件开发更加成熟,图像处理软件内容比较丰富.CR系统功能很多,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作用?如何将这些开发功能适当搭配?将图像内容调节到最佳水平,是我们在使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标签: CR 图像后处理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妇科肿瘤的治疗,应用免疫学治疗方法对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15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过的 76 例妇科肿瘤患者,并对其应用免疫学的治疗措施,观察其恢复、预后情况,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并提出解决 方案。结果 接受免疫治疗的 76 例患者中 65 例妇科肿瘤患者症状得以不同程度的缓解, 6 例患者无效,其余 5 例患者在接受免疫 治疗措施后,出现发热的不良反应,但经改变免疫治疗方案及对其发热进行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应用免 疫治疗方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且改善预后。

  • 标签: 妇科肿瘤 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生从患者身上获取的医学图像数量快速增长,这些图像的使用已从诊断工具扩展到个体化诊疗背景下医 学数据。目前,对如此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的有效利用仍是一个挑战。近些年在定量成像分析方面有了一个重要的进展,称为影 像组学。影像组学组学是从医学图像中高通量提取高级定量特征,通常使用数学纹理分析。利用纹理分析可以量化医学上的异质 性,纹理特征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出肉眼无法察觉的空间信息。纹理分析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可以评估和量 化肿瘤的空间异质性,从而更好地根据疾病,尤其肿瘤性疾病的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纹理分析在超 声医学领域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 以期为纹理分析在超声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超声医学 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灰度共生矩阵
  • 简介:1并行采集技术的原理磁共振(MR)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成像速度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一些序列的采集时间已达到数秒,但因受技术限制及生理因素的影响,图像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并行采集(parallelacquisition,PA)技术减少了相位编码的数目,又能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因此以上问题迎刃而解。理论上PA技术可达到亚秒级水平,但因受伪影和信噪比(SNR)的影响通常只能提高1.5~3倍。

  • 标签: 相位编码 并行采集 K空间 灵敏度编码 空间分辨率
  • 简介: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reactivity,CVR)是指脑血管在各种舒张或收缩因素的作用下能够舒张或收缩的能力,扩血管反应性可用来评价脑血管储备能力。目前对脑血管调节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检测脑血管反应性对评价脑血管调节功能以及对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脑血管反应性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血管反应性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