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不同入路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L4/5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设两组,即椎间孔组和椎板间组两组,每组30例。椎间孔组实施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椎板间组实施椎板间入路PELD手术治疗.结果66.67%为椎间孔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低于椎板间组患者的90.00%(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对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椎间孔入路治疗与椎板间入路治疗,均能使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改善,但椎板间入路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更高。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入路 经皮脊柱内窥镜 椎间孔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于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均以药物异维A酸胶囊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5.24%,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仅为80.95%(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皮肤生理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以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患者可显著促进其皮损消退并改善皮肤生理指标,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痤疮 生理指标 疗效
  • 简介:原发性附睾肿瘤比较少见,因其早期症状轻微,极易误诊为附睾结核或慢性附睾炎.我院自1980-01~2001-12共遇5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附睾肿瘤 误诊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在≤5cm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经病理证实≤5cm肝细胞肝癌78例患者和临床资料、甲胎球蛋白(AFP)和超声显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AFP阳性率47.4%;本组病例超声确诊率62.56%,检出率94.88%。随着瘤灶增大,其回声由弱到强演变;瘤灶越大周围声晕出现率越高,血流信号越丰富,其确诊率越高。结论由于超声检查灵敏、廉价等优点,应作为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对肝癌检出率高,而确诊率相对较低。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肝癌 超声波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腮裂瘘管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第三腮裂瘘管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及瘘管泛影葡胺造影,能显示瘘管走行及内瘘口位于梨状窝,全麻下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彻底切除病灶,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第3腮裂瘘管并感染。结果4例都有误诊误治,包括颈部脓肿2例、甲状舌管囊肿并感染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第三腮裂瘘管并感染需与颈部多种疾病加以鉴别,多层螺旋CT及瘘管造影可显示瘘管走形,便于诊断内口位置,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能切除瘘管及感染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第三腮裂瘘管 造影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与单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份-2017年10月份收治的结肠癌晚期的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独应用FOLFOX4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56.25%(18/32),较比对照组31.25%(10/32)的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基本相同,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与单用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较好,对患者病情的延长有积极的意义,其毒副作用在患者耐受范围内,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FOLFOX4 晚期结肠癌 疗效
  • 简介:隐匿性乳腺癌(occultbreastcarcinoma,O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发生率的0.3%~1.0%,通常以腋窝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而乳腺触摸不到实性肿块。由于其发生率低.早期诊断困难,加之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极易延误治疗.并影响预后。对我院1999-01~2005-12共收治隐匿性乳腺癌误诊5例分析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诊断 误诊
  • 简介:输尿管断裂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统损伤,其发病率不到全部外科住院患者的千分之一.外伤性输尿管断裂则更为少见.我院自1990~2001年共收治外伤性输尿管断裂7例,其中5例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 标签: 诊断 原因分析 外伤性输尿管断裂 漏诊
  • 简介:对胎儿身长或顶臀与胎龄关系的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长春市妇产科医院自然流产死亡的胎儿尸体140具,经10%的甲醛固定处理。1.2方法按停经日期推算胎龄月份。先对胎儿身长、顶臀长按马丁(Maytin)人体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对所得结果均经过统计学处理,并求得胎儿身长或顶臀与胎龄月份之间相关回归方程式。使用的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直角规、钢直尺等。

  • 标签: 孕龄 顶臀长 人体测量术
  • 简介:目的评价通过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干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例股骨中段骨折、1例肱骨中段骨折、1例胫骨中段骨折都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绪果术后3例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3例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优2例.良1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小儿干骨骨折的一种理想,可靠的内固定方法,其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髓内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经济、文化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出现多元化。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医疗体制改革也对护理队伍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比重及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士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实践者、领导者和指挥者,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与医院的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护理 监督 人员素质 临床工作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查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因素,规避医疗风险。方法回顾2011年至2017年间我科收治的5例曾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的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总结分析临床误诊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5例患者初始都诊为其它系统疾病救治无效,及时按急性心梗诊治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急性下壁心梗可以有多种首发症状,尤其是消化道症状,接诊过程中对于发生晕厥、冷汗、休克、胸痛、腹痛等症状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腹痛 误诊原因 误治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6a来收治的5例Dieulafoy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例为胃Dieulafoy病,1例为盲肠Dieulafoy病。3例病灶行楔形切除,1例行出血血管缝扎,1例行回盲部切除术,经1a随诊均无复发。结论:Dieulafoy病可发生于消化道各部位,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诊断 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 |
  • 简介:目的观察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观察。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治愈3例,死亡1例,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4例均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抗生素、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合并有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应及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 标签: 流感 人/诊断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物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托宁对症治疗,每组患者30例。比较各组血清必肌酶各指标与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且两组CHE活力均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托宁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理想抗胆碱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长托宁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对于肿瘤的生长、侵袭等行为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有别于正常组织细胞所处的微环境。而目前关于胃癌的微环境研究较为清楚的有缺氧、酸中毒、间质高压以及一些蛋白酶的表达,这些微环境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缺少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Frame,ORF)非编码的RNA分子。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链非编码RNA对于胃癌的生长、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链非编码RNA与胃癌微环境之间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即对链非编码RNA对胃癌微环境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微环境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共有40例作为研究组,全部患者均给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选取健康者共有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长。结论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能有效改善,逐渐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CD4+T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CD8+ 艾滋病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为SARS重症病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4月底收治的5例确诊非典的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病例均为男性,平均49岁,从发病到入院平均7.6d,从住院到确诊平均1.2d;从住院到死亡平均14.4d,从发病到死亡平均为22d。死亡病例粒细胞总数和百分比均明显升高,多数病人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降低(45),血红蛋白均呈进行性下降。死亡病人除已见报道的ALT、AST、LDH、CK升高及低钙血症外,GLU均明显高于正常而ALB均明显降低;大多数病人TP、PA等多项生化指标均出现明显下降而脱氧血红蛋白百分率(HHb)明显上升,同时伴有低磷、低镁血症。结论SARS死亡病例多项实验室指标均会出现明显异常,动态监测这些指标有助于SARS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死亡病例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盲肠憩室炎因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阑尾炎十分相似,故术前往往被误诊为阑尾炎,于手术中才能确诊。我院自2015~2017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270例,盲肠憩室炎5例,比例约为541。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