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心绞痛患者中选取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总结该疾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有诱发因素,少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无明显诱发因素;稳定型心绞痛相较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愈率更高。结论心绞痛发作有诱因,经积极对症治疗后能取得显著效果,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药物治疗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稳定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67.78%和73.33%,不稳定组分别为87.78%、85.56%和90.00%。不稳定组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UA,可以有效降血脂,改善心电图,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我国现有的无偿献血团队是临床用血主要渠道,它在为需要患者提供无偿献血同时,也为我国无偿献血事业起到了有效宣传作用,扩大现有的无偿献血团队,对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功不可没,也是最有效手段。所以,我国采供血机构越来越重视稳定和发展无偿献血队伍建设。本文就我国无偿献血队伍稳定和发展做出详细分析,并基于此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 标签: 稳定 发展,无偿献血
  • 简介:为生产各种食用品、化妆品、医药药品等色素新产品提供重要原料,研究鸡血藤红色素提取条件和稳定性。以水作提取剂,在室温下浸提24h,用紫外分析法研究色素稳定性。色素在440mm有最大吸收峰。该色素水溶性较好,pH值对此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但热稳定性良好。苯甲酸钠、柠檬酸、醋酸蔗糖、葡葡糖等食品添加剂对色素无明显影响,淀粉对其影响较大,耐光性较差。氧化剂、还原剂中除抗坏血酸对色素影响明显外其它均无影响明显。金属离子对其影响较小。

  • 标签: 鸡血藤 红色素 提取 稳定
  • 简介:目的:生产各种食用品、化妆品、医药药品等色素新产品提供重要原料,研究香菇红色素提取条件和稳定性。方法:以水作提取剂,在室温下浸提24小时,用紫外分析法研究色素稳定性。结果:色素在330nm有最大吸收峰,该色素水溶性较好,pH值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但热稳定性良好。结论:苯甲酸钠、柠檬酸、醋酸、蔗糖及葡萄糖等食品添加剂对色素无明显影响,淀粉对其影响较大,耐光性较差。氧化剂、还原剂中除抗坏血酸对色素影响明显外,其他均无明显影响,金属离子对其影响较小。

  • 标签: 香菇 红色素 提取 稳定性
  • 简介:通过试验,确定了溶剂提取红薯藤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了色素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以水为提取剂,室温下浸提24小时。红薯藤红色素在330nm有最大吸收峰。水溶性良好,在25C~60C热稳定性良好,pH值对此色素几乎无影响。淀粉对红薯藤红色素有增色作用,苯甲酸钠、柠檬酸、醋酸、蔗糖、葡萄糖对红薯藤红色素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耐光性较差。氧化剂、还原剂中除抗坏血酸对色素影响明显外其它均无影响明显,金属离子除了Fe^3+能加深色素颜色,对色素影响最大外,其他金属离子对其均无影响。

  • 标签: 红薯藤 红色素 提取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型踝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10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两组各有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0天后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能够明显加快骨折部位愈合,并且有效促进损伤部位功能性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稳定性在偏瘫患者步态训练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并符合条件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稳定性训练,采用CYBEX下肢伸膝运动控制系统、俯卧位屈膝以及反复训练患腿屈膝15°支撑、健腿迈步这一动作,使患者理解并掌握动作要领,使患腿具备单独负重并保持平衡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对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训练,患者偏瘫步态得以明显改善,1min内最大步行距离较前明显变远,步态较前明显好转。结论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及步行能力改善有明显作用。

  • 标签: 膝关节稳定性 偏瘫患者 步态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不同批次XX茶剂中槲皮素含量,并考察槲皮素对照品溶液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XX茶剂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槲皮素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不同批次XX茶剂含量测定结果有差异,槲皮素对照品溶液效期为30天(2~10℃)。结论不同批次XX茶剂质量有差异;根据稳定性考察结果,确定槲皮素对照品溶液有效期,为实验室对照品溶液管理提供数据参考。

  • 标签: 槲皮素 含量测定 稳定性
  • 简介:寰枢椎在整个脊柱结构中最为复杂,为头颅与脊柱移行部位,是完成头颅旋转及部分屈伸运动重要结构.寰枢椎畸形、损伤、炎症和肿瘤等可造成其正常解剖结构异常,并因此而导致寰枢椎不稳,若处理不及时,随时可发生压迫脊髓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影像学检查能真实直观反映寰枢区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所导致结构关系改变,是临床上诊断寰枢区病变主要依据之一.颈椎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在文献上有不同名称,如旋转性脱位(半脱位),旋转性畸形,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等.1968年Wortzman等[1]定名为"寰枢关节旋转固定"(rotaryfixationoftheatlantoaxialjoint),并指出本病显著特点是寰枢关节固定于正常旋转运动时可到达位置,故此名称较为合适.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起初以平片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各异,意见尚有分歧,随着CT和MRI技术发展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寰枢区影像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寰枢关节 影像学研究 寰枢椎 脊髓 诊断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月收治6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结果研究组有效31例,有效率96.8%,对照组有效27例,有效率85%,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32例,满意率100%,对照组满意26例,满意率8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现医院与患者双赢效益。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临床疗效 不稳定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收治78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39例延续性组和39例对照组。延续性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和延续性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延续性组依从性36例(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28例(71.79%),延续性组生活质量评分(65.56±1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9.74±11.27)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极大程度改善了患者未来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肺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从2014年3月~10月在我院治疗146例患有慢阻肺且处于稳定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3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等对症常规治疗,给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舒利迭吸入粉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以及肺功能改变情况,并记录两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比,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肺功能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肺临床疗效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舒利迭 慢阻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稳定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减少硝酸甘油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甲状腺功能衰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具体影响,本文抽取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4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浆中THS水平将其分别分为A(TSH<0.55mIU/L)、B(0.55mIU/L<TSH<4.78mIU/L)和(TSH>4.78mIU/L)三组,其中A组患者24例,B组患者402例,C组患者42例。观察三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试验组检查结果以及房颤发生概率。结果显示4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发生房颤现象,占比为7.9%,其中A组患者发生房颤概率为16.7%,B组患者发生房颤概率为6.2%,在三组患者中发生房颤概率最低(P<0.05),C组患者发生房颤概率为19.0%,在三组患者中发生房颤概率最高(P<0.05)。这说明甲状腺功能衰退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概率具有一定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房颤发生概率进行评估。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稳定性心绞痛 房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尼可地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纠正患者相应症状,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尼可地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阻肺稳定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选取9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49)应用茶碱缓释片治疗,研究组(n=49)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FEV1、FVC、hs-CRP之间无统计学比较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阻肺稳定临床价值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发挥抗炎作用,值得借鉴。

  • 标签: 噻托溴铵吸入治疗 茶碱缓释片 慢阻肺 稳定期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宝贵资源,虽然我国水资源总储量较大,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不足世界1/4。并且水资源污染情况较为明显,近年来水资源污染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水质检测能够就水体中污染物具体含量、种类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水体实际污染状况采取针对性解决对策。鉴于水质检测工作对水体保护重要性,水质检测结果必须精确,可以存在合理范围误差,但是一定不能存在错误。保障水质检测准确性,需要分析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因素,然后在详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基础上采取针对性解决对策。基于此本论文重点分析了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结果精密度因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水质检测工作精确性。

  • 标签: 水质检测 准确性 稳定性 水资源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在不稳型性心绞痛患者中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选取病例数为9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对其进行分组,平均分成4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模式下抗心绞痛药物开展治疗,观察组则是则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在用药1个月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中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长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临床上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运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带来临床获益,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冠心病 复方丹参滴丸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