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原环境西藏日喀则市西部高原一线边防公安民警基本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对十九大期间日喀则市西部三个县维稳一线的1500名边防公安民警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监测为例,其所处环境均为平均海拔4500m以上的高原低氧环境,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高原环境下一线边防公安民警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4500m以下高原组中约21.0%人员发生高原反应,4500m以上高原组中约50.1%人员发生高原反应,并且海拔越高,公安民警的体征变化差异性越显著,4500m以上人员生命体征变化明显较4500m以下人员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高度下,一线边防公安民警的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存在差异,海拔高度越高对其生命体征变化影响越显著。

  • 标签: 高原环境 一线边防公安民警 基本生命体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现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传统的接生方法并进行产时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建立孕妇个人档案、强化产前教育及培训、严格产前监控及管理、产程中指导产妇运用拉梅兹分娩放松法、配合针灸止痛等措施。结果试验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阴道分娩中转剖腹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加速分娩进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腹产率。

  • 标签: 分娩 护理干预 拉梅兹分娩放松法 针灸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妇自然分娩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待产孕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实施常规体位分娩;后者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优劣。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由体位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对降低并发症亦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然分娩 并发症 自由体位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乐无痛分娩方法在孕妇分娩时所产生的镇痛效果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之间产科收治的孕妇250例。按照随机数分配的方法分成2组,每组125人。选取其中的125例作为实验组,按照导乐无痛的分娩的理念进行护理,另外12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的产科产前护理进行照顾。选取其中自然分娩的孕妇在进行细分,分析。结果实验组中的125孕妇有98例孕妇自然分娩,27例剖腹产。对照组中有76例自然分娩,49例剖腹产。实验组中自然分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孕妇的自主疼痛分级要低于对照组的孕妇(P<0.05)。结论导乐无痛分娩可以确实的帮助孕妇顺利生产,并且减轻痛苦,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自然分娩 导乐镇痛 无痛分娩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围产期综合护理对孕产妇分娩的具体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总计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对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的孕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孕产妇接受多方面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孕产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孕产妇其自然分娩率明显更高,观察组的孕产妇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也明显缩短,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综合护理在临床上可以显著提高足月妊娠孕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起到使产程缩短的作用,并减少新生儿出现窒息的概率,使产妇和新生儿出现伤害的概率减少,经研究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并使用。

  • 标签: 围产期 综合护理 孕产妇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样本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122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后者行常规自然分娩,前者加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与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小于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分娩初产妇的产程以及产后并发症能够通过气囊仿生助产护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护理 初产妇 自然分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励式护理在自然分娩护理中的开展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9-2016.9期间住院治疗的自然分娩产妇48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给予激励式护理,分析两组SAS评分及VAS评分等情况。结果护理前组间SAS评分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评分及VAS评分分别为(41.7±5.3)分、(3.9±1.1)分,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护理在自然分娩护理中应用可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产妇疼痛指数。

  • 标签: 激励式护理 自然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自然分娩中采用自然体位来进行的临床效果来进行分析。方法抽选A医院妇产科在2016年-2017年间接诊的150例产妇,根据产妇所选择的分娩体位来进行分组,分别为传统体位组和自由体位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以及最终结果来进行记录并进一步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自由体位来进行分娩的自由体位组的自然分娩率比较高,在第一和第二产程阶段,自由体位组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与传统体位组之间所产生的时间差距较大,第三产程阶段虽然没有明显的差距,但是显然自由体位组产妇所经历的产程时间更短,就总产程来说,自由体位组更短,同时,经对比发现,自由体位组的产妇在产后更加不容易出现并发症,新生儿也极少会出现窒息情况,传统体位组则相反。结论在孕妇自然分娩的过程当中,采用自由体位可以有效帮助分娩的进行,减少孕妇的痛苦和并发症,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也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自然分娩 自由体位分娩 产程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180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研究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分娩中采用传统体位,研究组患者在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产程所需时间、母婴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极好,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不同产程下的时间,能够提高患者的阴道分娩几率,缩小患者剖宫产的几率,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是一种对母婴皆有利的分娩方式。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 临床研究
  • 简介:2001年WH0出版的“造血和淋巴组织系统肿瘤分类”将自然杀伤(NK)细胞肿瘤分为3种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lymphoma,NKTCL)、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其中,前两者为成熟NK细胞起源.后者属前体性NK细胞肿瘤。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发现后者其实起源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而非EB病毒(EBV)相关且表达CD4、CD56、CD123及BRCA-2等pDC表型的非NK细胞肿瘤。结外NKTCL是最多见的NK细胞肿瘤.本文对NKTCL的临床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 病理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常德地区洗涤红细胞的临床使用情况,为洗涤红细胞的有效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统计常德市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洗涤红细胞发放数据,分析2013-2017年常德地区洗涤红细胞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常德地区洗涤红细胞临床使用量逐年增长,2017年比2013年增长1751.5U,增长比例达142%。某三甲医院洗涤红细胞用量从2013年的1043U增长到2017年的2587.5U,增长了1544.5U,增长比例达148%。结论常德地区洗涤红细胞临床使用量增长迅速,以某三甲医院增长最明显,采供血机构可深入调查,确保临床合理有效输血。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临床使用 分析
  • 简介:摘要当今时代合理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之一.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勺。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的大国来说,人均水资源利用率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

  • 标签: 饮用水 环境污染 环保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24例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观察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可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新模式 自然分娩 剖宫产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自然分娩促进作用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07—10/2008—05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参加运销学习的孕妇157例作观察组,同期仅进行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的孕妇120例作对照组。对比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剖宫产原因。结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刮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

  • 标签: 自然分娩 妊娠 女(雌)性 卫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保护助产护理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初产妇40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产妇实施的护理不同划分为对照组(接受会阴保护助产护理)和观察组(无保护助产护理),每组各20例,并对护理结果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产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助产护理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妇产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发证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 标签: 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护理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绞股蓝对自然衰老小鼠皮肤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为论证绞股蓝抗衰老的的功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绞股蓝的水煎溶液对自然衰老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0天后,检测小鼠皮肤中SOD活力、MDA含量。结果绞股蓝组小鼠皮肤中SOD活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绞股蓝具有提高自然衰老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力、降低其MDA含量的作用。提示绞股蓝可通过增强自然衰老小鼠皮肤SOD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皮肤组织抗氧化能力,加速清除组织自由基,起到延缓皮肤老化的作用。

  • 标签: 绞股蓝 皮肤衰老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丙二醛(MDA)
  • 简介:摘要目的促初产妇自然分娩中,评价应用无保护助产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例选取标准为医院收治的90例初产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会阴保护技术以及护理、无保护助产护理实施会阴保护技术以及护理,对比不同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会阴侧切以及Ⅱ度损伤损伤、疼痛评分、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助产护理促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及并发症,促产妇早日康复,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无保护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自然分娩产妇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观察导乐陪伴分娩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2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自然分娩产妇临床随机分组通过数字奇偶法展开;对照组(56例)选择常规助产干预模式完成自然分娩护理工作;观察组(56例)选择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完成自然分娩护理工作;最终就两组自然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产程以及产后出血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的自然分娩率(100.00%)展开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89.29%)获得显著提高(P<0.05);同对照组自然分娩产妇分娩产程展开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获得显著缩短(P<0.05)。同对照组自然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率(28.57%)展开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3.57%)获得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合理应用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开展自然分娩产妇护理工作,于自然分娩率提高、分娩产程缩短以及产后出血率降低几方面,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为自然分娩产妇临床分娩质量的提高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导乐陪伴分娩 自然分娩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医”、“养”分离,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家庭养老、医疗服务方式将承受巨大的挑战。新疆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医养结合养老方面存在不同于国内其他省市的鲜明特点,如何正视自生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完善新疆地区医养结合模式,改善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前提。

  • 标签: 健康老龄化 医养结合 特点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