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主因腰椎间盘变性,致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所致。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一侧或双侧下肢感觉异常、放射性疼痛,是常见的腰腿痛疾以及常见病,我院采用中医手法、骨盆牵引、中药熏蒸、针灸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该疾病,具有安全简便、费用低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短期内患者症状缓解,疼痛减轻至消失。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治疗中,由于采用非手术持续腰椎牵引治疗,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护理工作需要做到耐心、细致、积极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 辩证施护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硬脊膜及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腰痛、劳损、痹证等范畴。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及治疗观察发现,无论是采取保守或是手术治疗,在其康复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均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的痛苦,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反应,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中医治疗的依从性,最终促进疾病的康复。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程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骨科治疗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MRI与CT两种方法诊断,将CT诊断作为对照组,MRI诊断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率为96.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较对照组诊出率高,而钙化及椎间盘积气较对照组诊出率低(P<0.05),两组在神经根受压诊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各具优势,MRI诊出率相对较高,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以提高诊断的互补性,增加诊断率。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MRI与CT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带来的疼痛疗效分析和不良反应的减少率。方法通过对本院2016年度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患者26例,男女均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致,经过术前、术后优质护理,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明显减轻,感到无痛或轻微疼痛的患者占多数,罹患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不同患者在术后会引发一系列术后副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但患者只要术前预防得当,术后处理及时而且规范,可以很好的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经手术治疗后的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优质护理 不良反应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筋骨舒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选用筋骨舒丸口服治疗;对照组36例,选用风湿骨痛丸口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将视觉模拟评分法(简称VAS评分)和CT观察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中,治疗组分数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7.78%,两组疗效对比显著(P<0.05);CT观察评分两组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皆有所下降,但两组下降程度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筋骨舒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能够使患者腰部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在临床治疗上效果明显,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筋骨舒丸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疾病采取MRI以及CT进行诊断的具体方法以及诊断效果,为保证临床疾病的诊断率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所选取的100例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全部实施MRI以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根据统计显示,100例患者影像诊断结果中37例属于椎间盘突出,23例属于椎间盘影出,14例属于椎间盘脱出,11例属于椎间盘游离,9例属于椎间盘Schmor结节,6例属于椎间盘真空象;患者接受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0%,接受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4.0%,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腰椎间盘突出采取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相对比较高,但是扫描时间相对比较长,检查价格比较高,CT诊断准确率低于MRI诊断,但是在临床中更加适用,因此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疾病,需要结合MRI以及CT两种诊断方式加以诊断,保证检出率。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MRI CT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腰腿痛是一组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以损伤和退行性病变最多见,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具有代表性,观察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8例,行骶管注射,1次/周,并辅以脱水、活血化瘀,腰部中频,红外线,腰肌锻炼。结果208例病人中优86例,良62例,可36例,差24例,优良率71.15%,总有效率88.46%,。结论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痛苦小,见效快,疗程短,价格低廉,病人容易接受,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推拉,按摩或牵引,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和卫生医疗机构的门诊治疗。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 骶管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选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介入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每组63例,两组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分析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63例患者中,显效5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63例患者中,显效3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79.4%;观察组63例患者中,61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为98.4%,对照组63例患者中,48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度为76.2%。可见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核磁共振(MRI),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磁共振脊髓造影(MRM),对比两组诊断方式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共有100个突出椎间盘,其中中央型55个,旁中央型28个,椎间孔型12个,游离型5个。对于旁中央型和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率MRI结合MRM高于常规MRI。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病情诊断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腰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脊髓造影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近年来发病率正呈现逐渐上升的现实趋势,关于LIDP治疗在方法上具有多样性,诸如口服中药或中成药、中药骶管注射、针灸及推拿等在临上均被运用,大量研究表明,针灸推拿疗法副作用小,且疗效确切,其临床应用更为简便,是十分重要和非常有效的LIDP保守疗法。本文将就LIDP针灸推拿相关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对该疗法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总结。

  • 标签: 针灸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影响。方法收取我院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1日直至2017年5月10日,并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4例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0.61±0.05)分、疼痛评分(2.45±0.72)分优于对照组患者JOA评分(0.78±0.12)分、疼痛评分(3.15±1.05)分(P<0.05)。结论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针灸,不仅能缓解患者疼痛感,还能改善JOA评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中医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点线结合调曲法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曲弓形面积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予点线结合调曲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腰椎电动牵引及中医封包治疗。疗程10天,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计算腰椎侧位X片的弓形面积、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计算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平均弓形面积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弓形面积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改善率(治愈+好转)分别是93.0%和63.2%(P<0.05)。结论2种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在改善腰曲及临床疗效上,点线结合调曲法明显优于腰椎电动牵引及中医封包治疗。

  • 标签: 点线结合调曲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针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接诊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电针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平均值为(2.75±1.24)对照组患者VAS平均值为(4.15±1.36),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腰椎间疼痛感,对人体伤害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温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腰椎间盘患者运用综合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层抽样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期间共计收治的56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将全体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观察组运用综合保守治疗模式开展治疗,常规对照组则实施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模式。在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和在治疗后的1月、12月两个阶段的下腰痛评估分数(M-JOA)。结果实验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下腰痛评估分数(M-JOA)方面,在1个月阶段,常规对照组评分优于从实验观察组(P<0.05),但是在12个月阶段,实验观察组分数则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患者使用综合保守的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患者的腰椎疼痛有着较大程度的缓解,同时相对于小切口手术,综合保守治疗模式远期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保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远期疗效 下腰痛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再手术原因和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初次手术方案、影像学表现、再次手术结果等。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椎管内瘢痕形成、椎管狭窄、误漏诊;随访4个月至3年,手术优良率75%,JOA评分(24.31±4.52)分,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手术原因很多,临床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用科学的术式,增强临床患者的疗效。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再手术原因 诊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72例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86例,两组患者都采用针灸理疗的方式,观察组在针灸理疗的基础上还采用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可以完善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理疗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疾病,产生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腰椎键盘的各部分,特别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到后方或椎管,致使相邻脊神经收到压迫而产生腰部疼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针灸推拿联合疗法等治疗方法,原则上来讲,能不进行手术就不进行手术。

  • 标签: 针灸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79.37%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护理后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临床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3例/组。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奥马哈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进行干预评估,制定完整的临床护理体系,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奥马哈系统进行护理,分别于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来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评价其临床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SA)较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具有可操作性,可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促进临床护理的评估和整体护理的实施。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