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胆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但TC测定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只能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旨在探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的原理、操作及临床意义,即归纳出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的相关因素和操作技术,分析影响TC水平的多种因素。

  • 标签: 总胆固醇 TC 测定 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30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分为正常组140例,斑块组162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详细询问有无吸烟、饮酒、脑卒中、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史,检测患者血糖(GLU)、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dLDL-C、Hcy水平。将斑块组中有一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单发斑块组,有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双发斑块组,有大于两处斑块形成的患者纳入多发斑块组,进行三组间sdLDL-C、Hcy水平比较。结果斑块组吸烟人数、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水平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收缩压、UA、GLU、Hcy、LDL-C、sdLDL-C(P<0.05);组间Hcy、sdLDL-C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多发斑块组、双发斑块组、单发斑块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sdLDL-C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具有一致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胰腺外疾病导致淀粉酶升高的病因和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上腹痛伴血和(或)尿淀粉酶升高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确诊胃溃疡51例(37.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2例(30.9%),胆囊结石15例(11%),胆囊炎10例(7.4%)尿毒症6例(4.4%),肺炎4例(2.9%),肺癌合并胸腔积液3例(2.2%),腮腺炎3例(2.2%),胃石症2例(1.5%)。结论临床上腹痛伴淀粉酶增高时不仅要考虑到胰腺疾病,而且还有考虑到有非胰源性淀粉酶增高的存在。

  • 标签: 胰腺外疾病 淀粉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羟苯磺酸钙作为眼科用药,有调整和改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柔韧性、降低血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和改善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常用于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糖尿病是重要病因之一,因此肾病科临床工作中经常要与服用羟苯磺酸钙的患者进行接触。羟苯磺酸钙被公认为对肌酐、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有负向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此类患者的用药及其对肌酐等重要指标的影响。

  • 标签: 羟苯磺酸钙 肌酐 负性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CA125升高的女性盆腔结核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原因,分析其与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特点及防止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15例CA125升高的盆腔结核患者误诊为卵巢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盆腔结核多以腹胀、纳差、消瘦、月经紊乱为主诉就诊;结核菌素试验5例阴性;血清CA125均升高,平均值(285.5±12.5)U/ml(69~820.9U/ml),所有患者均主要表现为腹胀,8例明显消瘦,6例合并腹痛,4例合并月经改变,4例合并发热;B超检查提示13例盆腔可探及包块,12例盆腔探及少到大量积液,3例伴胸腔积液,6例CT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肿物,3例PET-CT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所有病例初步考虑卵巢癌可能性大,经开腹探查及活检证实为盆腔结核。结论卵巢癌与盆腔结核在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有多个相似之处,容易混淆。临床上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医技检查,全面分析临床资料及盆腔包块的性质,提高诊断率,必要时手术探查,以提高盆腔结核的诊断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