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率低,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较差。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故本文就乙型肝炎性病毒感染与ICC之间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上述患者均予以CT扫描及MRI诊断,并对于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T、MRI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4例内周围胆管癌患者经CT扫描均显示为低密度肿块,其中病灶边界不清晰72例;MRI扫描下显示肿块于T2WI呈现不均匀高信号,然而在T1WI则表现为均匀性信号,其中行增强扫描发现病灶边缘强化情况的患者74例,其平均直径为(5.28±0.34)cm,共有4例患者漏诊;MRI诊断符合率为78.57%,CT诊断符合率为76.19%,其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5.24%,显著高于单项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对于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采取MRI诊断、CT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联合2种方法诊断的效果更佳,可确定病理基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肝内周围型 胆管细胞癌 CT MRI 病理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肝细胞生长素应用在结核药物性损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择取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我院接收确诊的结核药物性损害病患72例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分别对两组病患实施常规的保治疗与促肝细胞生长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总胆红素(TBIL)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水平上降低的程度更为明显,且肝功能的恢复率也比较高,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结核药物性损害的临床治疗中,选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结核药物性 肝损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理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主要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前列地尔。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星状神经节阻滞 前列地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衰竭实施人工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干预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治疗的衰竭的患者,均实行人工血液净化治疗。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满意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护理效果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将人工血液净化治疗应用在衰竭的患者中,并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综合护理,护理满意率比较高,护理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对脂肪与酒精诊断的作用。方法观察150例脂肪、酒精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的价值,所有对象均行常规肝功能检查以及超声诊断,分别记为对照组、实验组,观两种诊断方式价值。结果诊断后,超声诊断结果为79例酒精,71例脂肪,常规诊断出74例酒精,64例脂肪,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脂肪与酒精的声像图特征不同,可以根据肝脏大小、内回声、血流等情况进行辨别。结论超声是一种科学诊断方法,对于脂肪、酒精诊断价值高,可很好的辨别,及早治疗。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诊断 酒精肝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患者与非脂肪患者血常规数据的差异性。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脂肪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目标,选同期我院收治的200例非脂肪患者作为比较组观察目标,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测定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比较组,血小板测定指标数值低于比较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脂肪患者与非脂肪患者在血常规指标检验数值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证实血常规对检验患者脂肪情况有明显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脂肪肝 非脂肪肝 血常规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并昏迷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40例无典型的重症肝炎合并昏迷患者作为本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40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案。实验组采取人工支持系统进行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昏迷好转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昏迷好转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具备显著优势,数据达到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标准(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数据均无明显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氨、内毒素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人工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并昏迷的治疗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症肝炎 肝昏迷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16例病例,总结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脓肿的优点。方法:在超声定位引导下经皮穿刺,通过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全身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穿刺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脓肿操作简单,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降低了治疗代价。

  • 标签: 肝脓肿/超声检查 肝脓肿/治疗 引流术
  • 简介:目的分析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在诊断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8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与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上述四项血清学指标在肝炎患者中均明显升高,以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Ⅳ-C、LN和HA水平与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诊断 前胶原/血液 透明质酸/血液 层粘连蛋白/血液 胶原Ⅳ型/血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益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肝片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应用中药益调脂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中药益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血脂与肝功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益肝调脂饮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介入溶栓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8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所有患者均口服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乙哌立松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焦虑与抑郁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和生存质量主观感觉两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星状神经节阻滞 慢性紧张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为选择最佳的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案,分析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取我院46例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分两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数值更低,结石清除率数值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数值更低。结论内胆管结石患者应用腔镜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与开腹手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运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0名和肺部良性疾病者35例为对照者,分别检测三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对ROC曲线进行绘制,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和肺部良性疾病者相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2%、65%,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20万个PBMC。结论临床上给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以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0例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种不同条件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5000进行检测①普通室温(20℃);②37℃水浴30min后;③25℃条件下,37℃水浴30min后。测定3种不同条件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各项参数﹑白细胞﹑血小板的值。结果20℃条件下,20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37℃水浴30min后,其中15例标本无异常报警,5例标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异常报警;25℃条件下37℃水浴30min,20例标本均无异常报警。3种条件下检测结果中,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GB和PLT检测结果基本无影响。对RBC、HCT、MCV、MCH和MCHC检测结果有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对红细胞冷凝集标本进行科学处理。

  • 标签: 冷凝集 血细胞分析仪 冷凝集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后各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输血后3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CO2水平有所升高,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组织受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 未去白细胞输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白细胞直方图和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常白细胞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WL、T1、T2、F1、F2、F3、WU七种,其中较为常见的为WL、T1、F1;异常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通常情况下有PL、PD、MP、DW四种,噪音干扰为PL、PD出现的主要原因,PL、PD出现频率很低。结论临床检验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对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提示符进行良好的分析和理解,将有效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从而将漏诊、误诊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 标签: 异常白细胞直方图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 临床检验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脓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150例细菌性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性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ESBL阴性)最多。糖尿病是本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脓肿临床大部分表现为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等。14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失访。45例患者行穿刺引流术,7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术,98例患者因液化不完全,仅使用抗感染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细菌性脓肿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