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长期依赖呼吸机的病人成功脱机的方法。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54例,经口气管插管,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选取不同的模式,间断脱机,锻炼呼吸机等护理。结果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成功脱机45例,转入普通病房;因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无法脱机6例,继续治疗;3例患者脱机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短期内死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把握脱机时间、脱机时的体位、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等对成功脱机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呼吸衰竭病人 呼吸机脱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歇口胃管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鼻饲管管饲护理法,干预组患者采取间歇口胃管管饲护理法,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插管成功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插管成功率以及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对患者采取间歇性口胃管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间歇口胃管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60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尿路感染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排尿功能恢复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数值,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尿路感染率,提高排尿功能恢复率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间歇导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口腔唾液腺外,消化道黏膜、胰腺、肝脏和胆道也存在大量外分泌腺,亦可出现腺体淋巴细胞浸润相应临床表现。干燥综合征胃肠道受累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1,2。卟啉病是一种因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相关酶缺陷引起的以腹痛、皮肤损伤、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3,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根据血红素主要合成部位分为红细胞性生成性血卟啉病和肝卟啉病,后者又分为急性间歇性、迟发性皮肤型、混合型、隐匿型卟啉病4。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多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漏诊。干燥综合征合并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更是罕见。下面就临床中发现的2例SS合并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者诊断及治疗进行报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的68例晚期前列腺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常规组的34例患者进行持续性内分泌治疗,实验组34例患者采用间歇性治疗方式治疗。分析和比较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概率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质疏松、性欲降低方面,两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贫血、发热等方面,实验组的患者均优于常规组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的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间歇性内分泌 晚期前列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小剂量间歇补铁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间歇补铁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SI、SF指数。结果在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在两组患者治疗后SI、SF对比中,观察组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小剂量间歇补铁的方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可有效提高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指数。

  • 标签: 小儿缺铁性贫血 小剂量 间歇补铁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间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血液透析方式分为连续组(n=40)和间歇组(n=40),连续组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间歇组患者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分析总结两种血液透析模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连续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间歇组相比明显较高;连续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6个月及1年死亡率与间歇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 间歇性 血液透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疗间歇期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留置PICC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应用效果。结果50例在乳腺癌术后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接受延续护理的患者留置导管1周后有4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约占8.00%;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约占10.00%;出现置管侧肢体肿胀6例,约占12.50%;发生穿刺部位感染6例,约占12.50%。经过加强延续护理力度,所有不良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顺利完成化疗,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达到100%。结论给予乳腺癌术后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患者延续护理,对于有效降低患者在院外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顺利完成化疗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间歇期 留置PICC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短程化疗无间歇疗法治疗,实验组给予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2.5%,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歇疗法 临床效果 肺结核 短程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加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肺心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76例肺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吸氧、强心、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加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比较两组肺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喘息、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浆黏度。结果干预组肺心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喘息、肺部啰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氧饱和度、血浆黏度相近,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氧饱和度、血浆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加间歇应用利尿剂治疗肺心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升高血氧饱和度,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巴胺 酚妥拉明 间歇 利尿剂 肺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8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B组患者实施常规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多次扩张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10月诊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6例进行治疗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给予间歇光疗,对照组采用持续光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和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和经皮胆红素水平相似(P>0.05);试验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间歇光疗和持续光疗均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但间歇光疗不良反应少,黄疸消退时间短,安全性高,更值得应用。

  • 标签: 间歇光疗 持续光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进行间歇性导尿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可以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的治疗方法,此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患病状态,提高患者病后生存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理论模式对改善血液透析间歇期患者体质量增长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0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理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和液体自我管理行为调查问卷评估干预前后患者对水钠摄入,透析间歇期体质量增长等情况的认知程度和行为改变。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透析间歇期体重控制的认知程度和控制的有效程度显著提高,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MHD患者透析间歇期体质量增长率,从而降低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延长生命。

  • 标签: 认知行为理论 血液透析间歇期体质量增长率 人体成分监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讨探分析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随机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30例房间隔缺损型先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娴熟的配合、良好的沟通、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缩短手术时间及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点所在。

  • 标签: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到2017年2月患有肾衰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将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而将应用间接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治疗进行对比。结果将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与观察组。经结果显示,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观察组其生还率为94%,出现再次复发的情况占据12%,通过具体结果示,其生坏率与病发率明显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使统计学更有价值意义(P<O.05)。结论通过对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比较,发现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提升治愈率,进而增大患者的存活几率,确保医学领域良好发展。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血液透析 间接性血液透析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0例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0例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间歇蓝光照射 持续蓝光照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间歇口腔胃管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护理对患者肺部感染率影响效果。方法将72例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根据收治时间划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前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后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口腔胃管法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吞咽功能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肺部感染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口腔胃管法治疗,吞咽功能可有效提高。

  • 标签: 间歇口腔胃管法 吞咽功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3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41例,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法,对照组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8.05%(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6.19%,对照组为51.22%(P<0.05)。观察组BUN、Scr低于对照组,Cc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较间歇性血液透析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间歇性血液透析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