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治疗中舒适护理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高龄患者永久起搏植入术46例次,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2018年4月,医院高龄患者永久起搏植入术34例,纳入观察组,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家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计划外镇静剂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提升了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好评。

  • 标签: 高龄 永久心脏起搏器 舒适护理
  • 简介:2002-2006年我科共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15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般资料本组男92例,女64例,年龄43~70(56.5±4)岁。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安置人工心脏起搏适应证。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护理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脏辅助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术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并对60例患者HAMA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术患者在HAMA评分对比中存在定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术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存在定差异,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人工心脏起搏安置术患者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以有效缓解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永久起搏植入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自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行永久起搏植入患者117例,其中康复组62例,对照组55例。康复组患者术后按照设计8天循序渐进方案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按上述方案序贯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宣教。手术后1、2、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起搏植入术后患者有无术侧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结果经过康复锻炼,在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方面,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电极脱位、伤口延迟愈合、囊袋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起搏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降低肩部疼痛及活动障碍.

  • 标签: 永久起搏器植入 康复锻炼 肩部疼痛 关节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搏植入术后并发应激性精神障碍护理对策。方法针对起搏植入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特点给予对症治疗、对症施护及心理干预。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医护人员精心照护,病人均康复出院,2个月后随访无后遗症。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配合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术后并发应激性精神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患者 起搏器植入 应激性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脏起搏置入术后护理效果,研究连续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采用连续性干预护理方式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较小,患者受到痛苦也较少,所以可以采用连续性干预方法进行护理。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连续性护理可以帮助老年患者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极大地缓解痛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所以连续性护理高效护理方式,有很好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连续性干预护理 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起搏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延续性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永久起搏植入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只在住院期间给予健康指导,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患出院后QOL评分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病患出院后SAS、SDS评分都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规律用药、复诊、合理饮食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永久起搏植入术后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消除负面情绪,加强遵医行为。

  • 标签: 永久起搏器 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植入永久性起搏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科就诊植入永久性起搏60例老年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teach-back方法,并按照起搏术后康复操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建立微信群,在出院后1周及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宣教方案进行锻炼及回访。于术后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水平测量。结果实验组生理健康水平得分(70.4±15.34),心理健康水平得分(67.3±14.67)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植入永久性起搏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永久性起搏器,个性化护理干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8月,其均接受起搏进行治疗,采用四级标测导管对其电生理情况进行标测,同时实施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干预,对其心脏起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宽QRS波群患者,其QRS在120ms及以上,其均为希氏束下阻滞;27例为窄QRS波群患者,其QRS在120ms以下。结论多数宽QRS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阻滞部位主要为希氏束以下,而QSR较窄患者阻滞则主要在希氏束以上。

  • 标签: 三度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
  • 简介: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开始把心脏作为个具有内分泌功能器官来研究.最初,Kisch发现心房中存在具有内分泌功能腺体颗粒.接着Henry和Pearce报道当犬科动物左心房发生囊性扩张后,尿量会随之明显增多.通过25年研究,DeBold在1984年证实了心房利钠肽(ANP)结构.1988年在猪大脑中分离出与ANP作用相似的多肽--脑利钠肽[1],但进步研究表明BNP主要合成位点在心室,为了与ANP英文缩写相呼应,故又称为B型利钠肽(BNP).1990年科学家再次从猪脑中分离得到了C型利钠肽(CNP).

  • 标签: B型利钠肽 ANP 心脏疾病 内分泌功能 心房利钠肽 左心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体表手术中使用皮肤切口保护,阐明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收治68例外科体表手术临床资料,按切口缝合方式分A、B两组,其中皮肤切口保护组(A组)36例,常规治疗组(B组)32例。观察分析两组体表皮肤切口缝合时间、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裂开例数、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和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裂开例数为11.5(7~15)min、9(7~15)d、0例和10(6~14)min、10(8~17)d、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分别为0例和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肤切口愈合甲级愈合率和病人满意度分别为95.67%、10.0(5~10)分和82.27%、8.2(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外科体表手术中应用皮肤切口保护器具有保护切口皮肤组织、避免脂肪液化、伤口愈合好优点,而且切口愈合后病人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彩色超声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诊断。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为实验组,健康正常人40例为(正常组),对其分析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的观察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心脏彩超主要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明显不同(P<0.01),心脏彩超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心脏彩超来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同时合并有左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合理心脏彩超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来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

  • 标签: 心脏彩超 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CHF)患者诊断以及心脏功能评价中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Ⅰ+Ⅱ级慢性心衰患者26例,Ⅲ级慢性心衰患者25例,Ⅳ级慢性心衰患者29例),将其划分试验组,从体检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样本开展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对比两组研究样本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以及HFEI评分,分析NT-proBNP与心衰超声参数、左室射血分数以及HFEI评分相关性。结果显示试验组慢性心衰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T-proBNP和HFE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中NYHA等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T-proBNP和HFEI评分越高(P<0.05),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越低(P<0.05);NT-proBNP得分与左室射血分数存在较好负相关性,NT-proBNP得分与HFEI评分存在较好正相关性。这充分表明心脏超声诊断结果能够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准确性,建议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超声 慢性心衰 心脏功能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血压性心脏心脏彩超与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以为高血压性心脏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67例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两检查方式疾病检出率。结果心脏彩超对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及主动脉扩张检出率分别为73.13%、40.30%、34.33%、61.19%、14.93%,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29.85%、11.94%、10.45%、0.00%、0.00%,两检测方式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可作为临床检测高血压性心脏首选方式。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彩超 心电图
  • 简介:适用于实验教学要求骨髓涂片不易获得,若不采取有效保存方法,其使用时间较短。该文介绍笔者正在使用比较理想教学骨髓涂片保存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 标签: 骨髓涂片 保存方法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封堵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封堵介入治疗,分析临床疗效以及对心功能影响。结果房间隔缺损(ASD)治疗成功率100.00%(32/32),动脉导管未闭(PDA)治疗成功率94.74%(36/38),室间隔缺损(VSD)治疗成功率92.31%(24/26)。治疗6个月后,三组心功能和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封堵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良好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封堵器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缺血性心脏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黄芪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临床对比。方法按照抽签法原则选用在本院进行治疗高血压性心脏70例疾病患者,并且将这7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诊断,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将采用心电图作为首选诊断方式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而另35例患者则是选择心脏彩超进行诊断且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左室扩大6例,左房增大9例,左室肥厚5例;而对照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有左室肥大10例,左室电压增高11例,左房增大3例。诊断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其诊断出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对照组患者,其诊断出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观察组患者阳性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阳性率,两者患者研究数据差异值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运用于高血压性心脏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其在能够有效诊断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两个因素较显著,能迅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非常高,此法值得在高血压性心脏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使用最佳诊断方式。

  • 标签: 心脏彩超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