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临床医学也离不开医学影像信息的支持,医学影像已经成为临床患者诊治以及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医学影像中,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十分关键,该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信息处理处理技术,且综合涵盖材料科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且逐渐发展成为专门技术领域。本文将针对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X线影像优化中的相关应用。

  • 标签: 医学影像 X线影像 后处理技术 应用 优化
  • 简介:摘要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是乳腺检查的主要方法,被认为是黄金组合;CT、MRI等其它检查则被认为是进一步补充的检查手段对缺乏特异性的病灶要进行微创活检来定性。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影像检查方法将成为乳腺纤维腺瘤的主要方向。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影像学诊断 发展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腹症X线影像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小儿急腹症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患儿的X线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急腹症患儿疾病类型、确诊方法类型及其占比,最后归纳出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的X线影像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患儿急腹症种类主要包括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和急性腹膜炎等,不同小儿急腹症的X线影像特征不同。结论小儿急腹症种类多样化,使小儿急腹症X线影像特征多种多样,所以儿科临床医生要根据各种小儿急腹症X线影像特征和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小儿急腹症 X线影像特征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随之得到大幅度提升,生活方式也发生转变,有大量医学资料表明我国乳腺癌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越发年轻化,因此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十分重要,其中影像学的作用功不可没,不仅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和重视,而且得到患者的高度信任。影像学与其它诊断手法一样,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是影像手段于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现状和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影像诊断 现状与进展
  • 简介:摘要从古至今肺结核是一种具高传染性的顽疾,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结核病的特点是发展很快,诊断难度高,传统诊疗技术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先进的诊疗技术一直是研究重点。临床上利用影像学来诊断肺结核越来越广泛。本文探讨了肺结核疾病诊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 标签: 肺结核疾病 影像学 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X线自从被发现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摄影成像领域。X线在摄影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方式包括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和数字X线摄影技术。不同摄影方式在摄影过程中的原理不同,影响被照体成像质量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但是评价被照体成像质量的标准三种摄影方式应该一致。因此,为了在工作中得到高质量的影像资料,更好服务于临床治疗,本文基于X线摄影工作实践和工作过程中的质控经验,总结了评价被照体成像质量的要点因素,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X线摄影 成像质量 质控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宫外孕采用B超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68例怀疑早期宫外孕者随机分常规检查组和B超检查组各34例,对两组诊断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检查组共有30例确诊,其中手术诊断确诊共22例,确诊率为73.33%;B超检查组共有28例确诊,其中B超诊断确诊共27例,确诊率为96.43%,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宫外孕怀疑对象使用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检查及准确率高等优势,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提倡。为了提高准确率,还可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等深入评估。

  • 标签: B超影像 早期宫外孕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47例,均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分别开展超声及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结果差异。结果47例患者检出乳腺纤维腺瘤56个;47例经超声、MRI分别检出乳腺纤维腺瘤37例(78.72%)、44例(93.62%),检出率间差异明显(P<0.05);超声、MRI分别检出类圆形病灶33个、36个,无规则形状病灶14个、11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MRI影像诊断价值均较好,但MRI更好。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超声 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应用CT与MR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小脑血管母细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与MR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MR的准确性97.50%、灵敏度95.00%均高于CT,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MR特异性66.67%高于CT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在小脑血管细胞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相比之下M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CT MR 影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多层螺旋CT在腹部外伤影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腹部外伤患者分别采用B超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B超和多层螺旋CT技术的检出率。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技术的总检出率为88.9%,B超技术的总检出率为86.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的脾损伤、肝损伤以及肾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87.5%、81.3%和83.3%,均明显低于B超检查的95.0%、93.8%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多层螺旋CT的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和100.0%,明显优于B超检查的66.7%、33.3%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腹部外伤影响诊断中,多层螺旋CT和B超均具有较高的腹部脏器损伤检出率,但是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胰腺损伤、肠系膜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B超检查在脾损伤、肝损伤以及肾损伤的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临床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B超 腹部外伤 影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周围型囊泡状肺癌CT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之间我院收治的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其CT影像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生边缘分叶及毛刺征的患者为71例,发生率为88.75%;发生血管集束征的患者为60例,发生率为75.00%;囊泡壁毛躁并且厚度在3mm以下的患者为78例,发生率为97.50%;发生囊泡内壁结节的患者为54例,发生率为67.50%;发生囊泡合并GGO的患者为46例,发生率为57.50%,以上五个特点是半数以上甚至接近全部患者都会出现的CT影像特征,所以若患者的CT影像出现以上特征,则可处于判断患者属于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结论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具有较为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为患者进行诊断时医生能够将CT影像特征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有利于促进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有利于及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型囊泡状肺癌 CT影像特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癌术后复发影像学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诊断时分别采用不同影像学手段,观察诊断结果。结果CEUS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检查手段(P<0.05),但其他3种检查手段检出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相比于MRI、DSA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CEUS具有更高的肝癌术后复发诊断准确率,利于及早实施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肝癌 复发 影像学检查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脑梗塞患者颅脑CT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5例病发在6小时内的早期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GEProspeedAI螺旋CT扫描仪对其进行颅脑检查,检查分析阳性检出率。结果经颅脑CT检查,诊断出呈阳性的患者46例,共78个病灶,病灶大小在0.3~1.7cm之间,呈斑点状、小片状改变,占比83.64%;诊断结果呈阴性的患者9例,占比16.36%。诊断结果呈阳性的46例患者中,多于四处脑梗塞特征的患者34例,占比61.82%(34/55)。讨论在早期脑梗塞患者诊断过程中,颅脑CT影像学能够将脑梗塞病灶大小及形状等特征充分的反映出来,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借鉴推广。

  • 标签: 早期脑梗塞 颅脑CT影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应用CT诊断法的价值及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且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急性阑尾炎病患5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CT和B超检查。综合分析患者不同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阳性检出率作出比较。结果50例患者CT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96.0%,明显比B超诊断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CT检查法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急性阑尾炎 诊断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胰腺炎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病例筛选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2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接受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及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多层螺旋CT的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CT诊断的灵敏度为91.18%,特异度为92.86%,准确性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80.71%,阴性预测值为66.67%。结论急性胰腺炎应用CT影像诊断其准确率较高,且检查时间大大缩短,具有快速成像等优势,利于对患者病情的治疗,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联合CT进行相应的检查。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影像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影像学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观察与探讨。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Ⅰ、Ⅱ两组,Ⅰ组采取超声影像学的诊断方法,Ⅱ组则应用钼靶X线进行诊断。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Ⅰ、Ⅱ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4%与88.1%,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与钼靶X线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对于典型乳腺癌的诊断,超声影像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影像学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MRI检查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经手术治疗确诊为胆管梗阻的9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CT扫描检查,观察组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形态、胆管扩张形态、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梗阻部位、梗阻部位形态及胆管扩张形态的诊断准确率都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在胆管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受影响因素较小,因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影像学 胆管梗阻 病因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其X线及CT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分级,将其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共有0级患者2例,Ⅰ级患者18例,Ⅱ级17患者,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8例。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结果的比较有高于CT诊断符合率(89.3%)显著高于X线的情况(58.9%),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显著更优,能准确判断骶髂关节的各种病理改变,有利于疾病的分级、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术前评估应用CT影像学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踝关节骨折病患4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X线CT平扫等方式对所选病患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作出分析和比较,了解CT影像学在踝关节骨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组40例病患中,X线平片检查提示33例明确为踝关节骨折,占总比例的82.5%;5例疑似骨折,占总比例的12.0%;2例漏诊,占总比例的5.0%。通过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本组40例病患的骨折都显示良好。结论通过CT影像学检查可将踝关节骨折病患骨折块的大小、有无移位以及严重程度等清楚地显示出来,并能为患者术前的评估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X线平片 CT影像学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