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肝脏包诊断中的价值,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包病例,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患者的CT影像特点,并评估CT检查诊断肝脏包的价值。结果:18例肝脏包病患者中,经CT检查准确诊断者为14例,CT诊断准确率为77.8%,另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肝囊肿2例,血管瘤1例,肝癌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7例,其中单纯囊肿型9例,CT图像上表现为肝内囊性低密度灶,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可见囊壁弧形或蛋壳样钙化,长短、厚薄不一;1例囊内钙化,CT图像上表现为类圆形或球形钙化灶;1例为多发钙化,既可见囊壁钙化型,也可见球形钙化灶型;含子囊型6例,表现为囊中囊、轮状或蜂窝状改变;混合型1例,可见钙化型病灶及含子囊型病灶。合并感染后,患者的CT表现为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增厚。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1例,CT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的斑片低密度影,并伴肺播散,该例CT表现为肝内病灶范围广泛、两肺多发类似病灶,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伴两肺转移。另有2例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单发囊性病灶,无囊壁,增强CT图像上未见强化,被误诊为肝囊肿;1例患者的CT表现可见球形钙化,被误诊为硬化性血管瘤。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肝包的类型、发生部位、范围和程度,但表现为单纯囊肿型时,需要与肝囊肿鉴别;肝泡状棘球蚴的影像学表现复杂,需与原发性肝癌鉴别。

  • 标签: 肝脏 棘球蚴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在高等医学院的教学课程中,人体寄生学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是介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学科桥梁。人体寄生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未来预防和诊治寄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人体寄生学的教学质量,笔者对我国当下人体寄生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人体寄生学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 标签: 人体寄生虫学 基础医学 教学改革 寄生虫病
  • 简介:通过分析寄生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寄生检验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寄生检验实验内容。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寄生检验的检验科见习和医院参观,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技能,巩固寄生检验理论知识,全面提高检验学生检验技能和综合素质。

  • 标签: 寄生虫检验 实验教学 改革
  • 简介:寄生性阑尾炎是指肠道寄生寄生或迷入阑尾腔或虫卵堆积引起阑尾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临床甚为少见.我院1986年至今收治7例,分析如下.

  • 标签: 寄生虫 阑尾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寄生感染肠道检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送检的新鲜粪便标本18630份,采取盐水浮聚法、直接涂片镜检法对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精测,分析其寄生感染情况。结果成人蛲虫感染情况明显少于儿童,钩虫感染情况明显多于儿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蛔虫与其他寄生感染无明显差异,且不同性别受检者寄生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蛲虫感染率为0.64‰、蛔虫感染率为0.64‰、钩虫感染率为0.86‰、其他感染率为0.43‰,总感染率为2.58‰。结论蛔虫、蛲虫、钩虫是当前主要的寄生感染病原体,不同年龄感染寄生病原体种类存在差别,因此,临床上应该注意寄生检查与预防,尽可能减少寄生感染,保证人们的健康。

  • 标签: 寄生虫感染 肠道检测 临床特征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应从培养学生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实际应用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该文通过对《寄生学及检验》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后,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与模式。

  • 标签: 寄生虫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验在自然流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自然流产的孕妇48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40例无自然流产史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验法检测所有孕妇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巨细胞病毒(CMV)、弓形(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8.33%、16.67%、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0.00%、2.2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V-Ⅱ和CMV所致不良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RV、TO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检测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可有效防止自然流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自然流产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风疹病毒 单纯疱疹
  • 简介:传统的寄生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新时期医学教学的要求。该文探讨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从课程设计、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和帮助学生面对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改革寄生学教学模式的经验和实践体会,为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寄生虫学 教育心理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
  • 简介:在人体寄生学及检验技术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笔者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精简理论课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加强实验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人体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 教学 培养 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 人体寄生虫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的临床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45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医院常规的糖尿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用药临床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对疾病及用药的认知情况、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认知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在医院及出院随访时的依从性评价,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91.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9%)明显低于对照组(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用药临床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度,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用药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颈椎又称颈椎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工作、生活竞争压力增大,食物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长时间驾驶,手机、电脑和电视等信息工具的普及等,近年来颈椎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和上升趋势。因此,为减少颈椎给广大患者带来病痛和造成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影响,做好颈椎的预防十分必要。

  • 标签: 颈椎病 预防
  • 简介:对老年高血压与颈椎的关系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1996-01~2005-10住院患者。高血压组:2~3级高血压病患者98例。男64例,女34例。年龄55~78(平均68.3)岁。对照组:为非高血压病患者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56~75(平均66.2)岁。高血压病患者除外继发性高血压。1.2方法全部患者进行颈椎正侧位X线拍片。高血压的诊断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的标准.颈椎诊断参照第6版《外科学》。

  • 标签: 高血压/并发症 颈椎病/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合并糖尿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选择我院2015.9-2016.9收治的糖尿合并结核病患者7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11.43%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34.2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各项血糖有所好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结核病 糖尿病 健康教育 血糖
  • 简介:摘要帕金森(PD),又称原发性帕金森。是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的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病理是黑质、苍白球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缺失,导致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相对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以及姿势反射障碍。本的发生在种族及地区有很大差异,白种人发病最高,黄种人其次,黑种人最低。国内外PD患病率日趋增多,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多的人患有PD,这已引起世界各国对本的重视。

  • 标签: 帕金森 药物治疗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木村为罕见慢性病,好发于亚洲人群,起缓慢,表现不特异,误诊率高,主要特点是无痛性包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IgE升高,可累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病因主要考虑与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异常相关,诊断主要靠病理检查,病理特点是标志性淋巴滤泡增生以及淋巴细胞聚集,治疗以手术治疗、单用激素或联合环孢素、雷公藤、他克莫司等药物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但存在演变为恶性肿瘤的可能。

  • 标签: 木村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E升高,无痛性包块
  • 简介:摘要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慢高危人群的防治逐渐深入人心。“治未”强调人们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预防疾病发生。慢性病大都有一段较长的疾病前期,此期可在中医“治未”理论的指导下,适当的干预,可阻断或延缓慢高危人群转变为慢性病的进程,从而减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本文汇总了糖尿前期、中风、高血压、肿瘤、高血脂等慢发生病因、高危人群的防治现状。中医“治未”理论应用于慢性高危人群,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消除或减少精神、心理压力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致病因素”的影响,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气血调和,实现“治未”思想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

  • 标签: 治未病 慢病高危人群 防治 应用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糖尿护理小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和观察组(糖尿护理小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饭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糖尿护理小组干预措施,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护理小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并总结老年糖尿性膀胱误诊为前列腺增生的原因。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今遇到的老年糖尿膀胱误诊患者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病历,总结误诊为前列腺增生的原因。结果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来院后依据临床症状,初诊为前列腺增生,经对症治疗无效后,重新诊断为糖尿性膀胱,经对症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老年糖尿性膀胱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表现,临床医生忽视影像学的辅助检查,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

  • 标签: 老年糖尿病性膀胱病 误诊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健康小屋在糖尿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社区管理联合糖尿健康小屋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数据整合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实行健康小屋管理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其有效的促进患者糖尿的改善,其有效率为87.5%,显著优于参照组的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将两组患者对糖尿饮食知识、运动知识、血糖检测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时实施健康小屋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适用于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社区管理 糖尿病 糖尿病健康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