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左右心室流出道来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conIraction,PVC)的临床和消融手术的特点。方法:选择于我院成功行射频消融术且为心室流出道来源的特发性PVC患者35例.分析比较左心室流出道(LVOT)、右心室流出道(RVOT)来源的PVC在性别、年龄、体表心电图、消融手术等相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LVOT来源的PVC患者在VI导联的R波显著高于且宽于RVOT来源者[(0.65±0.45)mV比[0.16±0.13)mV,P〈0.001;(96.80±46.65)ms比(47.93±27.82)ms,P〈0.0011,S波显著低于并短于RVOT来源者[(0.66±0.66)mV比(1.06±0.42)mV,P=0.03;(45.20±34.56)ms比(89.60±19.31)ms,P〈0.0011,V3导联的R波显著高于RVOT来源者[(1.71±0.63)mV比(0.62±0.26)mV,P〈0,001]、I导联的S波显著高于且宽于RVOT来源者[(0.33±0.21)mv比(0.07±0.08)mV,P〈0.001;(65.24±41.40)ms比(27.52±30.42)ms,P=0.004]。RVOT来源的PVC患者消融手术时间显著短于LVOT来源者[(1.65±0.90)h比(2.30±0.84)h,P=0.04]。结论:LVOT来源与RVOT来源的特发性PVC患者在体表心电图及消融手术等相关指标上存在差异.对于消融术前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体表心电图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小鼠模型研究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定位和迁移的特点。方法:采用小鼠白血病移植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监测其白血病发病过程中,骨髓和脾脏中白血病细胞和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在APL模型小鼠的白血病发病过程中,骨髓中正常粒单系造血祖细胞在发病晚期呈现下降趋势,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共同淋巴祖细胞在发病晚期也明显下降。与之相反,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脾脏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未见明显下降,并呈现定位迁移或代偿增生的趋势,发病晚期,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共同淋巴祖细胞数量均显著上升。结论:白血病发病过程中正常长期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及免疫细胞在细胞数量和造血器官的定位发生显著变化,提示造血微环境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造血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