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频通气,观察组用高频振荡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低。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肺出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共接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5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PH、PCO、PO、FiO四项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上机花费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以及悉心护理后,全部存活出院,但在上机治疗1d后PCO、PO、FiO三项指标水平上对照组患儿明显不及试验组;且对照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127.5±32.10)h,试验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89.3±13.34)h;另外,在住院时间以及上机花费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试验组,以上各项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可以使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节省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高频振荡呼吸机 常频机械呼吸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气胸行高频振荡通气(HFOV)、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气胸新生儿,随机分为CMV治疗的对照组以及HFOV治疗的试验组。对比2组气胸新生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改善情况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12h、24h、48hPaO2、PaCO2、OI水平对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不良预后对比,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气胸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频通气和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3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频振荡通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频通气相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对比。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以来接诊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被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患儿,观察组中患儿男23例,女17例,胎龄为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40.2±2.7)周,体重为3.30—4.21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0.03)kg;对照组人数同样为40例,其中男孩有21例,女孩有19例,胎龄也同样在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8±2.6)周,体重为3.43—4.30kg,平均体重为(3.14±0.06)k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儿同时治疗,但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工作人员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比价。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低的Pa02治疗前后对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高的PaC02、Fi02与OI治疗前后的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下降明显,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尽管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相比之下更为理想,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人综合征能快速改善肺复张,肺部氧合,减少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 常频机械通气模式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血气监测指标(血氧张力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和临床指标(肺动脉压、体循环收缩压)水平。结果治疗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监测指标均要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肺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前后体循环收缩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有利于患儿各项血气监测指标和临床治疗指标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西地那非 新生儿 肺动脉高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PPHN患儿25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选择2014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PPHN患儿20例为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动脉血气值、肺动脉压及体循环血压。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aO2、PaCO2、SaO2、SPAP、SBP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SP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SB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值及肺动脉压,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西地那非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出现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的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生发病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物质联合治疗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肺表面物质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氧疗时间。结果2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氧疗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物质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率,从而减少患儿使用呼吸机及其氧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物质 胎粪吸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