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的86例骨科老年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影像学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抑郁、焦虑发生率及总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影像学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总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骨科老年患者能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抑郁、焦虑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科 老年患者 术后恢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西药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性,并对其相关的管理措施进行探究和分析,本文选取了某三级医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的2748张西药药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药剂的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用药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同时抽取2016年间的2874张处方用作研究西药药剂管理措施效果,分析管理前后西药应用的合理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中,实行新的管理措施后西药的合理应用率为明显高于管理前,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必须完善西药药剂的用药制度和管理措施,采用合理用药考核方法,加强对临床医师的用药指导能力的培养工作,对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进行控制,进而有效地提升临床的用药水平。

  • 标签: 西药药剂 合理应用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儿童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由于儿童在大多数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方面,不仅与成人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所以确定儿童合理用药需综合考虑其生理特点及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途径、剂型、剂量,增加用药依从性等,并且需关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 标签: 儿童 药物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外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胸外重症手术患者68例,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日常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PCO2与PO2)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呼吸功能恢复情况良好,满意率高,P<0.05。结论对胸外重症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改善护患关系,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外重症 呼吸功能 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恢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015年在本科室接受腹部手术后罹患胃瘫综合症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护理组(n=15)以及对照组(n=15)。心理干预护理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鼓励,心理辅导,音乐及腹部按摩等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则仅接受包括留置胃管,禁食水,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在内的常规治疗。评估两组护理措施患者的抑郁情况,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恢复胃功能的时间的影响。结果心理干预组的抑郁得分明显减少,通过护理措施干预的变化心理干预组也要明显大于对照组。心理干预组的胃功能恢复时间也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术后胃瘫综合症患者抑郁状态,同时缩短了胃功能恢复的时间。

  • 标签: 胃瘫综合症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中风病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病恢复期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中风病恢复期 肢体功能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麻醉恢复室设8张床位,配备监护设备,设立规范的护理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结果此护理模式使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完善的护理运作模式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 标签: 麻醉恢复室(PACU) 评分 人力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畸形牙齿的正畸与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畸形牙齿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成功修复37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2.5%;失败病例包括牙列稀疏1例,牙列拥挤1例,前牙深覆盖1例。37例成功修复患者牙齿位置稳定、间隙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正常。结论在治疗前必须要对患者的缺牙部位、数目、类型以及错畸形程度进行仔细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正畸与修复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青少年 畸形牙齿 正畸与修复
  • 简介:摘要观察大学生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正畸科收治的大学生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观察组采用大学生修复口腔正畸矫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愈率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矫正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正畸有效率,改善牙齿的美观度,使大学生患者的主诉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大学生 口腔 修复 正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针灸对胃肠手术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行胃肠手术的患者,以抽签法分为两组,针灸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处理进行治疗,针灸组采用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等穴位。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以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采用针灸治疗的针灸组患者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两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胃肠手术术后患者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胃肠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胃肠手术 术后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已然逐渐摈弃了以前仅着眼于简单温饱问题的观念,而是追求更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这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经济水平的提升虽然对各领域都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疾病缠身,各种不同的病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对于脑卒患者而言,虽然各学者与相关医院都提高了重视程度,且对其合理恢复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但据调查发现,在脑卒恢复期中的患者仍然存在尿频、尿急、夜尿等现象,对患者生活造成明显不便,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恢复期中的尿路康复进行严格观察,才能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本论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主要以脑卒恢复期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参阅法、逻辑分析法对脑卒恢复期患者的尿路症状以及易患因素进行分析,为下文奠定理论基础,随后进一步分析患者的尿路康复管理观察。由于笔者经验不是太足,旨在为读者提供浅要观点,望可提出针对性意见或建议以便于及时更正。

  • 标签: 脑卒 恢复期 尿路康复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规范并合理用药,确保临床和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事件及不良反应。方法日常调剂工作和月处方点评及随机抽查临床患者出院病历,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病历医嘱,采用文献与药品说明书循证,药学专业人员讨论一致认定,并由中选出较典型的几例逐一分析。结果不断提高并规范合理用药水平。结论合理、规范用药任重道远,需要医、药、护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并提高合理用药认识,强化处方、医嘱责任,全面了解每一药物的详细信息,尤其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其适应证、禁忌、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并结合临床、患者个体情况,慎重、精准选用药物。

  • 标签: 处方医嘱用药不合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8%比参照组的84.51%要高(P<0.05)。研究组在心率和苏醒时间方面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苏醒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率,疏通焦虑、烦躁等情绪,对患者预后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处于恢复期的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7%,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较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病程,是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 标签: 脑梗塞 恢复期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中风是指在中医领域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即使是患者的生命得到救治,但是大多数多患者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风恢复期指发病后2周-6个月,大多数患者在此期内被治愈;只有少数患者进入后遗症期。因此,康复锻炼方法的选择,是帮助患者改善、恢复期上肢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是目前中医康复方面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 标签: 中风 康复 功能恢复 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肢功能、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以有效恢复,并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采用针灸治疗效果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增高,观察组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水平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下降,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使运动功能恢复,全面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偏瘫 疗效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对其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6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偏瘫患者护理方法的研究;对照组(51例)选择基础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观察组(51例)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最终就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总有效率、FMA评分以及BI指数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总有效率(70.59%)对比,观察组(98.04%)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以及BI指数对比,观察组提升程度明显(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于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的提升、FMA评分以及BI指数的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加以显著促进。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以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四平市结核病医院2006-01-2007-08的住院病历,对不合理应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共抽查住院病历800份,76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药物利用 病人出院 表格和记录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西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展开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因出现西药不良反应进行诊治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并对其治疗后的情况展开分析。结果呕吐恶心、头晕头痛、身体忽冷忽热、水肿、水肿等为西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且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中使用西药时需要更加谨慎、合理,使得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临床合理用药 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