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7日~2018年3月1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34例,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6.13±0.39)mmol/L、餐后2h血糖(7.59±0.64)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2±0.47)mmol/L、抗胰岛素性稳态值(Homa-IR)为(1.17±0.44);对照组空腹血糖(6.92±0.47)mmol/L、餐后2h血糖(8.94±0.53)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6±0.61)mmol/L、抗胰岛素性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IR)为(1.59±0.46),观察组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强化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输入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48例微量输入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分析、评分。结果148例微量输入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成功138例,死亡10例,其中6例死于心室纤颤,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微量输入硝普钠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严格完善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微量泵 硝普钠 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以及银杏叶片,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的安慰剂,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水平以及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PBG以及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BG、PB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R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银杏叶片可有效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六味地黄丸 银杏叶片 早期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胰岛素,又称“人工胰腺”,能模拟正常胰腺分泌胰岛素,24小时不停地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基础率),使空腹血糖得以稳定,进食前再按需要输入负荷量,来控制餐后高血糖,它能显著缩短血糖控制时间,有效控制全天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每日所需的胰岛素量,使有脆性、黎明现象的患者摆脱困扰,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费用。糖尿病酮症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我科使用福尼亚胰岛素佩戴于糖尿病酮症患者纠正酮体,控制血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的观察胰岛素在糖尿病合并酮症患者中应用,快速纠正酮症,降低血糖的疗效。方法对象为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带期间监测空腹、餐前、餐后及睡前7点血糖,尿糖,尿酮体,根据结果确定和调整胰岛素剂量,直到酮体转阴,血糖控制基本达标。结果佩戴胰岛素能快速纠正酮症,平均8.9小时,无酮症反复;迅速降低血糖,空腹血糖下降55.35%,餐后血糖下降36.53%-42.24%,平均带5.2天;减少静脉输液量,平均输液量1019ml。结论胰岛素能快速纠正糖尿病酮症,避免出现酮症反复,使高血糖控制达标时间缩短,减少静脉输液量。

  • 标签: 糖尿病酮症 胰岛素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诱导后阴茎异常勃起采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手术患者,行全身麻醉后发生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9例,参照组患者给采取特殊处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静脉注治疗,对比2组患者勃起时间、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2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治疗1分钟后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30分钟后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勃起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虽然时间长于参照组,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阴茎勃起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啶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自身影响较小,患者血压和心率较稳定。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静脉泵注 麻醉诱导 阴茎勃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部分糖尿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对该治疗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从在本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病人中选出87名,依据病人最后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将这些病人分为基础组与实验组,这两组病人均接受胰岛素治疗,基础组病人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另一组病人的血糖控制不佳,基础组中有43名病人,实验组中有44名病人,对这两组病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病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时间长于另一组(p<0.05);实验组病人最末一次测量的空腹血糖值显然低于另一组(p<0.05);实验组病人的餐后血糖与另一组相比也比较低(p<0.05)。两组病人在使用胰岛熟练程度、认为饮食自由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如果短期接受胰岛素治疗就可以降低病人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对病人的血糖控制有着较大意义。医院的护理人员应该对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对病人进行详细介绍,将病人的自信心进行树立,这可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血糖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一组25例,给对照组患儿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氯胺酮,试验组患儿给予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输注,试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在手术前、缝合时,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试验组相对比,苏醒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躁动、舌根后坠及呼吸速率变慢、发生伸舌等异常行为、呛咳及分泌物增多等术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00%)与试验组(36.00%)相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微量输注的效果较好,患者呼吸速率比较稳定,手术后苏醒时间短,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 微量泵输注 小儿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中选取15例作为研究观察组,给予其全面的优质护理;与此同时,以同期接受常规护理的15例Ⅱ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等一般临床指标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P<0.05);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认知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随访1年,观察组血糖整体控制水平以及甲亢治愈率、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全面的优质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有利于患者预后和疗效的维持,推荐使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Ⅱ型糖尿病 甲亢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以动态血糖监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胰岛素常规治疗护理)与实验组(60例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耗时、胰岛素用量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护理3个月、6个月后ADL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治疗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血糖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病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病急性心力衰竭并应用微量输入硝普钠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结果本组86例患者经治疗后83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6.51%,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49%。结论在高血压病急性心力衰竭应用微量输入硝普钠治疗过程中,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完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微量泵 硝普钠 高血压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相同用药方案,观察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式治疗,对照组进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比较种雾化吸入方式的疗效。结果对照组雾化吸入治疗的有效率(83.33%)低于观察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哮喘的用药疗效显著优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法,因此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1型糖尿病患者施予实时动态胰岛素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6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胰岛素联合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的28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胰岛素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总体管理软件(Carelink)的28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在运用到对1型糖尿病患者施予治疗后,能够促使患者的血糖获得下降,提升血脂代谢,其是对1型糖尿病患者施予治疗的优良方式。

  • 标签: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 运用 1型糖尿病 效果 血糖情况 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DM)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护理效果。方法总结2016年9月-2017年9月该院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45例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并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实施。比较实施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年龄、并发症、心理因素及联合用药等都是影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糖控制时间同护理前比较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胰岛素使用人群时,医保病人、血糖越高、对糖尿病认识越多的患者,更易于接受。对拒绝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护士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心理行为干预、增加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有助于增加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糖尿病 胰岛素泵 护理干预及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质子抑制剂在消化性溃疡出血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9例消化溃疡出血患者按给药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止血时间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4.24±1.45天,平均止血时间1.25±0.86天;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6.67±1.78天,平均止血时间1.78±0.74天,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止血时间相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质子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质子泵抑制剂 不同药物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缩宫素静脉微联合米索前列醇对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100例,随即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n=50),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缩宫素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患者行缩宫素静脉微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30min及2h的产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用药30min后及2h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0%(4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40/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静脉微联合米索前列醇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缩宫素静脉微泵 米索前列醇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质子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不同给药剂量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分成A、B、C三组,每组40例。患者均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三组采取不同剂量,A组7mg/h,189mg/d;B组82mg/d;C组43mg/d。评价和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效果,A组显著好于B组和C组;三组出血时间比较,A组比其他两组短;胃液pH数值,A组明显比其他两组高,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质子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用药剂量和疗效具有正相关性。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有效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采用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患儿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SaO2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SaO2为(96.58±4.21)%,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6.67%,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相同药物的雾化治疗下,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更佳,家属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下微量输入多种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和相关护理措施,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就诊的8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下微量输入多种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5%(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P<0.05)。这表明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电监护下微量输入多种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因此建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监护 血管活性药物 重症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微量泵入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笔者单位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使用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依据患者使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入两组,即行微量泵入的40例研究组患者、行外周静脉注射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溶栓效果与不良反应率的对比。并对影响溶栓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溶栓成功率为92.5%,对照组的溶栓成功率为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有①血压;②附壁血栓是否存在;③血栓形成时间。结论尿激酶微量泵入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有显著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治疗效果容易因血压、血栓形成时间以及附壁血栓是否存在等因素而受到影响。

  • 标签: 尿激酶微量泵泵入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配合质子抑制剂的治疗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式,观察组则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联合泮托拉唑的治疗方式。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经双联抗血小板配合质子抑制剂的治疗方式下,其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14%,对照组的则为30.9%,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组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双联抗血小板配合质子抑制剂的治疗方式,可显著降低患者在PCI术后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