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治2017年3月进行膝关节X线和MRI检查的患者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为骨关节炎,发生人群多为45~75岁的女性患者,其中关节畸形、强直的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可见软骨关节面不同程度的粗糙或虫蚀样改变,压脂像可见不规则高信号,严重患者有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自发性坏死。结论对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依据,指导医师进行下一步的治疗,减少关节畸形的发生率。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MRI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当中限制输血与开放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手术中需要输血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放输血,观察组30例采用限制输血,对苏醒时间、拆线时间、平均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拆线时间、平均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术中需要输血的患者,采用限制输血不但可节约血资源,还可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盆腔炎肿块患者予以超声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疑似患有妇科盆腔炎肿块的患者(60例),纳入时间均在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对所有纳入患者予以超声诊断,对诊断出的结果与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诊断的价值。结果在观察项目中,诊断出的结果与手术治疗结果的数据差异没有意义,p>0.05,且超声诊断的确诊率相对较高。结论使用超声诊断妇科盆腔炎肿块患者,可以降低诊断误诊情况的发生率,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确诊率。

  • 标签: 妇科 超声 盆腔炎性肿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附件囊占位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超声诊断提示存在子宫附件囊占位的患者285例,分别采用病理检查、临床穿刺检查、超声随访和临床治疗检查等方法进行确诊,比较超声诊断的符合率。结果手术病理诊断152例患者存在子宫附件囊占位,超声诊断确诊138例,符合率为90.79%。临床穿刺检验有15例患者为包囊积液,超声诊断有14例患者为包囊积液,符合率为93.33%。超声随访106例为卵巢非赘生性囊肿,超声诊断98例确诊,符合率为92.45%。临床治疗检验12例患者为输卵管积液,超声诊断确诊11例,符合率为91.67%。结论超声诊断在子宫附件囊占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子宫附件囊性占位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顽固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顽固呃逆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呃逆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1.1%(P<0.05);仅有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结论顽固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使症状在短时间内消失,缩短治疗总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 标签: 顽固性呃逆 中医 针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鉴别诊断感染发热疾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大医附属二院的发热患者,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患者的WBC、CRP、PCT、CD64水平。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其在感染发热患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中WBC、PCT、CD64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P<0.05),病毒组与非感染组间无差异显著。单一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为80.6%、74.7%,当PCT和CRP联合检测时出现灵敏度、特异度有所升高为89.6%、87.3%,当PCT、CRP、CD64三项联合检测时升高最明显为91.4%、90.5%,准确度最高。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或PCT、CRP、CD64三项鉴别发热病因最可靠。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CD64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将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70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有针对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围产期母婴的生命健康。

  • 标签: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过敏鼻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优质护理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过敏鼻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病症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优质护理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实施针对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14日至2017年5月24日我院82例连续血液净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应用针对护理)、常规组(41例,应用常规护理)。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9.85±5.65)分相比常规组(81.29±5.35)分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感染率(12.20%)相比常规组(29.27%)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连续血液净化患者实施针对护理十分可行,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肠胃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炎症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110例炎症肠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结合炎症肠病临床疗效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体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5较对照组6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治疗炎症肠病患者临床效果优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内外营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超声在胎儿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同时观察胎儿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或引产后尸检结果。结果在10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胎儿中,心上型5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2例;其中4例为单发畸形,6例合并心内或心外畸形。超声心动图诊断出9例,诊断准确率为90.0%(9/10),漏诊1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声像图特征具有典型,主要表现为四腔心切面中右心大于左心,无肺静脉开口,肺静脉在左房后方汇入共同肺静脉干,并经血管进入右房,且引流血管出现扩张改变。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于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孕妇做出科学的选择。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痛风关节炎患者使用X线诊断的表现以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2例痛风关节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观察发病部位,并与实验室诊断对比,为治疗提供有效的证据。结果实验诊断结果显示,22例患者诊断为无症状期,所占比例为35.5%,27例患者诊断为急性痛风关节炎期,所占比例为43.5%,13例患者诊断为慢性痛风的关节炎期,所占比例为21.0%。X线表示显示21例患者处于无症状期,所占比例为33.9%,28例患者为急性痛风的关节炎期,所占比例为45.2%,13例患者为慢性痛风的关节炎期,所占比例为21.0%。由以上结果可知,实验室诊断结果与X线表现结果相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也充分说明,X线诊断的有效。且X线表现更为具体。结论痛风关节炎患者在X线的诊断中有多样的表现,容易和其他骨关节疾病所混淆,通过X线诊断与实验室检查对比具有一致,可见X线诊断痛风关节炎的准确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X线诊断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CT在机械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肠梗阻患者的诊断资料,对患者采取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根据CT的表现,分析患者肠梗阻的病因,并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分析CT诊断机械肠梗阻的正确率。结果检查显示主要的肠梗阻病因为肿瘤肠梗阻、粪石肠梗阻以及粘连肠梗阻;X射线检查的漏诊和误诊率分别为23.21%、25.00%,而CT检查的准确率高达100.00%,显著优于X线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具有可比。结论在机械肠梗阻诊断中使用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且没有不良反应,还能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从而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诊断 机械性肠梗阻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在老年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老年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84例,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2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行针对护理。结果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护理的价值较高,可以促使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减少住院时间,紧密护患关系。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老年 脑萎缩 脑出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鼓膜切开置管治疗难治分泌中耳炎的临床价值评价。方法根据研究要求,审核后将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名,观察组患者50名,医护人员让对照组患者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在实验研究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措施下纯音测听力值、咽鼓管压力、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纯音测听力值、咽鼓管压力、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结论难治分泌中耳炎患者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 标签: 咽鼓管球囊扩张 鼓膜切开置管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外伤脑疝术后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外伤脑疝术后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给予CT扫描检查,分析其早期CT表现。结果①脑梗死早期CT表现35例患者术后CT扫描可见基底节及内囊区为椭圆形或圆形的低密度影,而脑叶病灶则呈楔形。梗死区楔形或扇形低密度影区域与血供分支相一致。②CT诊断脑梗死情况35例患者CT扫描检出率为100.00%,其中CT扫描诊断出20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面积脑梗死。26例病情好转出院,9例因梗死范围太大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外伤脑疝术后脑梗死早期的CT主要表现在豆状核轮廓模糊不清、桡动脉致密血管症以及岛带、基底核消失等,通过其早期CT表现可以及早诊断脑梗死病情。

  • 标签: 外伤性脑疝 脑梗死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和临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阴道炎患者适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及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和学习。

  • 标签: 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 老年性阴道炎 雌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划免疫对相关传染病发病的控制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地区相关单位的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传染病年报资料,对计划免疫前后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计划免疫前本地区6种流行传染病的发病数为78224例,年均发病率为567.2/10万,死亡率为6.78/10万,而计划免疫后分别为3566人、16.3/10万与0.07/10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免疫能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病,促进发病数、年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大幅度降低,但是还需要加强免疫管理工作。

  • 标签: 计划免疫 传染病 死亡率 免疫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隙脑梗塞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70例腔隙脑梗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观察组85例。对照组给予CT检查;观察组给予核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在基底、脑干部、额叶部位检出的病灶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腔隙脑梗塞的患者,采取核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但CT检查较核磁共振检查的时间更短,成像清晰,检查费用更低廉,选择何种诊断手段,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济实力综合考虑。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CT检查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护理的10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日常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P<0.05。结论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