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Toll受体(TLR)在大鼠急性胰腺炎(AP)胰腺中的表达,探讨TLR在AP炎症启动、AP由水肿向坏死转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黏膜损伤革兰阴性细菌的入侵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组、ANP组、TLR4抗体处理组。检测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TLRs的分布表达规律;血清及腹水胰淀粉酶;胰腺组织干湿比称重;胰腺坏死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结果与ANP组相比,TLR4抗体处理组胰腺组织坏死区域显著增多,炎性程度显著加重;血清淀粉酶、TNF-a、IL-1β、IL-6测得值在正常对照组与AEP组间、AEP组与ANP组间、ANP组与TLR4抗体处理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组织TLR蛋白信号表达,正常对照组与AEP组间、AEP组与ANP组间、ANP组与TLR4抗体处理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LR在正常大鼠胰腺及血管等均有表达,AP时表达上调,TLR作为天然免疫受体在AP早期炎症启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LR参与了内毒素信号传递,TLR4在ANP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阻断内毒互信号通路有可能能改善ANP的预后。

  • 标签: 大鼠 急性胰腺炎 病因学 TOLL样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无排卵功血患者,进而总结其临床疗效和机理。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检查,使用SP免疫组化半定量和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分析,并进行孕激素、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等相关项目的测定。结果无排卵功血患者的血清E2和子宫内膜PR、ER数据大于对照组;在合成孕激素进行治疗之后,血清E2和子宫内膜PR、ER数据逐渐降低;而补肾活血中药功血饮能够有效降低PR和ER水平,而对血清E2没有太大影响。结论补肾活血中药的作用机理与合成孕激素不同,采用补肾活血中药能影响PR、ER的合成,从而充分发挥其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办法1。

  • 标签: 补肾活血 无排卵功血 雌孕激素受体
  • 简介: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造血干细胞采集 CD34+细胞 造血重建 G-CSF动员 外周血干细胞 地塞米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细胞周期素A2(cyclinA2)和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A2和P1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el-2表达降低,而cyclinA2和P1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1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低表达、eyclinA2和P1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 B淋巴细胞瘤 白血病2基因 细胞周期素A2 磷酸肌醇3激酶 实时聚合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s)冠脉内应用与静脉内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9期)、Ovid、CBM、CNKI和VIP,收集冠脉内应用GPIs与静脉内应用GPIs比较治疗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9月30日。同时手工检索最近1年国内已发表的有关文献,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而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共3553例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初始剂量常规静脉给药相比,GPIs初始剂量冠脉给药能降低给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OR=0.54,95%CI(0.34,0.85),P=0.008]、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OR=0.62,95%CI(0.39,0.97),P=0.04]、血运重建发生率[OR=0.59,95%CI(0.36,0.97),P=0.04]及心衰发生率[OR=0.52,95%CI(0.32,0.84),P=0.008],但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1,95%CI(0.58,1.14),P=0.23]。②与初始剂量静脉给药相比,GPIs初始剂量冠脉给药的轻微出血及严重出血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轻微出血:OR=0.94,95%CI(0.75,1.19),P=0.63;严重出血:OR=1.18,95%CI(0.76,1.84),P=0.47]。结论与常规静脉给药相比,GPIs初始剂量冠脉给药能更好地改善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的临床预后,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 标签: 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拮抗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介入治疗 冠脉 静脉
  • 简介: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519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给予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重组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我们医院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7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甲氨喋呤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益赛普进行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重组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RA 益赛普 柳氮磺吡啶 甲氨喋呤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