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207例患儿被纳入作研究对象,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入选甲流组(n=99),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感染患儿入选新冠组(n=108)。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血常规及生化结果分布差异。结果:甲流组的年龄显著大于新冠组(P<0.0001);甲流组接种过流感疫苗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新冠组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占比(P<0.0001)。甲流组首诊症状为干咳的人数构成比显著低于新冠组(P<0.0001),咳痰的人数构成比显著高于新冠组(P=0.0001)。甲流组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下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新冠组(P均<0.001)。新冠组AST水平和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甲流组( P均<0.05)。结论:新冠感染以干咳为主,而甲流咳痰多见。新冠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占比明显低于甲流,肝损及心肌损害更明显。两者、临床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医师应更加警惕新冠的肺外并发症,及时发现、对症处理,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 甲型流感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是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诱发的新型呼吸系统传染病。因SARS-CoV-2自身特异性,容易发生突变,出现的SARS-CoV-2变异较多,导致新冠疫情反复出现。SARS-CoV-2新变异“奥密克戎”(Omicron)的传染性更强,对新冠疫苗抵抗力也更强。本研究对Omicron变异最新研究进展做好总结。

  • 标签: 新冠病毒 变异株 奥密克戎 进展
  • 简介:【摘要】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护有关指南,并同军队医院实际条件以及任务特点等进行结合,归纳在医疗区域改革、就诊指导以及院内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分析军队医院对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变异防护措施和防控对策,为临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防控 防护 变异株 新冠病毒 奥密克戎 军队医院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控制疫情,国家将科研攻关列为应对疫情重要措施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新冠肺炎相关的科研热情和项目数量都有了持续增高,这为伦理审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项目审查的实际经验,探索了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疫情下相关临床研究项目的审查新策略。伦理审查模式、时限要求的改变以及伦理前置审查,进一步提高了研究内容审查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坚实履行了受试者生命健康保护的使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 临床研究 伦理审查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用药对奥密克戎变异所致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奥密克戎变异所致新冠肺炎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100例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连花清瘟颗粒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用药的实验组在治疗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上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连花清瘟颗粒 联合用药 奥密克戎变异株 新冠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是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局部解剖学实验当中发现很多正中神经的结构变异,正中神经分为正中神经高型、低型、结合型、丛状型及内侧型,其中正中神经高型是比较常见的变异类型。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人体正中神经变异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完善国人各种变异资料,同时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可防止没有必要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 肌皮神经 变异
  • 简介:为比较斑点热黑龙江立克次体054与从病人血液分离的H-5,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结果表明,二者间的血清反应模式一致,表明有相同的抗原结构。同时,用立克次体190kD抗原基因设计的一对引物扩增两立克次体DNA后,用PstⅠ消化经PAGE,其电泳图谱的酶切带的数量和迁移完全一致,说明基因组相同。结论:从抗原性和基因型两方面证实斑点热054与H-5二者一致。

  • 标签: 斑点热立克次体 血清型分析 基因型分析
  • 简介:摘要:惰性凝聚杆菌(A.segnis)属于凝聚杆菌属(Aggregatibacter)[1]该属包括嗜沫凝聚杆菌(A.aphrophilus)、副嗜沫凝聚杆菌(A.paraphrophilus)、惰性凝聚杆菌(A.segnis)。凝聚杆菌是一类生长需特殊营养物质的苛养菌,与很多感染性疾病有关,可导致人类严重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在临床标本中该菌属细菌不容易分离及鉴定,故又称“难培养的细菌”,常规培养基生长困难或需长时间的培养才能检测到,引起的感染发病率一直难以估计。因此,对苛氧性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既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微生物人员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的考验。本文就本院肝病区脾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惰性凝聚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细菌鉴定及药敏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惰性凝聚杆菌 脓肿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县级医院肺炎链球菌(SPN)的临床分布、标本来源和耐药特征,为基层临床医生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28肺炎链球菌菌株,利用珠海迪尔公司DL-96strep板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MIC法),同时采用迪尔鉴定系统本身提供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检出率为7.1%,未检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监测结果显示,SPN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75.0%-96.4%,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都有很好的敏感性,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结论基层医院SPN的耐药谱有其自身特点,临床医生应根据本院自已的耐药性监测资料进行抗感染经验性治疗.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3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3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呼吸道中的鼻扮演着重要角色,鼻不仅仅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与鼻子周围的其他器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的健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鼻腔鼻窦的变异结构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诊断治疗做参考。

  • 标签: 鼻中隔 窦口鼻道复合体 下鼻甲
  • 简介:Pick病多发病于50a~60a,低龄发病者罕见。现将1例低龄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PICK病 变异型 精神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和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的临床标本,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0年版)进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40鲍曼不动杆菌94.5%分离自痰标本,85.6%阳性菌株分离自内科及重症病房。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构成比为2015年共检测菌株205,分离出7例鲍曼不动杆菌,占3.41%,2016年共检测菌株225,分离出15例鲍曼不动杆菌,占6.66%,2017年共检测菌株230,分离出18例鲍曼不动杆菌,占7.82%;40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泰能11,占27.5%;阿米卡星21,占52.5%;环丙沙星26,占65.0%;氨曲南27,占67.5%;庆大霉素31,占77.5%;头孢他啶28,占70%;头孢噻肟30,占75.0%;左氧氟沙星32,占80.0%;复方新诺明35,占87.5%;头孢哌酮+舒巴坦9,占2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侵犯重症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术后感染者。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微生物 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 简介:不动杆菌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其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日益突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使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逐渐下降,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更使临床抗菌药物选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笔者对2001~2005年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744鲍曼不动杆菌及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