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生毒蕈中毒的特征、治疗和护理。方法对126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痊愈出院,6例中毒较重,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早期催吐、洗胃、解毒、保肝、血液灌注综合治疗,可减少器官功能损伤,提高抢救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毒蕈 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54)在其基础上予以酪酸梭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比对照组81.8%高;且腹泻、腹痛、腹胀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散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醒脾养儿颗粒 酪酸梭菌活菌散 小儿 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透析的患者共188例,对其中确诊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采集感染样本测定病原,并进行药敏测试。结果188例患者中,共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40例,占21.3%;主要菌种为革兰阳性球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好,革兰阴性对庆大霉素的药敏性较好。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病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也不少见,且对多种抗生素药物耐药,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选择,从而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透析 感染 耐药性
  • 简介: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在治疗上也很棘手。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科对门诊收治的103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卡介多糖核酸注射液及盐酸米诺环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卡介菌多糖核酸 盐酸米诺环素 痤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例沙门氏感染患者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2014年8月20例沙门氏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20例沙门氏感染患者的相关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和及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结论]提高沙门氏病的预防,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沙门氏菌感染 治疗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肺部肺炎克雷伯感染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分别给予10和30mg/kg/d莫西沙星及生理盐水(对照),每组18只,疗程7d,观察抗菌活性。结果给药后随着给药剂量和次数增加,细菌出现明显下降。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肺炎克雷伯肺炎疗效明确,本研究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莫西沙星 肺炎克雷伯菌 小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耐药现状,为脑科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后,经细菌鉴定仪鉴定,然后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脑科感染铜绿假单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的是含酶抑制剂复合药及碳青酶烯类,最低的是美罗培南,其次是派拉西林。结论铜绿假单胞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关注耐药机制有助于脑科临床选用合适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疗效,有效减缓细菌耐药性。

  • 标签: 脑科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52-01
  • 简介:目的分析2011-2013年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耐药特点。方法对2011-2013年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临床科室送检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判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共分离7326侏。其中革兰阳性占33.1%,革兰阴性占66.9%。2011-2013年排名前列细菌均为大肠埃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占总分离侏的76.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0%,但在2012年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多黏菌素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尤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水平均〉80.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耐药率维持在30.0%以下。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SCNS检出率分别为56.1%和77.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哇胺的耐药侏。检出的MRSA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75.0%。屎肠球菌侏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4.9%。结论医院主要临床分离耐药现象不一且不断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除鲍曼不动杆菌外的主要革兰阴性尚有较好的敏感性,糖肽类抗菌药物则对革兰阳性有较好的活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避免引发耐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呼吸内科病房感染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送入检验科的感染病人标本,将铜绿假单胞给予彻底分离,分析研究各种类型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构成比例。结果一共分离出来392株铜绿假单胞,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其对加替沙星相对较为敏感,并且加替沙星尚没有发现耐药现象。结论医院呼吸内科的铜绿假单胞的耐药情况相对较为良好,在临床当中应该根据药物试敏结果科学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内科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阴道群微生态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怀孕时间在26-36周的PPROM孕妇120例作为A组,相同时间的正常孕妇120例作为B组,收集两组的阴道分泌物,展开阴道群的整体评价.结果A组中的革兰阳性是主要群,与B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常规群密度、常规群多样性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B组的细菌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以及两者菌群失调情况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中无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轻微的生态调节紊乱的出现率都比B组高(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怀孕者的引导群生态变化具体为轻微的生态调节紊乱比重提升.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阴道群;微生态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68-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