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发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出现发热都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但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要在短期内明确诊断,有时相当困难,导致部分患者发热原因难以确定,治疗无效,直至患者死亡时才明确诊断,

  • 标签: 胸痛 发热
  • 简介: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的2/3。而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方法,我科采用口服及宫腔放置米索预防术中、术后出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临床分析 预防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剖宫产术中
  • 简介:目的研究白藜芦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白藜芦低、中、高剂量(50、100、200mg.kg-1)照射组,照射前3d至照后第7天灌服给药,每天1次,共10次。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小鼠60Coγ射线全身6Gy辐照1次,照射后第7天小鼠取外周血和肝组织标本,测定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与照射对照组比较,白藜芦50mg.kg-1照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力有升高趋势,MDA含量有降低趋势;白藜芦100mg.kg-1照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有降低趋势;白藜芦200mg·kg-1照射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SOD和GSH-Px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随着白藜芦给药剂量的增大,SOD和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白藜芦可以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和肝脏产生保护作用,防护效果与给药剂量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 标签: 白藜芦醇 辐射防护 氧化损伤
  • 简介:甘露是临床常用药,常用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是一种强有力的高渗性组织脱水利尿剂,本药因见效快,治疗效果好,价格便宜,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此药也有其不足。即对局部组织及静脉血管损伤较严重[1],常导致静脉炎。炎症局部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 标签: 静脉炎后综合征 甘露醇 液体温度 留置针 输液 进针
  • 简介:目的评价将iDose4迭代重建(IR)技术用于胸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1例体质量指数(BMI)正常(18.5≤BMI〈25.0kg/m2)且接受胸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kVp,100mAs)、B组(80kVp,100mAs)、C组(120kVp,50mAs),分别采用iDose4IR技术和FBP进行重建,记录各组的噪声、SNR、CNR和有效剂量(ED)。按1~3分评价各组总体图像质量,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同一个患者的FBP和IR图像,IR技术明显降低了图像的噪声,提高了图像的SNR、CNR。B、C组IR后的图像噪声、SNR和CNR与A组FBP图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IR后的图像总体质量与A组FBP重建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IR技术进行低剂量胸部CT增强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 简介:<正>《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为卫生部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一本集纸版、光盘版、网络版三网一体的国家级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深明院长担任主编,现为季刊,逢每季末的20号出版。本刊常设的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临床和实验论著、讲座与综述、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会议报道及手术视频。经《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

  • 标签: 血管外科 电子版 病例报告 中山大学 国家级期刊 选题
  • 简介:患者女,69岁。1年前开始出现左中上腹不明原因腹痛,呈间歇性,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几分钟至1-2h不等,用解痉药后缓解,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未明确诊断。近期腹痛发作频繁,有时呈绞痛,无呕吐、腹泻。胃镜、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痛间歇期超声检查见:左中上腹区局部小肠外径增宽,最宽处约3.7cm,管壁均匀性增厚并回声减低,最厚处0.8cm,长度约11.0cm,腔内见椭圆形实性中强回声团块,大小5.1cm×3.0cm×2.2cm,边界清楚,周缘呈环状高回声,内回声欠均匀,其可随探头加压发生大小及形态变化(图la,b)。

  • 标签: 腹部超声检查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小肠 诊断 甘露醇 发作持续时间
  • 简介:纹理分析已在维超声图像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针对心脏和其他弥漫性疾病的组织定征具有较好作用。本文就纹理分析在维超声图像心脏、肝脏及乳腺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纹理分析 二维 超声检查
  • 简介:<正>患者1男性,35岁。因上腹疼痛3小时余于2010年12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时未诉及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36.8℃,P60次/分,R20次/分,BP123/58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1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腹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糖尿病 呼吸困难 症状 患者
  • 简介:通过模拟实验制作电气火灾中一次和次短路铜熔珠实验样品,利用SEM观察两种熔珠的横截面,对其内部孔洞的微观形态进行定性与定量比较研究。找到可供区别的特征参量:气孔直径D、孔洞数密度N和面积比S/S'。结果表明:在置信概率为95%的条件下,孔洞数密度N〉50(个/mm2)时导线发生一次短路。小孔洞(直径D〈90μm)面积和与熔珠横截面之比S/S'≈0.8时,发生一次短路的可能性大。出现大气孔(直径D〉170μm)时导线发生了次短路。大孔洞(直径D〉90μm)面积和与熔珠横截面之比S/S'≈0.7时,发生次短路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气孔直径D 孔洞数密度N 面积比S/S' 铜熔珠
  • 简介:目的比较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新辅助化疗方案(ET方案)对三阴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19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TNBC及non-TNBC两组,对两类乳腺患者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后的病理疗效及预后的差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98例乳腺癌患者中,TNBC43例,non-TNBC155例。所有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cOR)为76.8%,其中完全缓解率24.7%,部分缓解率48.5%;TNBC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4.2%,病理完全缓解率(pCR)27.9%;non-TNBC患者临床有效率70.4%,病理完全缓解率12.9%。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2.9%和70.9%(P〈0.05);TNBC患者与非TNBC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9.1%和80.5%(P〈0.05)。结论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预后
  • 简介:2012年1月,本刊接到中华医学会“关于同意组建《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第届编委会的批复”后,本刊编委会经研究并得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支持,于2012年3月23~25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的“2012·广东骨科学·院士论坛”期间,于2012年3月23日下午在广州召开了“《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第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

  • 标签: 编辑委员会 广州市 中华医学会 南方医科大学 关节外科 附属医院
  • 简介:目的比较孔腹腔镜下与开放性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单位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41例,其中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23例(孔腹腔镜组),开放高位精索静脉结扎术18例(开放手术组)。结果孔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40分钟、30~50分钟,住院时间分别为2~4天、3~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复发率分别为0%(无复发)和5.56%(1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分别为孔腹腔镜组出现1例局部皮下和阴襄少量积气患者,开放手术组出现睾丸鞘膜积液及阴囊水肿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和11.1%,两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孔腹腔镜组术后血管彩超示无血流反流信号,精液质量改善20例(87%),开放手术组发现2例患者出现血流反流信号,精液质量改善14例(77%)。结论与开放性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手术相比,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精液质量改善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氧化碳气腹致皮下气肿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氧化碳气腹导致皮下气肿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重症患者气肿弥漫至肩、颈部或面部,PETCO2、Paw显著升高,SpO2下降,予以粗针头于气肿明显处穿刺抽气、降低气腹压力、增加潮气量、增快呼吸频率、尽快结束手术;123例轻症患者气肿局限于切口附近或肋缘胸壁,未特殊处理。结果:患者完全清醒,潮气量及呼吸频率恢复正常,PETCO2、SpO2指标正常后,拔除气管插管,皮下气肿于24~72h后消失;合并气胸者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2例患者拔管困难,转ICU。结论:术中规范操作,严密监测患者体征及SpO2、PETCO2等各项参数的变化,及时发现、正确处理皮下气肿,是避免发生不良后果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CO2气腹 皮下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