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肌疝常由于外力直接打击或手术时深筋膜修补不彻底所致。训练致肌疝临床少见,多数肌疝与负荷强度过大或肌肉剧烈运动有关。2011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新兵劈叉训练造成的大腿肌疝4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新兵 劈叉 训练 肌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我国,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organophos-phorouspesticidespoisoning,AOPP)占急性中毒的49.1%,占中毒死亡的83.6%[1]。AOPP早期为急性胆碱能危象的表现,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若抢救不及时、措施不得力就会危及患者生命[2,3]。病程中可出现中间肌无力综合征、迟发性神经病变等并发症[4]。本次研究总结12例AOPP并发胰腺炎的临床资料。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并发症 胰腺炎 临床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间肌无力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的T3/T4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入组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1)、肿瘤大小(P=0.029)、大体类型(P=0.013)、分化程度(P=0.009)、浸润深度(P=0.002)及送检淋巴结数(P=0.02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相关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P=0.013,OR=2.708)、分化程度(P=0.020,OR=2.397)、大体类型(P=0.026,OR=2.330)、年龄(P=0.043,OR=2.089)。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发生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IgA肾病大鼠白介素-4的调节作用.方法52只Wister大鼠剔除死亡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未干预组)、C组(强的松组)、D组(1,25(OH)-2D3组)、E组(强的松+1,25(OH)-2D3组).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脾脏及淋巴结IL-4含量.结果①尿蛋白定量:A组(正常对照组)为7.03±0.99mg/24h;B组(未干预组)为51.49±3.04mg/24h;C组(强的松组)为12.15±0.75mg/24h;D组(1,25(OH)2D3治疗组)为23.0±2.27mg/24h;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为9.99±0.79mg/24h;经治疗后C、D、E组24h尿蛋白较B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E组下降最显著(P<0.05);②脾脏IL-4含量:A组(正常对照组)1.428±0.60%;B组(未干预组)5.10±0.08%;C组(强的松组)2.93±0.13%;D组(1,25(OH)2D3治疗组)4.56±0.19%;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1.44±0.56%;③淋巴结IL-4含量:A组(正常对照组)1.50±0.13%;B组(模型组)15.4±3.11%;C组(强的松组)2.74±0.29%;D组(1,25(OH)2D3治疗组)6.55±0.66%;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2.32±0.34%.C、D、E组脾脏及淋巴结IL-4含量较B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E组下降最显著(P<0.05).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下调IgA肾病大鼠IL-4的表达,影响Th2细胞的调节.

  • 标签: 1 25-二羟维生素D3 IGA肾病 白介素-4
  • 简介:第29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年会将于2014年4月11日~4月1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届时将有如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体内回肠膀胱术(Roboticcystectomywithintracorporealileaneobbladder)、机器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oboticprostatectomy)、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Roboticpartialnephrectomy)及3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partialnephrectomywith3D-HDtechnology)等手术

  • 标签: 泌尿外科学会 EAU 肾部分切除术 CYSTECTOMY 回肠膀胱术 会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白三烯B4(LTB4)、可溶性SCD40L配体(SCD40L)与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关系,评估冠心病合并脑梗塞之间的联系,以探讨两者者在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3例,分为(A组)冠心病合并脑梗塞的患者41(B组)非脑梗塞冠心病患者42例;(C组)健康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就诊或者查体的健康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血清LTB4,SCD40L浓度,比较各组患者LTB4,SCD40L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脑梗塞组血清LTB4,SCD40L较冠心病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TB4,SCD40L水平在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两者者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整个过程,可能与粥样斑块不稳定有关,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合并脑梗塞的预测指标。

  • 标签: 冠心病 脑梗塞 MMP-9 LTB4 SCD40L配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5-01
  • 简介: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被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股骨近端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和动力髋螺钉组2组,分别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每组30例。结果与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修复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均降低(P<0.05),修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升高(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时的临床效果更好,安全可靠。

  • 标签: 植入物 骨植入物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老年
  • 简介:背景:目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是由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该过程有骨髓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及其分泌或表达的分子共同参与,黏附分子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以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和迟发抗原4为指标探讨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迁移、趋化的机制。方法: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第3代为种子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0L-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下简称心肌组),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下简称穴位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穴位组造模成功72h后于心俞、至阳、膻中每穴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3mL,心肌组造模成功72h后二次开胸,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及周边心肌分6点均匀地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mL,4周后颈动脉插管,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及迟发抗原4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心肌组、穴位组大鼠心功能得到改善,两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及迟发抗原4较模型组升高,心肌组和穴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迟发抗原4轴可能是穴位注射干细胞趋化机制之一。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穴位移植 心肌梗死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迟发抗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