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下称"项目")自1995年在江西省实施,截止2000年已实施6年,实践中,严格按[1]要求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实施一般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结核病 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我院药物治疗管理工作,其药学门诊对于相应的分级管理,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药物治疗管理分为不同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工作内容以及方式进行全面的约束管理,并且对各个级别其具体的工作流程复诊情况以及工作评估等方法进行全面的讨论、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药学门诊药物治疗管理的分级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规范管理内容,加强对相关文件的记录分析以及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服务效率。结论,针对于药学门诊药物治疗管理,需要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管理分级服务措施。这样能够保证节约药师的出诊时间,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以及工作效率,为我国医学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药学门诊 药物治疗 管理分级 实施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某院新药引进管理工作。方法:梳理某院新药引进管理流程,分析我院新药引进管理工作特点。结果与结论:随着某院新药引进流程化管理实施,医院临床用药得到规范的调整更新,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药品结构分布更加合理,但仍存在专家评审细则还需细化、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及临床科室对新药引进管理制度常态化的进步适应等问题,下一步医院将结合具体情况逐项改善,使新药引进管理制度更完善。

  • 标签: 新药引进 管理 程序 规范化
  • 简介:目的:分析院内实施心肺复苏的临床预后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2015-01—2016-12期间院内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86例,根据抢救时间是否超过30min,分为短时程救治组(n=41)及长时程救治组(n=45)。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的临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短时程救治组的复苏时间为(24.36±5.62)min,自主恢复循环共18例,明显高于长时程救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第一目击者为医务工作者、意外发生在白天、抢救时间<0.5h均是影响院内实施心肺复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院内实施心肺复苏的预后情况较差,心脏停搏的及时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患者年龄超过60岁、第一目击者为医务工作者、意外发生在白天、抢救时间<0.5h均是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

  • 标签: 院内 心肺复苏 临床预后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乡镇卫生院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卫生院2018年7月-2019年12月128例患者作为本案例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参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6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临床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参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对临床护理质量、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组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乡镇卫生院对患者临床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对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乡镇卫生院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诊外科清创缝合者的影响。方法:急诊外科清创缝合者为研究样本,为保证研究实施,需控制样本量在30例,样本中优质护理者15例,普通清创护理者15例,属优质组、一般组,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不同清创缝合护理后,观察结果。结果: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清创缝合前无组间差异,P>0.05。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清创缝合时均升高,然优质组升高幅度小,提示应激反应轻微,P

  • 标签: 优质护理 清创缝合 临床分析 应激反应 急诊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患者监护期间护理技能项目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ICU监护期间的患者200例,在ICU监护期间护理技能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在选取的200例患者中,其使用的护理技能项目总共为54项,使用频率较高的有22个项目,使用频率为中等的有16个,使用频率低的项目有10个,使用频率为极低的有6个;同时,患者的APACHEⅡ的评分、年龄、麻醉的方式、监护的时间、实施急诊的手术方式等均是影响对患者护理技能选择的主要因素。且所有患者的研究数据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ICU患者监护期间使用的护理技能种类繁多,且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对护理技能的使用产生影响,因此,在对该类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技能,并对相关护理人员展开系统性的培训,进而提升对该类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护理技能项目 应用情况
  • 简介: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高危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但辅助治疗开始时间及中断辅助治疗对于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1993-2000年间被诊断为Ⅲ期结肠癌及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对辅助治疗开始时间及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辅助治疗开始时间及完成情况对于高危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 标签: 直肠癌患者 辅助治疗 生存时间 高危 开始时间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流动儿童中实施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市居住超过半年的流动儿童300例进行调研,分析儿童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情况。结果:儿童保健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访视、喂养方式、定期体格检查、眼保健、健康程度等,管理难度高、父母缺少健康意识、建立健全儿童系统管理体系是影响流动儿童保健实施的主要因素。结论:当下流动儿童保健情况不理想,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大社会宣传与教育力度,提高儿童保健服务水平。

  • 标签: 儿童保健 流动儿童 实施情况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围术期中实施综合护理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70例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作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住院天数、手术后感染发生概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参照组,手术后感染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围术期护理 综合护理 感染 生活质量 康复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认知以及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7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1月间,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常规组,一组为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的康复组,每组各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认知能力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的基本认知能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脑梗塞 康复护理 认知情况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无痛分娩护理对产程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08月-2020年12月本院纳入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无痛分娩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产程时间明显降低,低于参照组;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无痛分娩护理 产程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开展心理干预,观察其负面情绪和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观察开始时间为2021年9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8月,将86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心理组采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情绪状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普通组和心理组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对照中,干预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普通组评分为53.71±3.38(分),心理组评分为42.15±3.02(分),(t=14.337,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2)普通组和心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普通组总发生率为11(例)25.58%,心理组总发生率为3(例)6.97%,(x2=16.384,p=0.009),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心理干预 负面情绪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营养支持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录样本的时间制定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录样本制定为ICU重症患者,共计60例,电脑抽号法分2组,即:研究组、常规组,各30例,分别对应营养支持护理、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护理效果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对于ICU重症患者而言,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的效果更佳。

  • 标签: ICU重症 营养支持护理 效果 营养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自2009年起,我国深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启动无疑成为了新医改的一大亮点。这一项目旨在解决城乡居民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特别是针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等特定群体,通过向他们提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普及与均等化。在实施效果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

  • 标签: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实施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对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的影响。 方法 :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82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给予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对比患者护理效果,指标选取血液透析时长、体重增加、护理满意度及营养不良发生率。 结果 : 患者血液透析指标对比有差异( P < 0.05 ),且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有差异( P < 0.05 ),同时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有差异( P < 0.05 ),实验组整体好于对照组。 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指导中,给予患者饮食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护理指标,对提高患者护理指导水平有一定帮助,且在饮食护理指导中,能够巩固患者病症,因而满足了患者护理要求。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饮食护理 营养不良 影响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实施效果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抽取本中心2020年2月-2021年7月参与慢性疾病防治对象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管理方式,实验组接受风险管理为主的疾病管理方式,对比预后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依从率:实验组综合依从35例(97.22%),对照组综合依从30例(83.33%),(p<0.05)。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实验组综合有效34例(94.44%),对照组综合有效28例(77.78%),(p<0.05)。结论:通过风险管控方式可以减少公共卫生服务风险,提升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公共卫生服务 慢性病 实施效果